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37

发布时间:2022-07-31 23:03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中国制造业超越美国指日可待,中国GDP超越美国也将在这一代中国人的有生之年变为现实。这两个超越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奋斗,当然意义巨大。但过分陶醉,就会变自信为自大,进而________。毕竟,物质产出只是硬实力,历史上,船坚炮利的国家甚多,基业长青的却少有,________更多在“软实力”而不在“硬实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妄自尊大 关键

B:忘乎所以 秘密

C:目中无人 原因

D:趾高气扬 秘诀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进而”可知,横线部分的含义应比“自大”更进一步,“妄自尊大”“趾高气扬”与“自大”同义,排除A、D。
第二空,“原因”与“在……”搭配不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2、【言语理解】作家只有________公共关怀,个人化的审美追求才不会被个人功利湮没,才不会________谋取私利的工具,时下流行的某些“青春文学”因为缺少批判现实的公共关怀,它们对现实的________其实是对现实的粉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 落入 描画

B:秉持 沦为 描摹

C:兼具 成为 描述

D:坚守 变为 描绘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兼具”指两个同时具备,而此处只提及“公共关怀”一个方面,故其用在此处不当,排除C。
再看第二空,“落入……的工具”搭配不当,排除A。与“变为”相比较,“沦为”更符合此处的贬义色彩,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3、【言语理解】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了苏格拉底并没有因为钓鱼者在自己落水时见死不救而怀恨在心,而是在钓鱼者落水时主动出手相救的故事。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做人原则。B、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A项也非文段意在表达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6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

4、【言语理解】美国研究人员初步证实,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被称作异硫酸氰酯的化合物(ITC),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不过P53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失去了这种保护作用,而变异的P53基因与差不多一半的人类癌症有关。
西兰花可以防癌的原因是:

A: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酯(ITC)能够杀死癌细胞

B:西兰花能够阻止正常的P53基因发生变异

C: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消灭变异P53基因,保留正常P53基因的物质

D:西兰花中含有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西兰花等蔬菜中含有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的物质。然后具体介绍P53基因与癌症的关系,从侧面论证了为何西兰花等蔬菜可以防癌。
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脂能杀死变异的P53基因,不等于能杀死癌细胞,也不等同于能抑制正常的P53变异,故A、B两项错误。由文段可知西兰花含有的是异硫酸氰脂化合物,但不能推出含有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D项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5、【言语理解】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________。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甘心情愿地成为娱乐的________,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捧 附庸

B:认可 陪衬

C:青睐 注脚

D:欢迎 随从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可知,此处的意思为文化需要依附娱乐生存,且文段对泛娱乐化的文化现象持否定态度。“脚注”指列在一页末了的附注,对某些名词事物加以解释,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陪衬”指作为衬托的事物。“随从”指跟从者,侍从者。三者虽然都是作为附属事物,但“附庸”程度最重,与文意最契合。
第一空,用“追捧”表达年轻人对“界面”阅读的态度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①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也开始初露端倪
②历史上的上海,处于传统江南文化的边缘地位
③来自各地的商帮,如浙江的宁波帮、绍兴帮,湖南的洞庭商帮,广东潮州帮,福建泉漳帮等活跃在上海
④从经济地理角度而言,上海距离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杭尚有相当距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自然不占突出位置
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边陲的上海,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
⑥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⑤⑥①③

B:①⑤④③②⑥

C:⑥③②④⑤①

D:②④⑤⑥③①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③中的“来自各地的商帮……等活跃在上海”是对⑥中“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的具体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⑥之后,排除A、B。⑥中的“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对应于⑤中的“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因此⑥应紧跟在⑤后,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8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7、【言语理解】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大脑会在“登记处”搜索,当发现匹配的模板,大脑便不再费心纠结于眼前这个事物的细节,而是直接向下级知觉系统通报“这个是人脸,下一题”,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便不得不仔细加工眼前的事物,再将细节组合,从而构成对新事物的知觉。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更加费时费力。最后,大脑会将新事物存储到“登记处”,以便下次可以进行省时省力的“自上而下”加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大脑根据既有模板来分析新事物

B: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C:大脑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加工信息

D: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我们遇到“熟悉的事物”,大脑会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接着又列举出另一种情况,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时,大脑会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故文段为并列结构,说明了大脑中存在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B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与“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不符,应为“大脑根据既有模板分析熟悉的事物”;C项,两种信息加工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更倾向”无法得出;D项,“视觉感知”非文段强调重点,文段着重介绍的是大脑的两种信息加工方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2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8、【言语理解】民间童话比作家童话的生命更加旺盛、个性更为突出。但是如果民间的个性不能转化出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个性也就有________的危险。格林兄弟使西方浪漫主义知识资源对民间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和转化,一方面运用母题和谚语营造民间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形象的个人特色和人物的________特色,由此产生了现代性意味的民族童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泯灭 性格

B:难产 特殊

C:弱化 本质

D:架空 个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对应于前文多次出现的“个性”,此处填“个性”更能前后呼应。
第一空,“架空”比喻没有根基。如果没有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基础,故此处填“架空”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9、【言语理解】测谎的基本原理是:欺骗的人会紧张,以致呼吸、脉搏加快和血压升高。测谎专家因而声称,只要操作、解析得当,测谎仪能够有效发现说谎者,结果是________的。反对者则认为,一个________且擅长控制情绪的人是可以对付测谎仪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人与机器,而是测谎者与被测者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见多识广 博弈

B:科学 不露声色 抗衡

C:可靠 有备而来 较量

D:准确 从容不迫 对决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反对者认为结果不可信可知,测谎专家认为测谎仪的结果是可信的。“合理”指合乎道理或事理,“科学”指合乎科学精神或方法,二者均无“可信”之意,排除A、B。第二空,“从容不迫”指沉着镇定不慌张,强调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擅长控制情绪”语义重复,排除D。验证第三空,“较量”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34题

10、【言语理解】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无所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阿尔西巴底斯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仔细考察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是指:

A:美貌的人

B:美貌

C:其他才能

D:内在的美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谈到“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第二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由此可看出造物主给的“此”是指“美貌”,而“不再予彼”的“彼”指其他方面的才能。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