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________国际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跨国能源企业集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催生
B:催促
C:催化
D:催发
正确答案:A
解析:“催促”指使赶快进行某事或使某事的进程加快,“催化”比喻某举措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促进作用,“催发”指催促出发。此三个词语都不符合句意,排除B、C、D。“催生”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胎儿快速产出,也比喻催促某事物问世。句中说的是政府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催促优秀的跨国能源企业集团的产生。故“催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不管在哪里,只要听到秦腔的乐曲响起,我都会顿足倾听。那秦腔曲牌的________顿时就把我带进戏里的情节中去了。杨继业率八子血战沙场、________的悲壮,王宝钏苦守寒窑的辛酸都感染着我。不仅如此,我是被秦腔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它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一种________、粗犷朴实之感,正如西北人那粗犷豪放、朴实憨厚的性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荡气回肠 孤军奋战 舒柔缓和
B:空灵飘渺 孤立无助 慷慨激昂
C:婉转悠扬 孤立无援 高亢激越
D:行云流水 孤立寡与 穿云裂石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空灵飘渺”指纯净、灵活、虚幻,不可捉摸。用来形容声音时多用于女声或童音,与后文“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粗犷朴实”不对应,排除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形容秦腔,排除D。
第三空,“舒柔缓和”不符合题干末句对秦腔特点的描述,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________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 __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此处所填词语用来修饰“传说”。由“不是……而是……”可知,前后句子之间构成反对对应关系,结合后文的“可信的历史”,这里应是表示传说的不可靠。“扑朔迷离”指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楚。看不清楚并不代表不可靠,排除C。“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比较特殊,原意为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故有“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的说法。后常被误用作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甚至有部分字典也接受了这一用法。但是在考试中出现,通常仍应按原意去理解做题,排除D。
第一空,修饰“年表”,通常侧重的是准确与否,而非细致还是粗糙,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4、【言语理解】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当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国情。这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
对上文中的“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的现实国情
B:人们创造的历史
C:马克思的原话
D:政治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A
解析:依据就近原则,“这”指的应是前一句末尾的“中国的现实国情”,也即马克思所谓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马赛克留给中国大众的印象,或是广泛使用在建筑外墙、卫浴装修中的装饰建材,或是图像被模糊成一个个小格子,少有人想起它的艺术属性。其实在西方,镶嵌艺术历史悠久,尤以镶嵌壁画最多。近现代,镶嵌艺术在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都有杰出展现。每个国家因应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在镶嵌工艺上的不同发挥,成就镶嵌壁画艺术更加多元的面貌。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A:中国发展马赛克镶嵌艺术的资源条件
B:镶嵌壁画创作对镶嵌材料的特殊要求
C:马赛克在镶嵌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D:西方国家马赛克镶嵌艺术的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大众多把马赛克理解为建筑材料,忽略了其艺术属性,然后介绍了西方发达的马赛克镶嵌艺术,末句提出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成就多元的镶嵌壁画艺术。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的国家发展镶嵌壁画艺术的话题,A项与此相符。且A项论述中国发展马赛克镶嵌艺术也与首句中国大众忽略马赛克艺术属性的情况构成呼应。
B、C两项都没有承接末句的“国家”这一关键信息。D项中的“西方国家”在文段中已经提及了,属于前文信息,不应出现在下文。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生命的盛宴。燕子与人之间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明响起那________的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人们便有充分的信心进行农事活动。此时,乌黑光滑的燕子多像天空的眼睛啊,它们的飞翔________,利落地剪裁着春风。它们的飞翔又不失________,使得天空也有了神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熟悉 矫健轻盈 妩媚动人
B:清脆 简洁明快 妩媚动人
C:清亮 体态轻盈 优美可爱
D:清亮 轻快活泼 优美可爱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清脆”形容声音清楚悦耳,“清亮”形容清脆响亮,都只能形容燕子声音本身的特点。“熟悉”则强调人们对燕子声音的熟悉度,表明人们与燕子的关系密切。对应前文的“燕子与人之间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可知,“熟悉”更加妥帖。后两空,用“矫健轻盈”“妩媚动人”来形容燕子的飞翔姿态也非常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7、【言语理解】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提出“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原始思想”的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比他晚一两个月发明更有效的测定方法的德国化学家米夏埃尔·卡拉斯和弗伦茨·希伦坎普只好望洋兴叹;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首次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两位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另一位为“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盖洛则名落孙山……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以“第一”论英雄是一些国际科学奖项所遵循的原则
B:诺贝尔奖获奖成果基本上都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考验
C: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和创造是不折不扣的一种智力冒险
D:国际大奖注重的是发现者在科研中独一无二的贡献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过文段两个例子中“原始思想”与“更有效的测定方法”、“首次发现”与“做出重大贡献”的对比可知,国际大奖更为注重的是“第一”,选项中提到“第一”的只有A。其他三项侧重强调的内容不同,但均与“第一”无关,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8、【言语理解】国际组织亦称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________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________机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缔结 常设性
B:制订 长期性
C:拟定 永久性
D:起草 轮值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与“条约”搭配。“条约”是已经签订的文书,且由后文“正式法律文件”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体现“正式”“确定”的意思。“缔结”指订立,填入符合句意,且与“条约”搭配恰当。“制订”指创制,拟定。“拟定”指草订。“起草”指打草稿。三者均侧重于条约的订立过程,不能体现“正式”“确定”的意思,排除B、C、D。
验证第二空,“常设性机构”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4题
9、【言语理解】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堤坝薄弱,随时可能因“决堤”而危及性命;若河流阻塞,则循环受阻,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
B:遗恨无穷
C:危在旦夕
D:身心交病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涉及的是“身体与生命”问题,B项“遗恨无穷”是指后悔,用于人,首先排除;D项“身心交病”,题干并没有提到心理、情绪会受到影响也排除;A项“后患无穷”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强调以后的患祸很多,A用在这里有些夸大;C项“危在旦夕”表达了危险就在眼前,更符合语境,且C项与前句的“危及性命”相对应。故答案为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2.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三国故事在流传上千年的时间中,随着时事世道的变迁,民间的各种文化资源都在不断地丰富它,以至于《三国志》不同于其他的史书,《三国演义》不同于其他文学经典。经过民间的解读和传说,它已经被塑造为一个开放的容器,似乎可以安置所有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的渊源
B:三国之事是历史和文学经典的共同基础
C:三国故事具有独特的形成背景与丰富内涵
D:与三国故事相关的史书与文学之鲜明特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它已经被塑造为一个开放的容器,似乎可以安置所有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怀”体现出三国故事独特的背景和丰富的内涵,故正确答案为C。《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只是记载三国故事的载体,文段并未论述二者的关系,所以排除A项。B项并非文段强调重点。D项中的“鲜明特性”的概念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文段的主旨。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