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270

发布时间:2022-08-28 15:53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
由此可以推出:

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可知了解自己是了解别人的必要条件,而由“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可知了解他人是被人信赖的必要条件,则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可概括为:被人信赖⇒了解别人⇒了解自己。
A项,题干没有提到信赖自己,不能推出。
B项,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可以推出。
C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不能推出。
D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8题

2、【判断推理】西子湖:曹娥江

A:美人蕉:老婆饼

B:东坡肉:五柳鱼

C:女儿红:祖母绿

D:狮子头:凤凰胆

正确答案:B

解析:西子湖得名于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曹娥江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东坡肉因苏轼(苏东坡)而得名,五柳鱼因陶渊明(五柳先生)而得名。A、C、D三项均不包含人名,与题干关系不同。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9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6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3、【判断推理】无影灯效应:指通过诸多要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机制,可把某问题的不完全或缺点部分减到最低限度,甚至消失,并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下列不属于无影灯效应的是:

A:某省为了杜绝医生吃医药回扣致使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医药采购监督力度,开设了专门的患者投诉电话热线,在各家医院的咨询服务台公布了卫生部门的举报电话

B:某城市为了形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明的有效机制,充分集中民众智慧,成立了公民监督委员会、公民听证会和环境保护组织等,让广大民众更好地建言献策并发挥监督作用

C: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媒体充分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和民意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立体传播,中国正在形成透明的信息空间和舆论力量

D:某地方政府为治理公车私用顽症,特聘多名义务监督员,并配有数码相机。监督员可随时抓拍发现的疑车并将照片发送到相关网络,被拍者须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正确答案:C

解析:无影灯效应的目的是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A项,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医生吃医药回扣的问题,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B项,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明的有效机制,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C项,只是对中国网民情况的介绍,没有体现问题,不符合定义。  
D项,采取措施治理公车私用顽疾,是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3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4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4、【判断推理】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古典文学

A:律诗:绝句:五言绝句

B:独奏曲:合奏曲:钢琴曲

C:曲艺:相声:单口相声

D:诗歌:古体诗:近体诗

正确答案:B

解析:英国文学与法国文学是并列关系,且均与古典文学是交叉关系。   
A项,律诗与绝句是并列关系,五言绝句属于绝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独奏曲与合奏曲是并列关系,且均与钢琴曲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相声属于曲艺,单口相声属于相声,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诗歌包含古体诗与近体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64题

5、【判断推理】白驹过隙:秒表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线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弹簧秤

D:风驰电掣:测速仪

正确答案:D

解析:白驹过隙形容时间飞逝,秒表是测时间的仪器。   
A项,恩重如山形容恩情很深,与天平不存在对应关系。   
B项,一线希望形容希望较小,皮尺是测量工具,不存在对应关系。   
C项,一言九鼎说明重信用,与弹簧秤不存在对应关系。   
D项,风驰电掣形容速度快,测速仪是测速度的仪器,和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6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1题

6、【判断推理】成本:价格

A:北方:寒冷

B:金钱:成功

C:身高:体重

D:工时:质量

正确答案:C

解析:成本和价格决定利润率。
A项,北方可能是寒冷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金钱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身高和体重决定体质指数,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工时会影响质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7、【判断推理】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集合概念所涉及的关系不同于类和分子的关系,也不完全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组成类的各个分子都必然具有类的属性,而组成集合体的个体却不具有集合体的属性;整体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而集合体则是由同类的个体组成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画线词在当前语境下所反映的概念不是集合概念的是:

A:定胜天

B:主权在

C:入虎口

D:正义之

正确答案:C

解析:集合概念的定义要点:①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②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
A项,“人定胜天”中的“人”是一个集合体,且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因此这里的“人”是集合概念。
B项,“主权在民”中的“民”是一个集合体,且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因此这里的“民”是集合概念。
C项,“羊入虎口”中的“羊”属于类的概念,组成类的各个分子都具有类的属性,因此这里的“羊”不是集合概念。
D项,“正义之师”中的“师”是一个集合体,且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因此这里的“师”是集合概念。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8、【判断推理】士兵:军队:保卫

A:鲜花:花园:休闲

B:衣服:商场:消费

C:教室:学校:研究

D:建筑:城市:旅游

正确答案:A

解析:军队由士兵组成,军队可以起到保卫作用。  
A项,花园由鲜花组成,花园可以供人们休闲。  
B项,商场不是由衣服组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学校的主要作用不是研究,而是教育学生,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城市的主要作用不是旅游,而是供人居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9、【判断推理】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具有自洁效应的纳米涂料,并将这种涂料用于涂刷在汽车表面,使驾车族不必再日日洗车。这种涂料在干燥成膜的过程中,会形成凹凸状的形貌,构筑一层疏水层(防止渗漏)。这样,灰尘颗粒只能在涂层表面“悬空而立”,并最终在风雨的冲刷下被带走。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设计来自于莲叶表面的自净原理。
由此可以推知,莲叶表面应该是:

A:有向四面辐射的星形毛状物

B:光滑的叶片使得灰尘颗粒无处立足

C:有许多微小的茸毛和蜡质凸起物

D:有许多微小的气孔存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涂料的特点是“形成凹凸状的形貌”,从而达到自净的效果,而纳米涂料的设计来自于莲叶,因此莲叶也应具备这样的特点,C项的描述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无法由题干内容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2题

10、【判断推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下列与题干论证方法相同的是: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均表示后来者比前者更强,且是以“浪”比人,运用的是类比的论证方式。
A项,选项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相互争斗,最后却被渔翁得利,没有运用到类比论证,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B项,选项的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奋斗,到了老年悲伤也没有用了,没有运用到类比论证,与题干推理方式不同。
C项,选项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久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通过路遥知马力类比论证日久见人心,与题干论证方式相同。
D项,选项的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没有用到类比论证,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