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在中国史、亚洲史上,( )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它大大地拓宽了古人的地理视野,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有历史学家甚至将它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
A:昭君出塞
B:蒙古西征
C:张骞凿空
D:鉴真东渡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不选。西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先后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后汉元帝将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其象征着她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出塞虽然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其并未拓宽古人的地理视野,未改变汉朝的地域观念,与题意不符。
B项不选。蒙古西征是指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40多年时间内先后进行的3次大规模的西征,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但其与题干意旨不符。
C项当选。张骞凿空又称张骞通西域,是指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诸国的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拓宽了古人的地理视野,改变了汉朝的地域观念,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往,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做出了卓越贡献,与题意相符。
D项不选。鉴真东渡是指唐朝时期,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为了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六次东渡日本,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故事,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
2、【常识判断】关于唐宋八大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骈文,反对散文
B:除韩愈、柳宗元外,其余都是北宋人
C:《永州八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
正确答案:A
解析: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B项正确。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A项错误,D项正确。《永州八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C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3、【常识判断】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献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九成宫醴泉铭》是由魏徵撰文、柳宗元书丹而成
C:黄庭坚是南宋著名书法家,擅长行书和草书
D:《颜氏家庙碑》由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两人并称“二王”。
B项说法错误。《九成宫醴泉铭》为唐碑刻,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立,由魏徵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
C项说法错误。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之一,擅长行书、草书。
D项说法正确。《颜氏家庙碑》是唐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刻立,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及其仕宦经历、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关于人体血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低压
B: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C: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应立刻停药
正确答案:B
解析: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选项A说法错误。低血压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选项C说法错误。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恢复正常以后要继续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剂量,但不能停用,不然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引起并发症。选项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常识判断】下列诗句按作者生活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④①③②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②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③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④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所以按作者生活朝代先后排序是③②④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5题
6、【常识判断】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B: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全面抗战开始
正确答案:A
解析:干支纪年法中,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如1901年是辛丑年,1911年是辛亥年,A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末建立的罗马共和国,B项错误;康熙生于1654年,1661年登基,1662年为康熙元年,故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57岁,C项错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是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阳春”是指立冬至小雪之间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天气
B: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后冷空气逐渐频繁南下
C:“乍暖还寒时候”用来形容的是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不定的特点
D: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增多,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小阳春指的是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在此期间一些果树会二次开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
B项说法正确。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C项说法错误。“乍暖还寒时候”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其表现的是深秋时节。而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D项说法正确。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忙着插秧播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
A:大力发展重工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进入社会主义
C:将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最终全面实现现代化
D: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正确答案:D
解析: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下列言行体现公民没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①“听说你养母病了?”“与我无关,我是被收养的。”
②“听说你生父病了?”“与我无关,我已经被叔叔收养了。”
③“爸,大学催缴学杂费了。”“你都成年了,自己挣钱交去。”
④“爸,小学催缴生活费了。”“我与你妈离婚了,找她要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B
解析:《婚姻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由此可见养母和子女的关系适用《婚姻法》中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辅助的义务,①没有履行法定义务。《婚姻法》第37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据此可知,子女必要的生活费由父母双方协议决定,协议不成的法院判决,但是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就上述费用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合理要求,因此其父亲要求子女找母亲讨要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故④表述错误。根据《婚姻法》26条第2款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故被收养之后对生父母没有扶助义务,因此②符合法律规定。《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1条规定:“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③符合法律规定。因此②③表述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易经》里记载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下列选项中,与其包含的哲理观点一致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正确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不能发展的时期,就要做出改变,如此事物就能够继续发展,并长久生存下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注重量的积累。选项A与题干包含的哲理不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没有体现明显的哲学观点。选项B与题干包含的哲理不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意思是,客观环境变了,事物的情形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就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以适应变化。选项C与题干包含的哲理相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选项D与题干包含的哲理不同。故本题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