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15

发布时间:2022-09-06 9:37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这场目前只略见      的革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      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 光明 

B:

光明 璀璨 

C:

端倪 辉煌 

D:

开端 辉煌

正确答案:C

解析:“略见端倪”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城市的生活资源有限,在数千个城市里,数百个城市供水或供电等已然________,而且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力度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利用,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捉襟见肘 索取

B:寥寥无几 掠夺

C:不堪重负 破坏

D:人满为患 占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供水供电不足。“寥寥无几”指数量非常少,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紧张,排除B。“人满为患”指人多造成困难,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对环境的正常利用变成了过度利用。“破坏”不能体现过度利用之意,排除C。“索取”侧重主动地、超出正常范围地索要,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高潮。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

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绿色经济的研究者的预言——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的意义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接着指出哥本哈根会议将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强调会议的意义——世界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意义。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都是第一句话论述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文段只提到在“到2020年进入高潮”,“前景展望”不是重点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一带一路”跨文化认同的矛盾除了语言障碍外,还源自文化冲突、利益偏差、政治误解等多种因素。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式就是________共同的文化记忆,打开被现实利益束缚的________,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感情共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唤醒 牵绊

B:挖掘 枷锁

C:搭建 锁链

D:追溯 牢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实现价值共识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搭建”指搭盖(多用于建筑),与“文化记忆”搭配不当,排除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文意强调的是要找到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不是探索共同的文化记忆的由来,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动词“打开”搭配。“牵绊”指纠缠使不能脱开,“打开牵绊”搭配不当,排除A。“枷锁”比喻束缚人的观念、制度等,“打开枷锁”搭配得当,且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5、【言语理解】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________,人们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________的文艺演出。当《春节序曲》等全球华人________的乐曲响彻整个表演大厅时,整个大厅变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巢而出 奇观异彩 耳闻则诵

B:人头攒动 五彩缤纷 烂熟于心

C:摩肩接踵 妙趣横生 口口相传

D:万人空巷 异彩纷呈 耳熟能详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为贬义词,与题干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
第二空,“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演出”,排除B。
第三空,“口口相传”指口头传布或传授,与题干中乐曲认知度高的语境不符,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3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6、【言语理解】在我国夏商周时期,海贝作为一种产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来交换品发展成为最早的货币。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夏代的天然贝、骨贝和石贝。商周时期出土的贝更多,在山西保德和安阳殷墓中还发现了铜贝。春秋战国时期更有银贝、包金贝。甲骨文、金文中有大量君王赏赐臣下若干朋贝的记述。
下面哪一项最好地概括了这段文字的大意?

A: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商周时期出土的贝更多

C:甲骨文、金文中有大量君王赏赐臣下若干朋贝的记述

D:贝是货币的早期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介绍了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贝。材料首先说明夏商时期海贝是最早的货币,然后介绍夏商春秋战国各时期出现的贝的形式。A项仅列举海贝,概括不全。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①导游________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最多回头跑50米,野象就不会再追了。
②你为什么不对我说真话?你为什么老是________,应付我?
③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不经心 删繁就简 不自量力

B:轻描淡写 删繁就简 不过尔尔

C:轻描淡写 闪烁其词 不过尔尔

D:漫不经心 闪烁其词 不自量力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对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不加重视;“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遇到野象本来是危险的事,却被导游以一句“没什么,最多回头跑50米”带过,此处用“轻描淡写”更能表达导游不负责任的态度,排除A、D。
②句,“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删繁就简”指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对应句中“不对我说真话……应付我”的语境,选“闪烁其词”更恰当,排除B。
③句,“不过尔尔”意为不过这样罢了,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8、【言语理解】在进行植树任务时,无人机植树系统首先会对地势展开________,利用地形数据,画出需要再造树林的高分辨率3D地图,同时画出播种路线图,________播种的最优路线。接着,无人机会在播种范围内飞行并进行“精密的植树活动”,利用空气压力把顶部发芽的种子射进土壤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勘验 确定

B:勘探 拟定

C:勘测 设计

D:勘察 设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地势”。“勘验”指司法人员对案件或民事纠纷的现场、物证等进行实地勘查和检验;“勘探”指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两项均与“地势”搭配不当,排除A、B。“勘测”指勘察和测量;“勘察”指实地考察或调查,勘查。C、D两项均可与“地势”搭配,填入符合句意,保留。
第二空,由“利用地形数据,画出需要再造树林的高分辨率3D地图,同时画出播种路线图”“接着,无人机会在播种范围内飞行并进行‘精密的植树活动’”可知,无人机植树系统会确定好路线。“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其强调的是预先制定,不符合句意,排除C。“设定”指设置确定,拟定,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现在全世界的人口一共70亿,扣除中国的13亿人,剩下都是外国人,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给每一位外国人做三件半衣服、三双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江的品牌……________中国第二产业在________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大而不强,还缺少核心技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 规模上

B:当然 数量上

C:固然 宏观上

D:虽然 技术上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给每一位外国人做三件半衣服、三双鞋”“大而不强”可知,句中强调的是我国第二产业的产量大。D项“技术上”与后句的“缺少核心技术”相悖,排除。C项“宏观上”泛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也不符合强调量上优势的语境,排除。B项“数量”可描述企业,与产业搭配,用“规模”更恰当。
第一空,“显然”强调结论的明显,填入也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3题

10、【言语理解】其实,无论是一百年前的探险家,还是现在的我们,对于这片保护区都只是一些不速之客,而数十亿年来陪伴着它的云层、沙丘、龙卷风,以及生长于斯的生物,它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起舞、生长,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不属于“保护区的真正的主人”的是:

A:保护区内的人

B:保护区内的植物

C:云层、沙丘、龙卷风

D:生长在保护区里的动物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一百年前的探险家”和“现在的我们”都是保护区的不速之客,只有“云层、沙丘、龙卷风,以及生长于斯的生物”才是保护区真正的主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