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认为_________,于是常常过而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文创,首先需要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然后同样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留住它。如此,人们才会在文化探索的旅程中_________,走得更深、更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夏虫不可语冰 登高履危
B:百思不得其解 斗折蛇行
C:海水不可斗量 登堂入室
D:可望而不可即 拾级而上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前后的“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于是常常过而不入”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很高深,人们只能仰望而无法靠近之意。“夏虫不可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百思不得其解”形容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三者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C。“可望而不可即”形容只能远望而无法接近。其填入与“仰望的姿态”“常常过而不入”相呼应。
验证第二空,“拾级而上”指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填入此处与“走得更深、更远”相呼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2、【言语理解】VR技术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缩写。近年来,我国的VR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5G网络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性,这将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这”指的是:
A:中国VR技术的不断发展
B:VR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C:5G网络所带来的更完美感受
D:5G网络的商用范围扩大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这”指的是“5G网络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性”,即5G网络为VR技术带来的更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C项对此概括准确,当选。
A、B两项介绍的是VR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是“这”指代的内容,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5G的商用范围扩大,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
3、【言语理解】地球是慷慨的,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地球是无情的,她也报复了( )施虐、( )索取的人类。地球是我们唯一的栖身之所,糟蹋地球就是糟蹋我们自己。
A:大肆 过度
B:恣意 长期
C:恣意 过度
D:大肆 长期
正确答案:C
解析:“大肆”是指无所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恣意:放纵,不加限制,任意。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破坏不仅是毫无顾忌,更是不加限制的行为,所以第一空选择“恣意”合适。同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索取不仅是长期的,更是过度的。长期的索取未必是糟蹋。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应该看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障碍就是跨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转型关口,创新驱动全面转型、开放促进进步不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更是根本出路。尽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能否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能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建成的大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创新和开放共同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点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跨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转型关口
C: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先决条件,开放是带来进步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引出创新和开放的重要性,即“创新驱动全面转型、开放促进进步不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更是根本出路”,接着以“尽管……但……”对其做进一步说明。故文段意在强调创新和开放对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有重要意义。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B、C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非文段主旨所在,排除;D项未提到“创新”和“开放”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5、【言语理解】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有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地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B: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C: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D: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空缺处前面句子中的“300多种”“大量组合”“大量的气味模式”可知,此句强调的是人类能识别的气味种类多。A、B项脱离了这一语境,可排除。D项的“第一大感官知觉”过于夸大,从文中无法得出。C项的“1万种”紧承前句的数字,且与首句内容呼应。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6、【言语理解】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具体如何产生影响?表面上看,这些古人对物理学和整个科学领域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问了很多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讨论。如果当代科学家想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这些古代先哲将会是灵感的源泉;在追寻知识最前沿时,他们颠覆性、同时又充满孩子气的问题,将会指引人们进入新疆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代先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至今仍具有启迪性
B:当代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成就基础上的大胆探索
C:科学要在扬弃古代先哲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D:古代哲学思想为科学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助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疑问——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如何产生影响,然后对此进行回答,即虽然先哲们对科学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但他们提出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有助于当代科学家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够给当代科学家提供创新灵感。
A项的“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表述不准确,文段中明确提到古代先哲“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对科学提出了一些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的讨论,这些并非是先哲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另外,由文段中“颠覆性创新”“摆脱常规思维”等可知,文段更想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作用,A项没有论及这一点。因此,A选项可排除;
B项论述的重心是“当代科学研究”,而文段论述的重心是“古代先哲”,选项与文段的论述重心不一致,且B项中的“前人成就”在文段中也没有提及。B选项也可排除;
C项的“扬弃古代先哲思想”强调的是汲取精华,抛弃糟粕,文段主要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家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去其糟粕之意,排除C选项;
D项,哲学思想是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文段中哲学家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属于哲学思想,而且D项也谈到了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积极作用,D项的概括更为全面、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4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7、【言语理解】为什么要提初等教育?正是多亏了这些学校,美国的早期技工才普遍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这种情况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中部各州尤为常见。
目光敏锐的外国观察家认为美国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得益于这种教育。正如1853年访美的一个英国访问团成员所报道的那样,“由于有了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美国孩子迅速地成为技术熟练的工人。”
文章暗示早期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A:从他们的数学知识中获益匪浅
B:显示了他们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
C:产生于享有特权的家庭训练
D:基本上归因于技术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可知,美国技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益于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内容在第一段已经提及,包括“能读会写,并精通算术,掌握一定的几何和三角知识”,选项中与此有关的只有A。
B项的“严格的学校管理方式”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学校彻底训练过的头脑”强调的是学校对知识的传授,并非管理。C、D两项在文段中并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8、【言语理解】故事片的叙事及视觉语言,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原则,便是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换言之,故事片叙事的最重要而基本的特征,便是________叙事行为的痕迹。于是,似乎是场景、事件自身在________呈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出 自动
B:抹去 自行
C:强调 客观
D:忽视 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换言之”可知,后句是对前一句的同义转述,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和“隐藏”意思相近。“突出”“强调”与句意相悖,排除A、C。“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由句意可知,对叙事行为的痕迹是刻意隐藏的,并不是不重视,排除D。验证第二空,“自行”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9、【言语理解】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很不平,执意拉着我去 说我考试作弊的主考老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问讯
B:诘责
C:讯问
D:询问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平”、“执意”可知,横线处应填具有质问、谴责意味的词语。“问讯”指打听、问候,“讯问”指严厉盘问、审问,“询问”指征求意见、咨询打听,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题意。“诘责”指诘问谴责,其中“诘”表追问、责问的意思,用在题干中可表示向主考老师追问缘由,讲清情况,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
正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无比巨大的热情投入改革,以只争朝夕的劲头________改革,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探路改革,才令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不息,蔚为壮观,________出令世界惊叹的成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推动 创建
B:
参与 创造
C:
推进 构建
D:
参加 制造
正确答案:B
解析:
先看第二空,所填词语搭配“成就”。“创建”指创立,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学校。“构建”指建立(用于抽象事物),常与“体系”“格局”等搭配。“制造”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常与“机器”“气氛”等搭配。三者均与“成就”搭配不当,排除A、C、D。“创造成就”为常用搭配,填入恰当。
验证第一空,“参与改革”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