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扎小羊灯 之于 ( ) 相当于 剪福字窗花 之于 ( )
A:灯笼 桃花
B:喜乐 过年
C:小羊 窗户
D:细绳 剪刀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扎小羊灯是制作灯笼,剪福字窗花与桃花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扎小羊灯表示喜乐,过年的时候剪福字窗花。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扎小羊灯得到的灯笼,形状与小羊相似;剪福字窗花贴在窗户上。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扎小羊灯要用到细绳,剪福字窗花要用到剪刀。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
2、【判断推理】当人们感知房价还会上涨时,会更愿意购买商品房;但当人们感知房价还会下跌时,会更不愿意购买商品房。因此,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刚出台时,并不会刺激人们的购房意愿。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A: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往往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当下的商品房价格
B:大多数人购房主要是受房价变动的影响,而不是受政府购房政策的影响
C: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刚出台时,大多数人感知房价还会下跌
D:大多数人在政府限制性购房政策刚出台时,都会有很强的购房意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当人们感知房价还会下跌时,更不愿意购买商品房”得出“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刚出台时不会刺激人们的购房意愿”。论证过程缺少“鼓励性购房政策”和“感知房价会下跌”的联系,要使论证成立,就要假设政府的鼓励政策出台时人们感知房价还会下跌,因此不愿意购房,即C项是题干论证成立所需的假设前提。
A项,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不能及时反映当下的商品房价格,但也无法据此得出政府的鼓励性购房政策是否会刺激人们的购房意愿,不是题干所需的假设前提。
B项,指出大多数人购房受房价变动影响,而非政府购房政策,对题干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不知道政府购房政策是否会对房价造成影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所需的假设前提。
D项,指出政府限制性购房政策刚出台时大多数人都会有很强的购房意愿,从反面加强了题干结论,但仍无法得知政府购房政策与房价之间的具体联系,题干结论仍无法得出,因此该项不是题干所需的假设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所谓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一种感觉因另一种感觉的同时作用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觉的是:
A:有人在看到红色时会兴奋
B:在炙热的阳光下,小刘戴上墨镜会感到舒服些
C:小张想起昨天晚上的噩梦,依然心存恐惧
D:深色的服装比浅色的服装看上去有收敛的效果
正确答案:C
解析:联觉的定义要点: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一种感觉因另一种感觉的同时作用而得到加强。由此可知,联觉应存在两种感觉。
A项,看到“红色”会“兴奋”,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符合定义,排除。
B项,“戴上墨镜”视觉发生变化,会感到“舒服”,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符合定义,排除。
C项,“想到噩梦”会“心存恐惧”,但“想到噩梦”是一种回忆,而非一种感觉,因此该项不属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不符合定义,保留。
D项,“深色的服装”看上去有“收敛”的效果,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
4、【判断推理】附近的小区居住的几乎都是年轻人,有老人的家庭很少。但是绿柳路附近却有很多专门经营老年用品的商店,并且生意还相当不错。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专门经营老年用品的商店是从绿柳路以外的批发商那里进货
B:居住在绿柳路附近的老年人虽然不多,但经常互相拜访
C:绿柳路附近的居民经常要回家看望父母,并为父母购买礼物
D:绿柳路附近的专门经营老年用品的商店所出售的商品物美价廉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出现的现象是,绿柳路附近小区居住的老人少,但有多家经营老年用品的商店且生意相当不错。如果C项为真,则解释了这一现象。A项是无关项;B项经常互相拜访不一定要买东西,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如果没有需求,即使商品物美价廉生意也很难好,所以D项对现象的解释不如C项好。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个人都去了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丙的话可知丙一定会去,排除B;再由乙的话得出乙肯定不去,排除A、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11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6题
6、【判断推理】优势反应指熟练程度极高、遇到某种刺激时不加思考就做出来的习惯性动作。
下列不属于优势反应的是:
A:中国人遇到多年未见的朋友,一般都伸出右手去和对方握手
B:在街上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人们总会循着声音方向去寻找
C:人们无意之中把手伸进滚烫的开水,瞬间就会把手缩回
D:小丽在家看小说时,一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下意识地去查字典
正确答案:C
解析:优势反应的定义要点:①熟练程度极高;②遇到某种刺激不加思索做出习惯动作。
A项,中国人遇到多年未见的朋友伸出右手和对方握手,握手的动作是熟练程度极高的、不加思索就做出的习惯动作,符合要点①②。
B项,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循着声音方向去寻找,循声寻找的动作是熟练程度极高的、不加思索就做出的习惯动作,符合要点①②。
C项,无意之中把手伸进开水,瞬间把手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不能体现出熟练程度极高,不符合要点①。
D项,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查字典的动作是熟练程度极高的、不加思索就做出的习惯动作,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丰功:伟绩
A:维和:行动
B:风餐:露宿
C:文化:传播
D:风卷:残云
正确答案:B
解析:丰功伟绩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丰功和伟绩都属于偏正结构;风餐露宿也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风餐和露宿也都是偏正结构。A项维和行动是偏正结构;C项文化传播是主谓结构;D项风卷残云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8、【判断推理】细胞:器官:消化系统:狗:动物
A:原子:分子:芳香烃:苯:有机物
B:员工:团队:部门:小米公司:企业
C:床单:被罩:床上用品:席梦思:家具
D:甲骨文:金文:汉语:英语:语言
正确答案:B
解析:狗是一种动物,具有消化系统,它的消化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细胞组成。
A项,苯是一种有机物,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小米公司是一家企业,公司中有部门,部门由团队组成,团队由员工组成,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席梦思是一款家具品牌,床单和被罩是其生产的床上用品,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汉语包含甲骨文和金文,语言包含汉语和英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9、【判断推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不是圣贤,所以,我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以下除哪项外,均与题干的论证结构相似?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灵灵是人,所以,张灵灵也不是完美的
B:无知者无畏。小张见多识广,所以,他做事谨小慎微
C:志不强者智不达。曹芳意志不坚定,所以,曹芳不能充分发挥她的智慧
D:狭路相逢勇者胜。苏梅是勇者,所以,她最终会取得胜利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非圣贤)→B(会犯错),C(我)是A(非圣贤),所以C(我)是B(会犯错),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
A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人)→B(不完美),C(张灵灵)是A(人),所以C(张灵灵)是B(不完美),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B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无知者)→B(无畏),C(小张)不是A(无知者),所以C(小张)不是B(无畏),否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否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不一致。
C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志不强者)→B(智不达),C(曹芳)是A(志不强者),所以C(曹芳)是B(智不达),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D项,论证结构可翻译为:A(勇者)→B(胜利),C(苏梅)是A(勇者),所以C(苏梅)是B(胜利),肯定了命题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与题干论证结构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8题
10、【判断推理】决策:执行
A:组织:监督
B:计划:实施
C:总结:改进
D:合同:制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执行决策”为动宾结构,且先有“决策”后“执行”。
A项,“组织”与“监督”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实施计划”为动宾结构,且先有“计划”后“实施”,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改进”与“总结”不能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制定合同”为动宾结构,但两者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