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认为_________,于是常常过而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文创,首先需要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然后同样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留住它。如此,人们才会在文化探索的旅程中_________,走得更深、更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夏虫不可语冰 登高履危
B:百思不得其解 斗折蛇行
C:海水不可斗量 登堂入室
D:可望而不可即 拾级而上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前后的“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于是常常过而不入”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很高深,人们只能仰望而无法靠近之意。“夏虫不可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百思不得其解”形容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三者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C。“可望而不可即”形容只能远望而无法接近。其填入与“仰望的姿态”“常常过而不入”相呼应。
验证第二空,“拾级而上”指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填入此处与“走得更深、更远”相呼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2、【言语理解】一种文化决不能靠 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容纳外来成分的气魄,能不能 和消化并不机械照搬、盲目崇洋,正是衡量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挤 吸收
B:排斥 吸纳
C:排挤 吸纳
D:排斥 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中“排挤”具有贬义色彩,文中所述内容为文化显然非贬义语境,因此排除AC。后一句中“消化”与“吸收”相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阅读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我国学校教育阶段需要“拯救阅读”的观点。然后从阅读重要性、现阶段学校阅读培养问题分析,强调为何要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只有B项符合此义,当选。
A、D两项均脱离“学校教育”这一关键词。C项仅为问题的体现,不是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求知有了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渠道。但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粘住市场,基本都是免费向网民提供有关的资讯和知识,这养成了网民对互联网的免费消费习惯,对于网上阅读需要付费还不能适应,甚至有所抵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知识付费APP在市场推广方面并不顺畅。但是,正是在推广过程中,这些APP逐渐使知识显示了它的市场价值,而且由于新技术的普及,相比于传统的授课和著书,它一方面为知识提供者赢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为知识消费者节省了大量费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互联网知识付费:
A: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双赢
B:其发展有赖于新技术的普及
C: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
D:逐渐改变了网民的传统消费习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种现象,即人们因为习惯免费使用互联网上的资讯和知识,对于网上付费阅读模式还不能适应甚至有所抵触,因此一些知识付费APP在最初推广时并不顺利;接着又通过“但是”进行转折,说明正是这些付费APP使知识显示了它的市场价值;最后又从“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消费者”两个角度进一步说明在互联网付费模式下知识所具备的市场价值。
A项,文段强调的是互联网知识付费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双赢”并非论述重点。且“商家”与文段的“知识提供者”非同一概念,排除。
B项,“新技术的普及”只是互联网付费模式下实现知识本身市场价值的一个推动条件,并非论述重点,排除。
C项,“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当选。
D项,脱离了“知识付费”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5、【言语理解】互联网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 ),同时也给个人信息被他人非法泄露、搜集、公开、传播和利用提供了( )。
A:方便 可能
B:便利 可行
C:便利 可能
D:方便 可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方便”和“便利”是近义词,“便利”书面色彩更重,更符合句子语境,排除A、D两项。第二空,“提供可能”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③④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再生建筑”展开,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引出这个概念,故③作为首句最恰当,由此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D。代入验证,文段先后介绍了“再生建筑”的定义、起源、发展,最后说明了“再生建筑学”应运而生,顺序合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7、【言语理解】持续深入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牢了坚实基础,有力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才 聚才 用才 育才
B:聚才 用才 育才 引才
C:用才 育才 引才 聚才
D:育才 引才 聚才 用才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逻辑关系,人才的培育和应用需要按照培育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应用人才的顺序,只有D项符合常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6题
8、【言语理解】徽州的一景一物,较之粗犷的西北,是________的。那马头墙、小青瓦透出的人文气息,浓郁得似乎连游客都成了诗的一部分。粉墙黛瓦,青山绿水,全然一派水墨丹青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韵味
B:截然不同 氛围
C:别具一格 风格
D:无可比拟 意境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粉墙黛瓦,青山绿水”可知,徽州的景物与粗犷的西北差别很大。“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没有体现出二者相比,差别很大之意,排除C。“无可比拟”指尽善尽美的性质或状态,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
第二空,文意为“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的景物具有水墨丹青的意境和趣味,“韵味”指情趣风味,填入恰当。“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不符合文意,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
9、【言语理解】有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研制并投入民用的1100多种高科技材料中,有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对各种设备、元器件的要求极高,由此,中国航天的每一个进步,都“逼迫”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不断换代升级,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航天科技最终能使普通百姓受益
B:航天能够带动基础产业的巨大发展
C:航天科技的发展能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
D: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带来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用统计数据说明民用的多种高科技材料大部分缘于航天技术发展需求,然后进一步强调航天科技发展对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最后进一步强调“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航天科技发展对“普通百姓”的意义。只有A项与此相关。B项航天科技对基础产业的影响和C项航天科技产生的社会效益并非文段重点。D项颠倒因果,且不符合文段主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10、【言语理解】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有所减少,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今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1.75亿吨,比去年增长1%,而原油消费量将有可能突破3亿吨,比去年增长12%左右;进口将会超过1亿吨,有可能接近1.2亿吨,比去年增长30%左右。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大
B: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C:我国原油供给紧张
D:我国原油消费主要靠进口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可知,我国原油的产量增长缓慢,而消费增长较快,进口原油增幅较大,由此可知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在加大,A项正确。
B项“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从文中无法得知;由文中“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可知C项“供给紧张”错误;由“我国原油产量将达1.75亿吨”“进口将会超过1亿吨,有可能接近1.2亿吨”可知,我国原油自产量超过进口量,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