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但是却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
对“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秘密,创造了中华民族平和的心境,我们用它来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B: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摆脱贫弱的处境
C: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保护住“文化的美丽精神”
D:这一秘密,构成了我们的国魂、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可知A、B、C三项正确,排除。由“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可知这里的“这”指代音乐,而D项把“这”曲解为“这一秘密”,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1题
2、【言语理解】一本合格的教材,应该有城市,也有乡村,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在工地流汗的工人,他们是乡村孩子的父辈,是值得被看见、被认可的________。乡村振兴不应该是________和口号,也不应该是每个孩子手中的教材里轻飘飘的一行字,而是应该融入血脉中、留在心田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擎天巨擘 大话
B:中流砥柱 空话
C:南天一柱 假话
D:栋梁之材 谎话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解题。由“不应该是……也不应该是……”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口号”“轻飘飘的一行字”意思相近,表示“只喊口号,不干实事”之意。“大话”指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言论,侧重指言论浮夸,虚假。其与句意不符,排除A。“空话”指空洞不切实际的话。其与“口号”语意相近,当选。“假话”指不真实的话;“谎话”指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两词均侧重指不真实,填入与语境不符,排除C、D。
验证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其填入后可以体现出农民、工人的作用,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 )。
A:职业
B:位置
C:职务
D:处所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 )”构成并列关系,因此所填词应与“席位”意思相当。选项中与“席位”表述最接近的为B项的“位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________,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________。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靡然成风 层见叠出 沸沸扬扬
B:蔚然成风 层见叠出 沸反盈天
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非常普遍”意思相近。“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指好的)。二者都符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的语境。但由“所谓”“甚至”“更有甚者”“挤破了头”等词语可知,文段表达的是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不认同,应填入贬义词,排除B、D。再看第二空,“层见叠出”指屡次出现,侧重指事物很多。“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学拼音、英语”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具体事物,排除A。验证第三空,“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填入符合语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一个人走在森林里,膨胀的暖流扑面而来,仿佛热气从暖炉中________而出。随着森林的浓密稀疏,温热的空气或膨胀、或减弱。湿润的凉意令人感到河道的存在,它们虽早已________,但泥土中仍________着湿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泻 干涸 残存
B:汹涌 断流 留存
C:肆意 枯竭 保存
D:奔腾 湮灭 残留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用于修饰“热气”。“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不能用于形容“热气”,排除C。
第二空,“湮灭”指埋没磨灭,用在此处与“泥土中仍有湿气”语境不符,且与“河道”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对应“它们虽早已……”,此处表示的应是河道的水虽已干枯,但泥土中还剩下些湿气。“残存”侧重未被消除尽;“留存”侧重持续存在。“残存着湿气”更符合语境,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6题
6、【言语理解】凡事绝非一日之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对积弊日久、历史欠账较多的生态环境来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________,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B:一了百当
C:立竿见影
D:水到渠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可知,此处是说想改变积弊日久的生态环境应不懈努力,不可能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故所填词语应与“一蹴而就”语义相近。“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一了百当”指事情的方方面面都处理得很妥当、彻底;“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四个词语中,只有“立竿见影”与“一蹴而就”语义相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7、【言语理解】中国彩陶很注意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________而统一谐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________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种以彩绘纹样与造型________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同时也成为传统雕塑和工艺美术极有特色的表现手法。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 角度 天衣无缝
B:五彩缤纷 位置 错落有致
C:千变万化 方向 有目共睹
D:相辅相成 视角 浑然一体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交相辉映”指相互映照,多用来形容各种光亮、彩色等。“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二者均不能用来形容“图案纹样与器型的关系”,排除A、B。由“统一谐调”可知,所填词语表示二者相互配合的意思。“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无穷,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C。“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填入此处用以形容两者的关系,恰当。
验证后两空,“视角”填入此处用以表现彩陶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效果,恰当。“浑然一体”指融成一体,完整不可分,填入与后文的“完美结合”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9题
8、【言语理解】纪录片是众多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________时代之魂,________时代之需,________时代之变,________时代之风,纪录片创作者应当充分挖掘和盘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富矿,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握 关注 聚焦 引领
B:筑牢 聚焦 关注 传承
C:筑牢 洞悉 凝神 传承
D:把握 留意 警醒 引领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筑牢”多与防线、根基搭配,与“时代之魂”搭配不当,排除B、C。第二空,“留意”较为口语化,与文段的书面语体不符,排除D。验证A项后两空,“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9、【言语理解】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自新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指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是既保持民族特性,又兼收并蓄。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这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的奥秘。故文段的主旨是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B项表述正确。A、D两项均是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文段论述主体是中华文化并非古巴比伦文化,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9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0题
10、【言语理解】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热带珊瑚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的含量最高。雪卡毒素主要影响人类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与有机磷中毒有些相似,一些受害者开始感到唇、舌和喉刺痛,接着在这些地方出现麻木,另一些病例首先的症状是恶心和呕吐,接着是口干、肠痉挛、腹泻、头痛、寒颤、发热和肌肉痛等症状,接触冷水犹如触电般刺痛,中毒持续恶化直到患者不能行走。中毒症状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周,甚至数月,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概括上述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
A:雪卡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B:雪卡毒素的存在
C: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
D:雪卡毒素的特性、存在和危害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雪卡毒素的一些性状,接着介绍了雪卡毒素主要存在于热带珊瑚的内脏和肌肉中,又介绍了雪卡毒素的中毒症状及其危害性。所以对文意表述最准确的是D。A、B、C三项只描述了雪卡毒素的一个方面,可排除。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