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278

发布时间:2022-08-30 6:21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 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顿 彰显 慰藉

C:困惑 启发 抚恤

D:困难 增益 安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困惑”指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对应后文的“难关”,此处强调的是遇到困难,“困惑”不符合句意,排除C。“困难”与“身处”不搭配,常见用法是“身处困难之中”,排除D。第二空,“启迪”指启发,启示。“彰显”指鲜明地显示。对应“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此处强调的是带来智慧的提升,而非凸显智慧,排除B。验证第三空,“抚慰”与“心灵”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2、【言语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成本上涨、价格倒挂、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个根本制约是_______________。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多时,“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经营方式,就能激发农村的活力,但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培育懂农村、有闯劲且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落后

B: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业合作化发展滞后

C: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

D:农村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增长方式依旧落后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横线后内容是对首句观点的具体阐释。后句说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原有的“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由此可知,首句中提到的“根本制约”应与“农业经营方式”有关,只有C项与此相符,且“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也能与“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强调的农村适龄劳动力不足的情况相对应。
A项“农业生产方式”、B项“农业合作化”、D项“农业增长方式”文段未提及,与后文“经营方式”无法构成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A:这里是所有的材料,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

B:所有这个项目的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C:关于这个项目的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D:这个项目的所有材料都在这里,交给你!

正确答案:A

解析:B、C、D三项的主语是“材料”,即将“材料交给你”,而A项的主语是“项目”,即将“项目交给你”。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4、【言语理解】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齐家文化时期的青铜镜背面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了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或者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科特森还特意提供了一些汉代丝绸的藏品与青铜镜共同展出,以便参观者进行比较。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青铜镜背面花纹的演变

B:青铜镜背面花纹设计理念的回归

C:青铜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D:中外交流对青铜镜纹饰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青铜镜背面的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接着分别说明了“齐家文化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元代以后”四个代表时期青铜镜背面的花纹演变。A项与此相符,当选。
B、D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承载的文化内涵”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5、【言语理解】哲学不是仅仅供人欣赏的精神财宝,也不是供人打发时间的思维游戏。哲学家的价值观,最终是被人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所左右的。哲学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就会无家可归;而一个时代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哲学,就会没有灵魂。因此,哲学史的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即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始终是哲学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哲学的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科学和全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影响到人类实践行为的合理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哲学离不开现实社会

B:哲学研究需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C:哲学无法独立于相适应的时代而存在

D:哲学以寻找时代的核心价值为主要目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哲学不能脱离与之相适应的时代,哲学家的价值观最终被人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所左右,然后由此得出结论——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是哲学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A项未涉及“时代”,排除。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6、【言语理解】这一切的前提,是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能够以过硬的品质和服务赢得游客的信任。尽管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标志地理认证产品,可以直接转化为游客购物清单上的旅游纪念品或土特产品,但因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这大大压制了游客的购买欲望,也损害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形象和信誉。
文中的“这一切”最可能指代的是:

A:导游获得游客的信任和喜爱

B: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开放市场

C:售卖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的商家能实现盈利

D:游客愿意花钱买喜欢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这一切的前提”是景区的特产和服务有质量保证且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后文则指出现在由于各地纪念品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游客消费低迷。分析可知,消费低迷是纪念品质量不佳,而保证纪念品质量,就可以刺激消费,这是游客愿意购买当地纪念品的前提条件,故“这一切”应是游客愿意购买当地旅游产品。选项中只有D项提到“游客愿意花钱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7题

7、【言语理解】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异”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求同”不全面。
B项,由“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可得出。
C项,由“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可得出。
D项,由“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可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8、【言语理解】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用奥托·瓦拉赫的例子说明,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来的“缺点”,只要善加利用,在其他领域可能就会变成优点并获得成功。A、B、C三项的表述与此无关。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0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9、【言语理解】从政策效应看,中国区域政策培育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拓展了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________了区域发展的内涵。但相对于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而言,我国以往的区域发展政策存在按大区域简单划分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更为精密化的政策工具来________中央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明确

B:丰富 落实

C:升华 理解

D:凸显 执行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促进了”“增强了”“拓展了”的词义可知,第一空也应填入表延展性的词语,“揭示”“凸显”不符合要求,排除A、D。
第二空,由“以往的区域发展政策存在按大区域简单划分的问题”,而现在“需要通过设计更为精密化的政策工具”可知,问题的关键是行动层面的“落实”,而非“理解”,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攻克。然而,在这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疫情风险,那些刚刚脱贫或者尚未脱贫的群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如果不能处理好战“疫”与战“贫”的关系,就有可能让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出现波折和变数。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战“疫”与战“贫”都应被重视

B:战“疫”与战“贫”绝非易事

C:战“疫”之后必须严防返贫

D:战“疫”胜利有利于脱贫攻坚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这一堡垒必须攻克;然后以“然而”进行转折,指出在脱贫攻坚的收官时刻被迫要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并指出那些刚刚脱贫或尚未脱贫的群众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最后以“如果……就……”对这一情况进行反面假设,意在强调我们必须要重视战“疫”与战“贫”,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防出现更严重的后果。由此可知,“如果……就……”引出的观点是文段的论述重点。
A项强调要同时抓战“疫”与战“贫”,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与文段重点相符,正确。
B项没有说明如何处理战“疫”与战“贫”的关系,仅说二者绝非易事,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错误。
C项不是对战“疫”与战“贫”关系的处理,由文段可知,战“疫”与战“贫”是要同时进行的,该项表述错误,且“严防返贫”文段未提及。
D项也不是对战“疫”与战“贫”关系的处理,且“有利于”的说法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相关信息,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