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专项常考题集合240

发布时间:2022-08-22 6:16     浏览量:8

1、【数量关系】小李驾车从甲地去乙地,如果比原车速提高25%,则比原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如按原车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可提前15分钟到达,则原车速是:

A:84千米/小时

B:108千米/小时

C:96千米/小时

D:110千米/小时

正确答案:C

解析:原速度∶加速后速度=1∶(1+25%)=4∶5,则用时比为5∶4。两者相差30分钟,即原速走完全程要5×30=150分钟=2.5小时。全程提速提前30分钟到达,部分路程提速提前15分钟到达,因此部分提速的路程相当于全程的一半,全程为原速行驶路程的2倍,即120×2=240千米。原来的车速是240÷2.5=96千米/小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数量关系】用直线切割一个有限平面,后一条直线与此前每条直线都要产生新的交点。第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块,第2条直线将平面分成4块,第3条直线将平面分成7块,按此规律将该平面分为22块需:

A:5条直线

B:6条直线

C:7条直线

D:8条直线

正确答案:B

解析:设n条直线把平面切分为an个部分,第n+1条线被n条线截成n+1段。每段把一个封闭区域一分为二,故an+1=an+(n+1)。已知a1=2,a2=2+2=4,a3=4+3=7,a4=7+4=11,a5=11+5=16,a6=16+6=22。因此6条直线将该平面分为22块。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8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3、【数量关系】老张和老王两个人在周长为400米的圆形池塘边散步。老张每分钟走9米,老王每分钟走16米。现在两个人从同一点反方向行走,那么出发后多少分钟他们第二次相遇?

A:16

B:32

C:25

D:20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为池塘周长的2倍,所以相遇时间等于路程除以两人的速度和,即400×2÷(9+16)=32分钟。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数量关系】有A、B、C三种浓度不同的盐溶液。若取等量的A、B两种盐溶液混合,则得浓度为17%的盐溶液;若取等量的B、C两种盐溶液混合,则得浓度为23%的盐溶液;若取等量的A、B、C三种盐溶液混合,得到浓度为18%的盐溶液,则B盐溶液的浓度是:

A:0.21

B:0.22

C:0.26

D:0.37

正确答案:C

解析:设A、B、C盐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B、C。由题可知A+B=34%,B+C=46%,A+B+C=54%,B=(A+B)+(B+C)-(A+B+C)=34%+46%-54%=26%。

考题出处:待更新

5、【数量关系】某军队从甲地走到乙地行军锻炼,每天多走2千米,结果用了4天到达目的地,返回用了3天,问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76

B:84

C:90

D:96

正确答案:B

解析:设第一天走了x千米,则接下来的6天分别走了x+2、x+4、x+6、x+8、x+10、x+12千米,由题意得:x+(x+2)+(x+4)+(x+6)=(x+8)+(x+10)+(x+12),解得x=18,故两地的距离为(18+8)+(18+10)+(18+12)=84千米。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数量关系】某单位有不到100人参加远足活动,如将该单位人员平均分成N组(N>1且每组人数>1),则每组的人数有且仅有6种不同的可能性。则该单位参加活动的人数可能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相差多少人?

A:32

B:48

C:56

D:64

正确答案:D

解析:不能分为1组,也不能每组1个人,此时每组人数有且仅有6种可能,说明参加远足的人数除1和其本身外还有6个因数,则共有8个因数。考虑100以内满足此条件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最小值为23×3=24,有(3+1)×(1+1)=8个因数。最大值不便于直接去寻找,代入选项最大值,当相差为64时,最大值应为24+64=88,88=23×11,有(3+1)×(1+1)=8个因数,是符合条件的数字。故本题选D。
注:若对任意一个数A进行质因数分解后可以写为A=am×bn……(a、b均为质数)的形式,则A的因数个数为(m+1)×(n+1)×……个。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83题

7、【数量关系】由1、2、3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所有三位数之和为多少?

A:1222

B:1232

C:1322

D:1332

正确答案:D

解析:对其中任何一个数字,分别有2次出现在个位,所以所有这些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之和是(1+2+3)×2=12,同理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十位、百位数字之和都是12,所以所有这些三位数之和是12+12×10+12×100=1332,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数量关系】服装店买进一批童装,按每套获利50%定价卖出这批童装的80%后,按定价的八折将剩下的童装全部卖出,总利润比预期减少390元。问服装店买进这批童装花了多少元?

A:5500

B:6000

C:6500

D:7000

正确答案:C

解析:设这批童装成本价为x,数量为1,则定价为1.5x,每件利润为1.5x-x=0.5x,则预期利润为0.5x。打折后,售价为1.5x×0.8=1.2x,每件利润为1.2x-x=0.2x,依题意有0.5x×0.8+0.2x×0.2=0.5x-390,解得x=6500。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9、【言语理解】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阐述了人口密度的含义,然后以“但”引出这一概念存在的缺陷,最后说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出现了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补充性的密度指标,而原来的人口密度则成为人口的数学密度。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人口密度这一概念从笼统到精确的演变过程。选项中能体现这一含义变化的只有A。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

10、【数量关系】早上7点两组农民开始在麦田里收割麦子,其中甲组20人,乙组15人。8点半,甲组分出10人捆麦子;10点,甲组将本组所有已割的麦子捆好后,全部帮乙组捆麦子;如果乙组农民一直在割麦子,且假设每个农民的工作效率相同,则乙组捆好所有已割麦子的时间是:

A:0.447916666666667

B:0.458333333333333

C:0.46875

D:0.479166666666667

正确答案:B

解析:设每人每小时收割1份麦子,则甲组总共收割了20×1.5+10×1.5=45,10人捆这些麦子用时1.5小时,45÷1.5÷10=3,即每人每小时捆3份麦子。设甲组帮乙组捆x小时,则乙组共收割15×3+15x=20×3x,解得x=1。即11点捆好。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