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竹笛:白竹
A:淀粉:土豆
B:傣锦:织锦
C:雕塑:泥雕
D:大豆:豆腐
正确答案:A
解析:白竹是制作竹笛的原材料。
A项,土豆是制作淀粉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傣锦指傣族的织锦,即傣锦属于织锦,两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泥雕属于雕塑,两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大豆是制作豆腐的原材料,但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6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63题
2、【判断推理】( ) 对于 小说 相当于 琴弦 对于 ( )
A:写实 音乐
B:浪漫 乐器
C:情节 竖琴
D:诗歌 吉他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写实是小说写作风格的一种,由琴弦组成的乐器可以弹奏音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小说有的是浪漫的,有些乐器由琴弦组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情节是小说的一部分,琴弦是竖琴的一部分,均为组成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诗歌和小说为并列关系,琴弦是吉他的组成部分,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
3、【判断推理】研究人员对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验,他们让这些学生记忆斯瓦希里语对应的英语单词,一共十组,每组十对词汇。每学习完一组,对参与者进行回想测验,测验中,每错一次,他们将会看到两种图片的一种,一种是可以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把指向自己的枪;另一种是普通的图片,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个空白影像。随后对他们进行一分钟的附加实验,清除短暂记忆的效果。最后再对这一百对词汇的记忆情况进行检测。测验结果显示,那些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生之前看的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图片。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负面情绪有助于记忆力提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A: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时,大脑仍在进行记忆信息的处理
B:这40名被试大学生中,有的人曾经学过斯瓦希里语
C:能引发负面情绪的图片更容易使人记忆深刻
D:人们在情绪不稳定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是,回想测验中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的一组记忆成绩更好,说明负面情绪有助于记忆力提高。
A项,指出看有负面影响的图片时大脑仍在记忆信息,说明看有负面情绪的图片确实会对记忆产生正面影响,该项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B项,指出有的人曾经学过斯瓦希里语,但这样的人未必在看负面情绪图片的一组中,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C项,说的是这些能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使人记忆深刻,但最后的结果并非要求对图片进行回忆,而是记忆词汇,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D项,指出人们在情绪不稳定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说明负面情绪对记忆力的作用,该项无法解释题干现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4、【判断推理】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从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种360度视角的沉浸式体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是:
A:张三通过电脑与远在巴黎的父亲视频聊天,亲眼见到了埃菲尔铁塔
B:李四用手机微信与妻子视频聊天,亲耳听到了儿子背诵古诗的声音
C:刘五戴上特制头盔网购书桌,能够全方位地体验书桌摆进书房的效果
D:王二用平板电脑看同学在西藏旅游的视频,感觉自己也到了布达拉宫
正确答案:C
解析:虚拟现实技术定义的关键信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A项,埃菲尔铁塔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B项,背古诗的声音来自儿子,也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C项,刘五并未真正将书桌摆进书房,其所体验到的效果是通过戴上特制头盔创建和体验到的虚拟世界,符合定义。
D项,布达拉宫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7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89题
5、【判断推理】如果蓝队没有获得冠军,那么红队将获得冠军;如果蓝队获得冠军,那么绿队将获得季军;如果红队获得亚军,那么黄队将获得冠军;除非黄队获得冠军,否则绿队不会获得季军。
假如前述预测都是正确的,那么可以推出:
A:蓝队获得冠军
B:红队获得冠军
C:绿队获得冠军
D:黄队获得冠军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条件可表示为:①蓝队没有获得冠军→红队获得冠军;②蓝队获得冠军→绿队获得季军;③红队获得亚军→黄队获得冠军;④绿队获得季军→黄队获得冠军。
②和④可组成连锁推理:蓝队获得冠军→绿队获得季军→黄队获得冠军。该推理前后矛盾,可知蓝队不可能获得冠军,再根据①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可知红队获得冠军。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6、【判断推理】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正确答案:D
解析:周和郑的话不可能都真,必有一假,又“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吴和王的话都为真,可推出吴没登顶而王登顶,因“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则周的话为假,郑的话为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7、【判断推理】孔、庄、杨三人是某单位的处长、副处长和科长。可以确定的是:庄至今尚未去过长江村调研;杨虽未去过长江村,但是他就调研这件事曾与处长商量过;科长曾去长江村调研多次,写过专门的调查报告。
据此,可以推断担任处长、副处长和科长职务的人依次分别是:
A:孔、杨、庄
B:庄、杨、孔
C:杨、庄、孔
D:孔、庄、杨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庄未去过长江村”“杨未去过长江村”“科长曾去长江村”可知,庄和杨都不是科长,则孔是科长;再由“杨曾与处长商量过”可知杨不是处长,所以杨是副处长,庄是处长。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纵向整合是指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的整合,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某种资源,保障供应,如收购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或拥有某种渠道、扩大销售等。横向整合是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经营相似业务、提供相同劳务的企业间的合并,其主要目的是把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企业集团,实现规模效益。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横向整合的是:
A:老张为保证其酒店食材供应质量,建设了一个蔬菜和渔场养殖基地
B:因经济不景气、楼市疲软,某房地产商开始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C:某公司为拓展业务,与某高校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D:某著名奶制品生产商收购了一家乳品公司85%的股份
正确答案:D
解析:横向整合定义的关键信息: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经营相似业务、提供相同劳务。
A项,为保证酒店食材而建设蔬菜和渔场养殖基地,酒店和养殖基地并非相似业务,该项不属于横向整合。实际上该项属于纵向整合,养殖基地是酒店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符合“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的整合”这一关键信息。
B项,房地产商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两者并非相似业务,不属于横向整合。
C项,公司与高校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公司和学校并非相似业务,该项不属于横向整合。实际上该项是典型的纵向整合,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企业,学校相当于公司的上游,符合“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的整合”这一关键信息。
D项,奶制品生产商收购乳品公司,两者生产和销售相似的产品、经营相似业务,因此该项属于横向整合。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信息污染:指信息传播过程中混入危害性、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从而影响对有效信息的正常获取和利用的现象。
下列属于信息污染的是:
A:心理学家让实验对象每天看几千张不同的照片,几天后,被试者大都出现头痛、失眠等现象,无法按要求描述相似照片的差别
B:某牙科医院网站转载了某权威医学杂志的一篇科研论文,但在论文末尾的显著位置附上该医院相关产品的广告
C:自从帮父母开通微信账号后,小张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会看到父母转发的各种养生鸡汤和伪科学信息
D:陈某在微博上转发某省森林火灾事故的新闻报导时,将五年前亚马孙雨林特大火灾的现场图片作为配图插入其中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息污染的定义要点:①信息传播过程中;②混入危害性、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③影响对有效信息的正常获取和利用。
A项,心理学家让实验对象每天看几千张不同的照片,并不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混入的危害性、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科研论文末尾的显著位置附上关于医院相关产品的广告,并不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混入的危害性、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并且也不影响对有效信息的正常获取和利用,不符合要点②③。
C项,父母转发的各种养生鸡汤和伪科学信息本身就属于具有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而不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混入的,不符合要点①。
D项,陈某在转发某省森林火灾事故的新闻报导时,用了亚马孙雨林特大火灾的现场图片作为配图,这属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混入危害性、欺骗性或误导性信息元素,并且也影响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正常获取和利用,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09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10、【判断推理】正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引发外部对其行为的某种反应,导致令该个体不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负惩罚是指当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后,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后果,使个体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惩罚的是:
A:禁烟标识贴出后,在办公室吸烟的人明显减少
B:母亲要求小明不写完作业不得出去玩
C:某人因酒驾被处罚后,再没有酒驾
D:冰棍解暑,所以夏天冰棍很畅销
正确答案:C
解析:正惩罚的定义要点:①个体发出某种行为导致不愉快的后果;②今后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
A项,贴出禁烟标识后在办公室吸烟的人减少,并未体现个体是因为产生不愉快的后果而不在办公室吸烟,没体现要点①。
B项,不写完作业不得出去玩,是母亲直接对小明提出了要求,并非小明的某种行为导致了这种不愉快的后果,也未体现小明今后发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酒驾后被处罚,是个体的行为导致了不愉快的后果,符合要点①;之后再没有酒驾,是发出此行为的可能性降低,符合要点②。
D项,夏天冰棍畅销,并未涉及个体的行为导致不愉快的后果,也未体现个体今后发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1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