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这一切的前提,是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能够以过硬的品质和服务赢得游客的信任。尽管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标志地理认证产品,可以直接转化为游客购物清单上的旅游纪念品或土特产品,但因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这大大压制了游客的购买欲望,也损害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形象和信誉。
文中的“这一切”最可能指代的是:
A:导游获得游客的信任和喜爱
B: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开放市场
C:售卖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的商家能实现盈利
D:游客愿意花钱买喜欢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这一切的前提”是景区的特产和服务有质量保证且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后文则指出现在由于各地纪念品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游客消费低迷。分析可知,消费低迷是纪念品质量不佳,而保证纪念品质量,就可以刺激消费,这是游客愿意购买当地纪念品的前提条件,故“这一切”应是游客愿意购买当地旅游产品。选项中只有D项提到“游客愿意花钱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7题
2、【言语理解】“城市行走”作为一种以文化探索为核心的城市旅行方式,________让人们在城市中游走,________让人们在其间走马观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不是 也不是
B:如果要 就
C:是 而不是
D:不但 而且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以文化探索为核心的城市旅行方式”可知,文段对于“走马观花”的方式持否定态度,对于“在城市中游走”的方式是肯定的,故表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C项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文化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仅仅在嘴上说说的,更不是虚无缥缈的“________”。文化自信来自对民族历史的深刻了解,对国家现实的全面把握,对发展战略的正确设计,对前途目标的精准判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饼充饥
B:纸上谈兵
C:空中楼阁
D:水中捞月
正确答案:C
解析:“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水中捞月”比喻徒劳而无功。四个词语中能用“虚无缥缈”修饰的只有“空中楼阁”。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4题
4、【言语理解】大学里有一些“冷门”专业,比如古生物专业、梵语专业等。有人可能质疑这样的专业有些“浪费”教育资源,因为它们很难与产业结合转化成生产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在就业市场上________。但或许这类专业的存在,本来就不能简单地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B:炙手可热
C:学以致用
D:鹤立鸡群
正确答案:B
解析:句意是“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抢手,由横线前“很难”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抢手之意。“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大,权势盛,“很难炙手可热”表示“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抢手程度恰当。“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三者均没有抢手之意,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8题
5、【言语理解】埃及人避免采用希腊人的风俗习惯,而一般说来,也就是避免采用任何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可是,虽然其他埃及人都很小心地遵守这一点,但是在底比斯诺姆涅阿波里司附近的一个很大的城市凯姆米司,有一座奉祀达纳耶的儿子培尔赛欧斯的方形神殿。
根据上述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埃及与希腊为敌
B:埃及与希腊没有任何关系
C:凯姆米司是埃及的一个城市
D:培尔赛欧斯是埃及本土的神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文段中“埃及人避免采用希腊人的风俗习惯”并不能推出埃及与希腊的关系。
B项,由“避免采用任何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可知,“没有任何关系”说法过于绝对。
C项,可由“在底比斯诺姆涅阿波里司附近的一个很大的城市凯姆米司”得出。
D项,由“虽然其他埃及人都很小心地遵守这一点,但是……有一座奉祀达纳耶的儿子培尔赛欧斯的方形神殿”可知,“培尔赛欧斯”并非埃及本土的神。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6、【言语理解】外人可以干扰你的梦境意识,这是真的吗?科学家使用一项最新技术秘密地对志愿者进行训练,让志愿者大脑联想的垂直条纹与红色联系在一起,水平条纹与绿色联系在一起。最终当志愿者看到垂直条纹时,会认为他们看到的是红色。研究报告说,这是首次实验证实了处理来自眼睛基本视觉信息的大脑皮层第一部分V1和V2区域可以形成联想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将联想信息植入其他人的大脑意识,而被植入者不会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发现了大脑具有联想学习能力的原因
B:科学家证实了人的梦境意识可能受外力干扰
C:志愿者在绿色与水平条纹之间没能产生联想
D:科学家将联想信息植入“V1”和“V2”区域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只是说V1和V2区域可以形成联想学习能力,并未涉及“原因”,排除。
B项,由后两句的“这是首次实验证实了……也就是说,可以将联想信息植入其他人的大脑意识,而被植入者不会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可知,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了外人可以干扰你的梦境意识,表述正确。
C项,“没能产生联想”与文意相悖,排除。
D项,文段说的是把联想信息植入“人的大脑意识”,而非V1和V2区域,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如果有人朝你开枪,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进游泳池,只要半米多深的水就能把子弹的速度降到非致命的程度。类似现象在宇宙中也会发生。对那些运动速度直逼光速的粒子,充斥在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就犹如一片稠密的海洋。一个粒子只要在其中穿行几亿光年,它的速度就会大幅下降。
根据上述文字能够推出的是:
A:稠密的海洋可以减缓粒子的穿行速度
B:跳进游泳池能够抵御子弹的致命袭击
C:在宇宙中穿行,粒子速度会大幅下降
D:微波辐射能缓冲穿行其间粒子的速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偷换概念,文段将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比作海洋,高速粒子穿行其间几亿光年后会减缓速度,错误。
B项,文段引用跳游泳池躲避致命子弹的例子是为说明水对子弹速度有缓冲作用,“能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以偏概全,由“一个粒子只要在其中穿行几亿光年,它的速度就会大幅下降”可知,选项少了限定条件。
D项,由文段可知,速粒子在宇宙微波穿行几亿光年后会减缓速度,选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5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采访中一半以上的被采访者曾多年担任电商平台的客服,有极为丰富的人际沟通经验。
B:我舅舅是分子人类学家,许多人以为我进入这个看似古怪的领域是受我舅舅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在话剧演出过程中与他的灵魂有过碰撞的人都清楚,所谓的“现实”中的他不像在舞台上那样,是个踌躇满志、激昂慷慨的人。
D: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表意不明,句末“踌躇满志、慷慨激昂的人”指的是“现实”中的“他”还是舞台上的“他”不明确。A、B、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9、【言语理解】文明的进展并不完全像是一股奔腾直前、日趋佳境的巨流。如果我们用一种相当大的比例尺把它绘制成图,也许会具有上述外观。但这种广泛的看法往往会________细节,而我们对这一过程的全部理解却必须________于这种细节。假如我们从绵延几万年的全部人类历史来看,新时代的出现往往是相当突然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化 超越
B:忽视 定位
C:模糊 着眼
D:无视 立足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为要看重细节,故填“超越”不恰当,排除A。“定位”指确定的位置,文段说的是理解文明的进展过程必须从细节入手,只确定在细节这一点不符合语境,排除B。“着眼”“立足”填入恰当。再看第一空,“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无视”指不放在眼里,不认真对待。“相当大的比例尺”“广泛”体现的是大范围的、轮廓性的、不够细致的,与此对应选“模糊”比“无视”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10、【言语理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唯一的大规模传播渠道,普通人也能成为主动的发声者,既可以________,更可以独家进行报道,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然而,有的人发出的却是噪声,甚至是不实之词、________,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抒己见 恶意中伤
B:众声喧哗 造谣生事
C:慷慨陈词 捕风捉影
D:集思广益 风言风语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既可以……更可以”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和“独家进行报道”是两种不同情况的发声方式。“慷慨陈词”形容情绪激昂振奋、正气凛然的样子,强调情绪激动。“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博采有益的意见。“众声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三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顿号可知,空缺处的词语与“不实之词”存在并列关系。“恶意中伤”填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