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49

发布时间:2022-08-03 7:42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国武术传播的不应仅仅是其技术体系,而更应是文化,是理念,是那种重德行、重关系以及重人际信任的理念。参与其中的行动主体更应该获得的是亲密关系、高度信任、遵从规范和精神气质的________,而绝非是仅仅获取________的技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净化 战无不胜

B:涵养 好勇斗狠

C:陶冶 匹夫之勇

D:培养 炉火纯青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由“绝非是仅仅获取”可知,此处所修饰的技术是作者否定的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战无不胜”“炉火纯青”均为褒义词,排除A、D。
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在在习武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和理念的熏陶。“涵养”多指有意识地培养;“陶冶”多指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填入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2、【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据美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

B:新疆地广人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C:八十挂零的耄耋老翁,还能在网球场上跑动,还能跳起拦网,这多少还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点赞的!

D:有一晚风大雨大,早上出门只见地下厚厚一层落叶被晨光照得一片金黄,抬头看树上的叶子也是一片金黄,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油画。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与前面的“八十挂零”语义重复,错误;另外,“多少”和“很多人”连用矛盾,可删除“多少”。A、B、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题

3、【言语理解】在媒体市场竞争中,________是整个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新媒体凭借超越时空的非线性传播特性、跨边界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成为新时代的________。可以说,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骄子

B:推陈出新 潮流

C:优胜劣汰 宠儿

D:弱肉强食 利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是对市场竞争法则的描述。根据常识可知,市场竞争是有赢有输的淘汰过程,“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符合文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可以说”可知,“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表达新媒体竞争力强、在媒体竞争中受追捧之意。“利器”指有效的工具,不能体现新媒体受追捧;且新媒体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称其为“利器”,排除D。“宠儿”泛指受到宠爱的人或事物,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4、【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经过认真研究,教练组认为,迎战这样的对手,“紧逼”莫若“联防”好。

B:建国后,大批留学生专家回国,从而开展了国际前沿的研究项目。

C: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但黑暗已经过去,毕竟黎明就在前面。

D:且不说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何况达到标准以后我们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中“从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承接关系。C项语序不当,“毕竟”应该放在“黑暗已经过去”的前面。D项中关联词使用不当,“何况”应该改为“即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区域是建构出来的。根据人为的目的划出的区域,已经不是原来在大地中生机勃勃、复杂多样的原本的那个地方了。划定的区域是简单的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一个概括而已,切不可________我们建构的区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天经地义的客观真理,不容他人________或者变化一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申辩

B:迷信 置喙

C:痴迷 讨论

D:拘泥 质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变通。多形容人的性格,其后不能接宾语,排除A。“痴迷”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此处强调的是对建构出来的区域的错误认识,而非迷恋,排除C。
第二空,“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为固定搭配的成语。“质疑”意为提出疑问以求解答,但不用于否定句式。能与“不容”搭配的是“置疑”,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________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企盼给后世留下一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性 流风余韵

B:社会化 前车之鉴

C:持续性 雪泥鸿爪

D:官场化 星星之火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流风余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多指好的风尚)。“前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教训来吸取。分析可知,题干主要说的是官员退休时一般会写些东西留给后,并未涉及“好的风尚”或“教训”等内容,排除A、B。
第一空,根据题干说的“为官一生”“退休”等可知此处填“持续性”要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1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7、【言语理解】海洋学家揭开了珊瑚礁颜色绚丽多变的秘密。原来,珊瑚虫体内负责控制色素生成的基因存在多种变异,激活的基因越多,珊瑚颜色就越明亮鲜艳。这些色素对与珊瑚共生并为之提供食物的海藻有保护作用。在日照强烈的地方,为了避免海藻被阳光杀死,珊瑚虫便会生成更多色素,珊瑚的颜色就会更鲜艳。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保卫海藻

B:阳光与珊瑚

C:多彩珊瑚之谜

D:乐于奉献的珊瑚虫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海洋学家揭开了珊瑚礁颜色绚丽多变的秘密,后文从珊瑚虫身体构造以及其与海藻的关系出发,具体解释其原因。故文段主要讲述的是珊瑚呈现多彩颜色的秘密。C项对此概括恰当,适合作为标题。其他三项均与珊瑚的颜色无关。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0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8题

8、【言语理解】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而相对忽视了广大的农村。其实,我国农村最需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

B: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需要城市与农村联动

C: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要向农村转移

D: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难点在农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重心在城市”,接着用“其实”一词转折,表明“农村最需要”,即重心要向农村转移。A项偏离“农村”这一主题;B项,“城市与农村联动”无中生有;D项,文段主要说的是“重点”,“难点”无中生有。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迷信理性计算,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然后进一步论证信仰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不可过于迷信理性,以免造成信仰和道德缺失。只有C项强调了这一点,当选。
A项说法本身有误,且无法从文段得出。B项将道德和理性对立起来,通过常识可知,理性与道德并不冲突。D项,“形成非常困难”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10、【言语理解】作为阅读者,当我们跟着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循着这个人的思想痕迹________,我们都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我们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一次生命________的体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散 如梦如幻

B:游走 独一无二

C:漫步 难能可贵

D:舞动 浮光掠影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形容的是我们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流散”指流转散失,流落分散;“舞动”指挥舞,摇摆。两词均不能用于形容循着作者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排除A、D。“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根据文意,我们是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去体会思想内容,那就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方向的,“漫步”不符合文意,排除C。
验证第二空,“独一无二”代入可表示我们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不同的体验,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