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政府职能与成本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但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处于一种观点与立场远未一致的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局限。大体上看,这类研究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信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预设,认为市场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持“小政府”观点;另一条是信守政府干预主义理论预设,认为政府不时干预是市场能够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种困境,必须有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B:新理论视野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何帮助
C: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预设的局限性
D:政府职能与成本之间矛盾难解的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政府职能与成本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引出现今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具有局限这一问题,并具体介绍了当今的两种研究思路,然后作者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新的研究方法。接下来,作者应具体介绍新兴古典经济学这一概念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A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2、【言语理解】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阅读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我国学校教育阶段需要“拯救阅读”的观点。然后从阅读重要性、现阶段学校阅读培养问题分析,强调为何要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只有B项符合此义,当选。
A、D两项均脱离“学校教育”这一关键词。C项仅为问题的体现,不是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换言之,________________。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文化份额的增加和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的直接作用。
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多从文化上寻找出路
B: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C: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进步
D:发展文化经济是调整和改革我国经济结构的前提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换言之”可知,空白处所填句子应是对前文“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义转换,即另一种说法。C项中“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在前文中没体现,排除。前文中说的是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B项“重中之重”、D项的“前提”程度都过重,与“有助于”不相符,排除。A项是对前文的同义转换,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9题
4、【言语理解】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它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雅俗其实是一体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日常生活需求是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
B:瓷器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变雅的漫长过程
C:瓷器艺术的俗与雅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D:粗陋的生活用品在演变成精美艺术品的同时仍保持着世俗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瓷器是一大俗之物,其历经数千年,才成了大雅的艺术品;接着说,其成为艺术品之后,并未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的艺术基础。最后得出结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二者本是一体的。C项与此说法一致。A项“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非文段论述重点。B项,瓷器的俗和雅是相互依存的,“由俗变雅”表述不当。D项中的“世俗性”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5、【言语理解】热水和冷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但是,温水不会自发分成热水和冷水。热量只能从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单向传递,这一原理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用分子这一微观视角看这一定律,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中沿着随机方向运动的分子的速度。分子运动速度快就会变热,速度慢就会变冷。但是数量庞大的分子运动时,各个分子的运动速度不是固定的。说到底,温度只不过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分子的平均速度罢了。因此,如果能够从以各种速度运动的分子中,只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就应该能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从温水中单独提取出热水
B:从温水中自发分出冷热水
C:不使用能量就把冷水烧开
D:不通过传递就把热水变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热水冷水可以混合成温水,但这个过程不可逆,并说明原因;接着指出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分子运动的速度;最后以“因此”总结说明,如果筛选出运动快的分子,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由此可知,前文提到温度取决于分子运动速度,因此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就可以提出热水,故应填入表示可以从温水中提取出热水的语句,A项当选。
B项,“自发分出冷热水”不等于提取热水,排除。
C项,文段未体现“不使用能量”,排除。
D项,“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意味着提取出热水,而非将热水变温,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B: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C: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D: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提出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然后以“问题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个问句的提出表明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A项表述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当选。
B、C项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D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7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7题
7、【言语理解】
①故宫中共有铁、铜、鎏金铜大缸308口,这些都是明清两代为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
②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一直注重防火
③同时,金水河也是故宫自古以来的消防水源
④目前,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防火传统仍然适用
⑤“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是故宫的防火传统
⑥每口缸大约可储水3000升,时刻保持满盈状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⑥⑤④③
B:
⑤①⑥②③④
C:
⑤④②①⑥③
D:
②⑤①⑥③④
正确答案:D
解析:
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在②⑤之间选择。②提到了故宫注重防火,⑤提到了故宫的具体防火传统,相比之下,应先总说故宫重视防火,然后再具体介绍故宫的防火传统,②更适合做首句,排除B、C。
④提到“这些防火传统”,③中的“金水河”作为消防水源也属于防火传统之一,故③在④之前,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28题
8、【言语理解】“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对于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造与颠覆,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分享经济环境中,人们不再是通过购买所有权的方式而是通过取得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消费,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占有多少价值而是能够获得多大的使用价值。这种节约型绿色消费理念和方式反映出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消费理念是影响消费方式的深层原因
B:分享经济使人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分享经济开辟了充分利用资源的新渠道
D:分享经济已成为当今主流的消费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什么是分享经济,然后指出对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变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最后具体阐释分享经济改变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表现。
A项未提到“分享经济”,D项“主流的消费方式”无法得出,排除。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文段的重点在于论述分享经济对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故B项更契合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广场舞大妈”在一种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形成强烈对比的方式中,通过________的身心体验表达着她们对“共同存在”的渴求。在这个意义上,广场舞已经超越了它的自然属性及其发生主体,成为一种时代________,即个体化时代人与人之间共同感的缺失和对群体性兴奋的向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比拟 共鸣
B:如痴如醉 精神
C:由外及内 象征
D:酣畅淋漓 隐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如痴如醉”通常用来形容神态,不能形容“体验”,排除B。由“渴求”可知,“广场舞大妈”表达的方式是很热烈、急切的,“由外及内”体现不出这一特点,排除C。
第二空,用“时代共鸣”形容广场舞不恰当,排除A。此处说的是广场舞流行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隐喻”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6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
10、【言语理解】外交调研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既要善于________,又不能听风便是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微知著
B:当机立断
C:反躬自省
D:触类旁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既要……又不能……”可知,此处应选与“听风便是雨”构成语义对应的词语。“听风便是雨”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还可以用来比喻那些一听到什么事就跟着咋呼,没有个人主见,人云亦云的人,为贬义词。“当机立断”指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立刻做出决断。“反躬自省”指反过来自我检查。“触类旁通”指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规律或知识,就能够由此即彼,推知通晓同类的其他事物。“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为褒义词。四个词语中只有“见微知著”与“听风便是雨”语义相对应,且词性也相对,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