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直接歧视,是指某个行为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对于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来说具有显性的区别对待效果。间接歧视,是指某个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地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造成了区别对待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间接歧视的是:
A:小王是某企业女职工,在一次升为部门经理的考核中,公司最后因为她性格过于柔软而拒绝对其升职
B:某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定期参加体能训练,后来企业女职工坚持不下来,纷纷离职,结果该企业成了著名的“光棍”企业
C:消防队以便于防火为由,禁止消防队员留长发,导致的结果是基本上没有一线女性消防员
D:某企业以员工需要经常加班、对体力要求高为由,明确只招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入职
正确答案:B
解析:间接歧视定义的关键信息: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却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等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区别对待。
A项,小王因为性格过于柔软,而被拒绝升职,是直接的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B项,企业要求所有员工参加体能训练,体现了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但男女之间生理条件的差异导致女职工坚持不下来,纷纷离职,属于对不同性别区别对待。该项符合定义。
C项,消防队严禁一线人员留长发,是职业需要,并且男女都可以留长发,未体现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D项,企业只招募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是直接的区别对待,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
2、【判断推理】( ) 对于 世味年来薄似纱 相当于 达观 对于 ( )
A:讽刺 道是无晴却有晴
B:感伤 莫道谗言如浪深
C:忧郁 前度刘郎今又来
D:斥责 金陵王气黯然收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关,道是无晴却有晴描写了少女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诗人感伤的情感,莫道谗言如浪深表达了诗人达观的情感。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感,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曾经贬斥自己政敌的讽刺,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关,金陵王气黯然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叹,与达观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5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0题
3、【判断推理】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小刘在学习英语时会自然联想到汉语拼音,发音也受其影响
B:小李的父亲是著名的歌唱家,受父亲影响,他后来也成为一名歌唱家
C:会骑自行车的小王很快就学会了骑摩托车
D:小张学习了物理学的光学知识,很快就能理解有关眼的解剖知识
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定义的关键信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A项,学英语受学汉语拼音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受父亲影响而成为歌唱家,只涉及唱歌这一种学习,不符合定义。
C项,学骑摩托车受骑自行车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D项,学眼的解剖知识受学光学知识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3题
4、【判断推理】人:成年人:未成年人
A:门:开门:关门
B:手:左手:右手
C:天气:晴天:阴天
D:车祸:幸存者:遇难者
正确答案:B
解析: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属于人,且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矛盾关系。
A项,开门和关门是两个相对的动作,二者与门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左手和右手都属于手,且左手和右手是矛盾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晴天和阴天都属于天气,但是天气还有雨天等其他情况,二者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幸存者和遇难者与车祸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5、【判断推理】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瘦素和胰岛素能帮人管住嘴巴,一旦吃饱就会发出信号传至大脑,告知人们停止进食。而垃圾食品中含有过量的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分子会屏蔽这些停止进食的信息。
由此可以推出:
A:整体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全面是维护健康的最关键因素
B:垃圾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C:垃圾食品中含有的饱和脂肪大大超过其他食品
D:吃饱的信号传至大脑可避免饮食过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如何维护健康,题干未提到。
B项,会诱发其他疾病,题干未提到。
C项,其他食品的饱和脂肪含量,题干未提到。
D项,可由题干第一句话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6、【判断推理】赣:江西:赣江
A:辽:辽河:辽宁
B:桂:广西:漓江
C:粤:广东:珠江
D:湘:湖南:湘江
正确答案:D
解析:赣是江西的简称,赣江位于江西省,且赣江以江西省简称命名。
A项,辽是辽宁的简称,辽河位于辽宁,但词项位置与题干不同。
B项,桂是广西的简称,漓江位于广西,但不是广西简称命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粤是广东的简称,珠江位于广东,珠江也不是以广东的简称命名。
D项,湘是湖南的简称,湘江位于湖南,湘江是以湖南简称命名,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7、【判断推理】
信息疫情:指事件传播过程中掺杂了影响判断和认知的不实信息,这些信息可能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下列不属于信息疫情的是:
A:
某地发生多人腹泻、发烧现象,有人说大蒜可以预防,也有人说白醋可以治疗,短短几天时间,大蒜、白醋在当地超市脱销,后来这些传言都被证实是无稽之谈
B:
一村民在微信群里说,他家院子里的老井最近水温突然升高,其他村民议论纷纷,有人说,三天以内肯定要发生大地震,许多村民连续一周都不敢在室内睡觉
C:
王先生一直在向朋友抱怨,五年前购房时听很多人说自家小区附近很快就会开一家大型超市,地铁也会在那里设一个站点,可是到现在却没有一点动静
D:
某山区连日暴雨,巡山员发现山上有小石头滚落,估计将发生山体塌方,立即通知村民撤离,半信半疑的村民刚刚全部搬出村子,滑落的山体就摧毁了村民房屋
正确答案:D
解析:
信息疫情定义的关键信息:事件传播过程中掺杂了影响判断和认知的不实信息,这些信息可能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A项,大蒜、白醋可以预防和治疗腹泻、发烧的说法属于不实信息,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认知,使大蒜、白醋在当地超市脱销,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消极影响,符合定义。
B项,有人预测三天之内要发生地震,导致许多村民一周之内都不敢在室内睡觉,属于事件传播过程中掺杂了影响判断和认知的不实信息,给村民带来了消极影响,符合定义。
C项,王先生听信五年前自家小区附近很快就会开一家大型超市,地铁也会在那里设一个站点,可是到现在却没有一点动静,便一直向朋友抱怨,属于事件传播过程中掺杂了影响判断和认知的不实信息,给王先生带来了消极影响,符合定义。
D项,巡山员传播的是真实消息,而非不实信息,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109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8、【判断推理】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告知他们,研究者将会从高中获取其真实成绩,所以撒谎没有任何意义。结果显示:参与者回忆起的成绩有五分之一都和实际不符,而不同等级的成绩,被误记的概率也是不同的。分数越高越不容易记错: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但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出的是:
A:错误的记忆可以保护我们对公平正义的信念
B:错误的记忆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利于健康
C:人们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的成绩更优秀
D:一般来说,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对细节的遗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并不涉及“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B项,题干中只是让大学生回忆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成绩,“利于健康”在题干中并未提及,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C项,通过得了A的时候总是能准确地被回忆起来,得了F的时候却难以被想起,可以看出,人们更能记住优秀的成绩而难以想起不好的成绩,则记忆中的成绩可能比真实成绩更优秀,因此该项可以推出。
D项,能记住优秀的成绩代表人们并非对所有的细节都会遗忘,该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6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1题
9、【判断推理】对A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由两年前的6.5%上升到现在的7.2%。但是该市最大的健身中心却表示,近两年来该中心的顾客数略有下降。
以下各项除了哪一项,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矛盾?
A:该健身中心对顾客的统计不仔细,统计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B:为节省开支,许多居民改为到公园参加锻炼
C:A市调查中抽取的样本较多,所以调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D:近两年该市新开了许多健身中心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矛盾是:调查中该市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比例升高了,而最大的健身中心顾客数略有下降。
A项,指出统计存在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矛盾。
B项,说明健身中心顾客数量的下降另有他因,也可以解释矛盾。
C项,说明矛盾确实存在,无法解释矛盾。
D项,说明可能其他的健身中心分流了顾客导致矛盾的产生,也属于另有他因,能够解释矛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10、【判断推理】甲、乙、丙、丁住在同一寝室,有人问他们:“你们当中谁会的语言最多?”甲说:“我不会说英语,当乙和丙交谈时,我能用外语给他们翻译。”乙说:“我是英国人,丁不会说英语,但我俩可以毫无困难地交流。”丙说:“我和丁交流时,需要请乙来帮忙翻译。”丁说:“我们四个人不能同时用一种语言交流。”
据此可以推断出四个人中谁会的语言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甲的话可知,甲既会乙和丙交谈所用的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A),又会除此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此处称其为语言B),但不会英语。由乙的话可知,乙会英语,但丁不会英语,而他们又可以同时用同一种语言交谈。由丙的话可知,乙既可以与丙交流,也可以与丁交流,而丙和丁又没有共通的语言,所以乙和丁交流的语言可称为语言C。综合可知,甲会语言A和语言B;乙会英语、语言A和语言C;丙会语言A;丁会语言C。所以,甲乙丙丁四人中乙会的语言最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