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支持外资评级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所有种类债券评级业务,是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引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改善,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这段文字着重说明的是:
A:信用评级对外开放的相关措施
B:信用评级对外开放的规划部署
C:信用评级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D:信用评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支持外资评级机构进入中国是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接着具体说明了引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有哪些好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引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的意义,C项表述正确。
A、B、D三项均与意义无关,在文段中无相关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2、【言语理解】
近日,由中国、意大利、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网络支架。这种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结构。未来,将可用于药物筛选或植入大脑帮助治疗脑部疾病。该碳神经支架由我国率先提出并完成材料制备。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发现,相比在二维的培养皿中观察、培养神经细胞,三维支架更接近脑部实际环境。
将下列4个句子重新排列,填入画横线处语序正确的是:
①把体内正常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细小的碳纳米管中
②用石墨烯模拟大脑内部四通八达的三维框架
③从而构建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造神经网络
④增殖和定向分化神经元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
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横线处是在论述该碳神经支架的建造过程。通读4个句子,③中的“从而”表示结果,应是结论性内容,因此应排在最后,排除A、C;按照支架搭建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应先建立框架,再填充其他部分。①是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碳纳米管中,④是增殖和分化神经元细胞。①、④相比,④更微观,应是在①基础上进行的分化,因此①应排在④之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3、【言语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地方企业成批停产,倒闭,但国家高新区却________,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迎难而上
B:因势利导
C:另辟蹊径
D:逆风飞扬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可知,句中所填的词语应含有逆势上扬的意思,据此排除不相关的B、C。“迎难而上”意为遇到困难不退缩,迎着困难攻克它,强调的是面对逆境的态度;“逆风飞扬”比喻在不利环境下取得显著成绩,强调的是面对逆境取得的结果。显然,这里应选“逆风飞扬”,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4、【言语理解】留学异国的人常有“边缘人”的苦闷。人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一块陌生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加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会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渐疏离。在实际生活中,两种________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火不容 尴尬
B:截然不同 窘迫
C:南辕北辙 狼狈
D:针锋相对 失落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句中是对两种文化的比较,“水火不容”“针锋相对”语义过重,排除A、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句意,排除C。
第二空,填入“窘迫”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5、【言语理解】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并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大的经济增长率。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储蓄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同步
B:储蓄增长率与最优的经济增长率成反比
C:储蓄增长速度如果无限度地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D:就是储蓄不增长,经济也会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可知B、D理解错误,由“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并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可知,A理解错误,由“只有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大的经济增长率”可知,C理解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现在新疆摘棉花都已经请不到人,人都跑到外地去了,这么大面积的棉花田怎么办?美国摘棉花靠的全是机械,以色列摘西红柿也全是________,但我们的农业基本上都靠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化
B:自动化
C:机械化
D:无人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美国摘棉花靠的全是机械”“但我们的农业基本上都靠人”可知,以色列摘西红柿也主要依靠机械,不需要人参与。“机械化”与前句重复,“无人化”最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27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27题
7、【言语理解】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对上面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B: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角度分析了中西方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C:无论东西方,在封建时代,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故而东西方都具有保守性
D:自然科学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引发了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可知,A项“根本原因”偷换概念,排除A。文段指出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导致自然科学发生质变,引发了中西方的对立和冲突,层层论述,由表及里,B项正确。由首句可知,东西方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并非东西方在封建时代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排除C。由“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根本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可知,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导致了自然科学发生质变,D项因果倒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8、【言语理解】在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国家。如果仅仅因为问题没有煽动性,就不采取任何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那么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问题的“能量储备”也会越来越大,一旦爆发就是灾难性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解决社会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B:国家发展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C: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防止问题的爆发
D:加强对群众心理情绪的积极疏导和化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第一句讲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问题。第二句讲不能因为问题小就不去解决,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造成灾难性后果。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注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防止问题的爆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从特定意义上说,决策的过程就是抢抓机遇,将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过程。机遇从来都是公正的,机遇一旦到来,就看谁能审时度势,及早地发现它,抓住它;能否抓住它,又关键看谁具有立断立行的智慧和勇气,凡是决策,没有不存在风险的,若想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再拍板,恐怕时机早已逝去。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应该掌握时机果断决策以免错失机遇
B: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C:有了充分的把握再决策已丧失最好的时机
D:决策者主要考虑如何将可能性变为现实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决策的过程就是抢抓机遇,然后对此具体解释:审时度势及早发现机遇,然后需要立行立断的智慧和勇气去抓住机遇。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要果断决策抓住机遇,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决策成败的关键”无法从文段推出;文段说的是“恐怕时机早已逝去”,C项“已丧失”过于绝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抓住机遇的问题,D项不是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7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7题
10、【言语理解】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往往经验较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他们须知自己的知识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缺乏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知识,就是说,缺乏理论,他们的知识也是比较地不完全。而要把革命事业做好,没有比较完全的知识是不行的。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拥有很多经验是可贵的
B:拥有很多经验是危险的
C:拥有很多经验的人往往缺乏理性的知识
D:搞好革命事业没有理性的知识是不行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拥有很多经验是可贵的,但满足于自己的经验是危险的。然后强调了不能以自己经验为满足的原因,即他们缺乏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认识。最后从反面强调,干好革命事业没有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认识是不行的。D项是文段主旨的正确表述。A项是文段论述部分,非文段重点。文段说的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B项缺少“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这一前提,排除。C项表述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