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36

发布时间:2022-09-10 19:4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战争文化研究运用了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来解释战争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远比运用单一学科解释要________得多,可以修正过去一些错误或存在________的观点,也可以对历史进行另外一种角度的解释或观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合理 偏差

B:科学 误会

C:深刻 误差

D:客观 分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观点”不会存在“误会”或“误差”,排除B、C。
第一空,由“可以修正……也可以对……解释或观察”可知,句意强调的是战争文化研究比运用单一学科解释更“合理”,而不是“客观”。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

2、【言语理解】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好数字经济发展,金融业________。抓住机遇,赢得主动,金融业要放手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产业,不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无旁贷

B:机不可失

C:义不容辞

D:大有可为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金融业要放手拥抱数字经济时代……不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可知,文段是说数字经济很重要,金融业要服务好数字经济发展,这是金融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其填入符合语境,当选。
“机不可失”指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其填入与后句的“抓住机遇”语义重复,排除B。“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是金融业的责任,而非道义,排除C。“大有可为”指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文段并非说明金融业服务数字经济很有前途,而是强调金融业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偿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A: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B:甲方说乙方有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C:甲方因为宽容,已经错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D: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商业谈判中,谈判甲方提到乙方过去履行合约过程中的过失行为,意图以此为借口,压制乙方,增加其谈判的筹码,提高谈判中的胜算。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文字的发展是________的,所以在由前一个时期演变为后一个时期的时候,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并用期。新旧形式________,最后完成交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续 平分秋色

B:自然 相映成趣

C:渐变 此消彼长

D:缓慢 并行不悖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新旧形式并用期”“完成交替”可知,此处描述的是文字新旧形式交替的过程。“平分秋色”指在地位上双方各占一半。此处强调的不是新旧形式的地位,而是变化的状态,排除A。“相映成趣”指互相衬托,显得很有趣味。其与文意无关,排除B。“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互不冲突,不能体现文字新旧形式交替的过程,排除D。“此消彼长”强调一方长进、一方消退,通常指两方在演变过程中的相反的变化关系。其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渐变”形容文字的发展过程恰当,且与“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并用期”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

5、【言语理解】(1)一张华人父亲为儿子撑伞的背影照与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两种________的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2)如果说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民法总则便是这套百科全书的前言和大纲,体现着民法的精义与原则,________着我们时代的民法精神与立法哲学。
(3)美国人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在终南山中修行的隐士并写下《空谷幽兰》,他随之________,成为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映射 声名鹊起

B:背道而驰 折射 声名鹊起

C:背道而驰 映射 声名大噪

D:南辕北辙 折射 声名大噪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句中说的是两种相反的做法,应选“背道而驰”,排除A、D。
(2)句,“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指照射。此处与“体现”并列,“折射”恰当,排除C。
(3)句,“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句中说的是美国人比尔·波特因为写《空谷幽兰》而迅速出名,“声名鹊起”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6、【言语理解】为了解决粮食安全、能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科学界正在加紧开展对转基因食品与清洁新能源等项目的研究,以期在未来带领人们走出粮食和能源危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已经不再严格遵循一条常规的路线:科学问题已经不仅仅起源于单纯、抽象的科学好奇心,“后常规时代的科学”正在来临。
这段文字中“后常规时代的科学”指的是:

A:对非常规的科学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

B:为了满足产业需求而兴起的科学研究

C:指向紧急、迫切、高风险问题的科学研究

D:能够带来重大效益的科学研究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指出,由“科学界正在加紧开展对转基因食品与清洁新能源等项目的研究,以期在未来带领人们走出粮食和能源危机”这一现象可知,科学问题已不仅仅起源于单纯、抽象的好奇心,“后常规时代的科学”正在来临。可见,“后常规时代的科学”指的是非源于单纯的好奇心的科学,是类似于帮助人们应对粮食和能源危机的科学。C项的“紧急、迫切、高风险”符合这个特点。
A项“非常规”范围太广,D项“能够带来重大效益”也比较笼统,没有体现“解决粮食安全、能源短缺”的科学的特点,排除。B项“产业需求”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五千年抗击灾难的历史。在战胜灾难的过程中,这个民族越来越强大。这次雪灾和历史上的一次次灾难一样,在带给我们教训的同时,我们这个民族一定会通过抗灾收获些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广土众民的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急剧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灾难将成为比农业社会更可靠的信赖关系的催化剂

B:灾难将为政府组织民众应对各种危机提供有益的经验

C:灾难将促使民众更加成熟

D:灾难将促使政府和民众更加成熟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表述与常识不符,排除。B项“应对各种危机”表述夸张,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只提到了“民众”,没有提到“政府”,由文中的“广土众民的国家”可知D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教育上有一个传统,就是在课程设计中把科学与文学、历史对立起来。这种对立是容易从历史上来解释的。在实验科学以前,文学、语言和哲学已经在所有高等学校占领了牢固的地位,实验科学自然必须奋力前进。没有一个筑有堡垒的和坚固的势力集团会轻易放弃它可能占有的垄断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面,都认为语言和文学全部是人文主义性质的,而科学则纯粹是属于自然界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接下来最可能要讲的是:

A:文学、历史在高等学校的传统地位

B:实验科学是如何迅猛发展起来的

C:人文学科的垄断地位是如何被打破的

D:将科学与人文对立为什么是不应该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尾句提到,语言和文学全部是人文主义性质的,科学纯粹是属于自然界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按照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承接尾句论述,即讨论为什么这一观念是错误的,D项与此相符。A项“文学、历史在高等学校的传统地位”为已有信息,排除。B、C两项内容与尾句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9、【言语理解】短短30年间,中国人寿的市值已经位居全球寿险行业之首,中国平安也跻身2008年全球企业500强之列。究竟是高值泡沫,还是真实增长?究竟是统计数字的幻觉,还是制度进化的蝶变?究竟是竭泽而渔对于保险资源的掠夺式开掘,还是已经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向上力量?到底该如何解释中国商业保险的猛然崛起?
这段话中的“蝶变”是指:

A:中国保险业猛然崛起的力量

B:中国保险业质的蜕变与升华

C: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飞速发展

D:中国商业保险业的市值泡沫

正确答案:B

解析:“蝶变”指在蛰伏中向更好或更完美的方面极大蜕变,由此可知,“蝶变”指的是向好发展,可直接排除D。A项“崛起的力量”、C项“飞速发展”均不能体现出“蜕变”,排除。“蜕变与升华”与“蝶变”含义相符,当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沆瀣(xiè)一气 刚愎(fù)自用 杳(yǎo)无音信 连篇累(lěi)牍

B:饮鸩(zhèn)止渴 言简意赅(gāi) 恃(shì)才傲物 一曝(pù)十寒

C:如火如荼(tú) 睚眦(zì)必报 纵横捭(pí)阖 繁文缛(ròu)节

D:良莠(xiù)不齐 追本溯(sù)源 岿(kuì)然不动 残垣(yuán)断壁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刚愎(bì)自用。C项,应为:纵横捭(bǎi)阖,繁文缛 (rù) 节。D项,应为:良莠(yǒu)不齐,岿(kuī )然不动。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