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63

发布时间:2022-08-05 22:35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国人喜欢用石头来代表仪式与权力,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人们喜欢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所区别。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与选项可知,从第四空入手比较容易。“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扬长避短”指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由“各自发挥长处”可知,石头与纸张之间并未相互补充,而是各自发展,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排除B、D。第一空,“亘古不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结合“气质”“永存文字的理想”可知,句意强调的是不会改变,排除A。验证第二空,“质朴无华”指朴实、不浮华,恰能体现石头的特性。第三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2、【言语理解】社会上对于诚信危机早已见怪不怪。轻者,说话带水分,做事留一手,约定不确定;重者,市场上满布弄虚作假的信息和产品,社会上充斥尔虞我诈、真假莫辨的丑行。如此一来,殷实商人受骗受疑,受害受气;诚信企业对内对外,时刻提防真假。
所谓“见怪不怪”指的是:

A:商家对诚信危机并不重视

B:企业早已习惯诚信危机 

C:

个人对诚信危机无动于衷

D:

诚信危机现象非常普遍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诚信危机问题。首句即提出主要观点,二三句分别从个人、商家、企业等角度论证了诚信危机普遍存在的观点。A、B、C三项都是首句观点的论据。而“见怪不怪”说明诚信危机现象已非常普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新型设备投入生产之前,我们反复________了这种设备的________,结果十分理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验 效能

B:试验 性能

C:探索 能效

D:尝试 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题意为我们反复检验了新设备。“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两者均不能形容新设备,排除A、C。“尝试”指试,试验。“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物的结果或某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均符合题意。第二空,“效果”指由于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性能”指机械、器材、物品等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文段对象是“新设备”,“性能”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20世纪初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广泛讨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也一时蔚然成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理史观”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

B:学者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深远

C:孟德斯鸠影响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D:应该重视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中外学者关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观点,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代人也应对其重视。A项的“内在原因”文段未涉及;B项“学者普遍认为”无法得出;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5、【言语理解】________我们的文化过多地被一些学者误会成了文明间斗争和冲突的工具,________被民间崇尚的“知识积累”、“名校学历”和“文人风范”,________都是一种虚饰和夸大了的人生制胜之途径。________,胜败输赢之术远远压倒了善恶是非之道,成了当代文化中的主流话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却 因此

B:如果 那么 就 因而

C:由于 即使 也 结果

D:虽然 但是 仍 所以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句意可知,第一空与第二空之间,“我们的文化过多地被一些学者误会成了文明间斗争和冲突的工具”与“被民间崇尚的‘知识积累’、‘名校学历’和‘文人风范’……都是一种虚饰和夸大了的人生制胜之途径”不存在因果、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排除A、D。
对比B、C两项可知,第四空“因而”“结果”均引导结论,则前一句应是后句结论的原因,B项以表假设的“如果”开头,不能作为原因,排除。
验证C项,第一空“由于”引导原因,第四空以“结果”引出结论,第二、三空之间构成假设关系,符合逻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6、【言语理解】(1)德国总理昨天在德法首脑________中,试图弥合法国与美国在关贸总协定谈判方面的分歧,但没有取得进展。
(2)走上政商关系极端的商人和腐败官员们,通过政策资源的货币化完成了权力________和利益输送,实现了“特权的获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会晤 勾兑

B:会见 勾兑

C:会晤 挤兑

D:会见 挤兑

正确答案:A

解析:(1)句,“会晤”与“会见”都有会面的意思,但“会晤”专指领导人之间的会面,更符合首脑会面的语境,排除B、D。
(2)句,“挤兑”指许多人到银行里挤着兑现。“勾兑”指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添加调味酒,进行配制。常用来指为达成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不便于公开的活动,多指暗箱操作之事。此处指的是官员和商人的权钱交易,应选“勾兑”,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7、【言语理解】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人类发明了三万种以上的农药。虽暂时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消灭了昆虫的天敌,消灭了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杂草会与庄稼争营养、水分和空间,于是有人发明了除草剂。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促进了杂草进化,使之变得更难对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剂同时也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将多余氮素还原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遭到了伤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B:研制精准杀灭虫害农药的紧迫性

C:既有农业生态系统被扰乱后的危害

D:现代农业技术有利有弊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消灭害虫,人类发明了农药控制虫害,然后以“但”转折指出这也消灭了昆虫的天敌和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接着指出人类发明了除草剂来控制杂草,又以“但”转折指出这使得杂草更难对付,除草剂还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得农田变成了光板地,造成水土流失。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说明人类发明的农药、除草剂扰乱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排除。

B项“研制……的紧迫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农药”反映的问题只是文段举例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农业技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8、【言语理解】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民间职业演出积极地适应农村娱乐需要,或者重新恢复传统民俗演剧形式,借助节庆礼俗,发挥戏曲传统的礼乐教化职能;或者与时俱进,以时尚流行的艺术元素充实戏曲本体,衍生出新的戏剧娱乐形态。体制内职业剧团在传统与创新中进行艺术传承,或者深入农村、送戏下乡,仍然维持在基层农村的演出;或者放弃农村,寻求多元的创新方式,勉力维持城市市场,导致戏曲在农村文化生活中趋于弱势和边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寻求多元,与时俱进

B:戏曲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C: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职业剧团在农村的演出

D:戏曲在农村的影响力出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接着分别介绍戏曲的“民间职业演出”和“体制内职业剧团”在农村不同的发展状况。综合二者,文段是介绍戏曲在农村发展出现分化这一情形。D项正确,当选。
A、B两项均未提到“农村”这一关键信息,排除。C项只涉及体制内职业剧团一方面,且推断过度,文段没有表达这一意思,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3题

9、【言语理解】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4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

10、【言语理解】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2008年甘肃省各级财政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400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将在农村建设1万个“农家书屋”,此举将覆盖甘肃省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按照规划,到2015年,甘肃省每个行政村都将有一个“农家书屋”。
对本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2008年财政的主要投资

B: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十一五”期间财政的主要投资

C:建设农家书屋是甘肃省提高农村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D:农家书屋是甘肃省三分之二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原文“2008年甘肃省各级财政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400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将在农村建设1万个‘农家书屋’”可知,A、B项的理解都不准确。原文只说“此举将覆盖甘肃省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并不代表农家书屋是甘肃省三分之二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故D项错误。C项是正确的,这是甘肃省投资建设农家书屋的目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