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众筹行为指通过互联网发布筹款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回报的资金募集方式,其构成要素包括有创造能力但缺乏资金的发起人,对筹资者的故事或回报感兴趣的支持者,在两者之间发挥连接作用的互联网平台等。
下列属于众筹行为的是:
A:地震发生后,市红十字会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呼吁市民捐款捐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很快筹集到大量善款、赈灾物资
B:小涛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资金不足,他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创意,争取各界人士的资金援助,在网友们的帮助下迅速渡过了难关
C:某中学的一名学生患了白血病,学校在网上发布了募捐活动,两天之内就募捐了几万元,帖子转载后各地的善款越来越多
D:某青年艺术家为了举办个人画展,利用网络筹集了一大笔启动资金,画展圆满结束后,一一兑现了让出资人享受展品收藏待遇的承诺
正确答案:D
解析:众筹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筹款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回报的资金募集方式。
A项,是地震发生后的捐款捐物,并非具有回报性质的筹款项目,不符合定义。
B项,小涛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创业想法,在网友的帮助下渡过难关,但并未体现其中的投资回报情况,不符合定义。
C项,是给患白血病的学生募捐善款,并非具有回报性质的筹款项目,不符合定义。
D项,青年艺术家通过网络筹集启动资金举办画展,并让出资人享受展品收藏待遇作为回报,属于众筹行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4题
2、【判断推理】经济学中,系统内部个别效率较高的组织的出现,会对其他效率较低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构成破坏或抑制,人们把这种作用称为“顶尖效应”。由于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顶尖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有助于避免“顶尖效应”的是:
A:发达国家甲与经济落后国家乙之间的贸易交易费用下降,导致乙国的资金外流
B:某地制定新政,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对垄断行业进行调控,限制规模
C:某粮食生产企业一直不景气,在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销售份额开始提升
D:某地规定,对于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可参照其学历或专业水平直接授予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受任职年限等限制
正确答案:B
解析:顶尖效应的关键信息:由于发展不平衡,效率较高的组织对效率较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
A项,效率较高的国家甲对效率较低的国家乙构成破坏或抑制,该项体现了顶尖效应,但不能避免顶尖效应,排除。
B项,为了防止效率较高的垄断企业对效率较低的中小企业构成破坏或抑制,从而造成顶尖效应,采取了扶持中小企业、调控垄断企业的措施,有助于避免顶尖效应,当选。
C项,只体现了一个企业,不涉及效率高的组织对效率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排除。
D项,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的相关政策,不涉及效率高的组织对效率低的组织构成破坏或抑制,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近来,有科学家研究了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们发现,全球超过80%的国家及地区在气候寒冷时期爆发的战争次数是温暖时期的两倍;在中国过去的1000多年里,战争、大范围动乱和朝代更替大都对应着特别漫长的寒冷时期;欧洲1550年到1850年的“小冰期”与欧洲历史上发生过的猎巫事件甚至法国大革命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的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气候变化总在发生,社会冲突、朝代更替也总在发生,共同发生变化的东西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
B:气候变暖是引发人类冲突与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1981年到2002年温度升高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内战的次数比平时有所增加
C:2003年,由于印度洋升温影响季风活动,导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降水大幅度下降,引发粮食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继而引发武装冲突
D:气候变冷比气候变暖更可怕,气候变冷意味着农作物收成下降,粮食、能源供应紧张,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观点: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的发生。
A项,指出气候的变化和社会冲突以及朝代更替没有必然的联系,直接有力地否定了科学家的观点。
B项,指出气候变暖会引发人类冲突与战争,但不代表气候变冷就不会导致冲突和战争,无法质疑科学家的观点,排除。
C项,说的是印度洋升温引发武装冲突,但不代表气候变冷就不会导致冲突和战争,无法质疑科学家的观点,排除。
D项,指出气候变冷会使粮食、能源供应紧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则有可能会导致冲突和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科学家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某公司四位业务员在为本月的业绩进行排名。张三说:“本月我的业绩最高。”李四说:“我的业绩不是最低的。”王五说:“我的业绩没有张三的高,但是还有人比我低。”马六说:“我的业绩最低。”但事实上,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错了。
那么,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张三说错了
B:马六的业绩最低
C:张三的业绩比王五低
D:李四的业绩最高
正确答案:C
解析:假设李四说错,则其他三人均对,李四和马六的业绩均最低,矛盾,故李四说对了;假设马六说错,则没有人业绩最低,所以马六说的也对,马六业绩最低;若张三说对,则王五也说对,所以张三说错了,王五说对了。即张三的业绩并非最高,进而可以得出四人的业绩对比为:李四>张三>王五>马六。A、B、D三项均正确,只有C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食物:食品
A:拘泥:拘谨
B:达到:到达
C:发挥:发扬
D:矿产:矿石
正确答案:D
解析:食品是食物的一种。
A项,拘泥指不知变通或拘束,拘谨指拘束谨慎,二者不存在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达到指到达、达成、得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到达多指到了某一地点或某一阶段,二者表述含义不同,不存在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发扬指发展和提倡,二者表述含义不同,不存在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矿石是矿产的一种,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4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4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6、【判断推理】一种流行的看法是人们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基于主观类比,不一定能揭示客观联系。一条狗在地震前行为异常,这自然会给它的主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刻,都有狗行为异常。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不重要?
A: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在整个动物中所占比例是多少
B: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
C:被认为是地震前兆的动物异常行为,在平时是否也出现过
D: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中,此种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是多少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证认为不能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
对A项的回答可以说明有异常行为的动物是否占多数,如果是,则说明可以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能够反驳题干论证;如果不是,则说明无法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能够支持题干论证。所以该项有助于评价题干论证。
对B项的回答只能说明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行为是否类似,但并未说明这种异常行为能否用来预测地震,无法削弱或支持题干结论,即无助于评价题干论证。
对C项的回答可以说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否与地震有关,如果有关,则说明可以据此预测地震,能够反驳题干论证;如果无关,则说明无法据此预测地震,能够支持题干论证。所以该项有助于评价题干论证。
对D项的回答可以说明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未被注意的比例,如果这一比例较高,说明动物的大部分异常行为没有被注意到,则即使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要据此来预测地震也较为困难,能够支持题干论证;如果这一比例较低,说明动物的大部分异常行为能够被注意到,则可以据此来预测地震,能够削弱题干论证。所以该项有助于评价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83题
7、【判断推理】油田:汽油
A:伐木场:家具
B:商场:服装
C:农田:稻谷
D:水库:水
正确答案:A
解析:从油田中开采出石油,石油经加工处理(分馏或裂化)得到汽油,即从油田中可以开采出汽油的原材料。
A项,从伐木场中采伐出木材,木材经加工处理得到家具,即从伐木场中可以采伐出家具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商场是销售服装的场所,并非服装原材料的生产地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稻谷可以直接从农田获取,不需要额外的加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水库可以存储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
8、【判断推理】司法:亦称法律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司法活动?
A:根据群众的举报,海淀区工商局采取行动,于某日晚依法对几家音像店进行了查处,缴获盗版光盘千余张
B:某县公安局干警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某予以逮捕,并对其进行审问
C:李某作为一审的被告,对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不服,上诉到上级人民法院,省高院对该案进行二审
D:海淀区人民法院深入街道居委会,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正确答案:C
解析:司法活动的定义要点:①国家司法机关;②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③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
A项,海淀区工商局不是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要点①。
B项,逮捕犯罪嫌疑人并进行审问,并未体现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不符合要点③。
C项,被告由于对一审判决不服而上诉,省高院对该案进行二审,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符合定义。
D项,在街道居委会开展普法宣传,并未体现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9、【判断推理】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个体往往在回避或接纳事实之间调整以获得内心平衡,若出现一个新选择与内心平衡状态相近,就很容易接纳。因此,首先提出高要求,再提出较低要求,往往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拆屋效应的是:
A:某商家首先把价格抬高,然后开展打折活动,往往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购买商品
B:某学生犯错后离家出走,几天后安全返校,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追究其之前的错误
C:某朋友提出一个无理要求遭拒绝后,马上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要求,往往更易被接受
D:某人在看到多数人作出某一选择时,即使该选择有多么不合理,也会选择妥协
正确答案:D
解析:拆屋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先提出高要求,后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对方更容易接受。
A项,原价格为高要求,打折后的价格为低要求,吸引了顾客,符合定义。
B项,离家出走为高要求,之前犯的错现在成为低要求,不再追究错误,符合定义。
C项,无理的要求被拒绝,又提出相对合理的要求,易被接受,也符合定义。
D项,不涉及高低要求,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10、【判断推理】五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围坐成一圈玩游戏。已知:小红不坐在小兰旁边;小白坐在小敏旁边;小兰坐在小杉旁边。
如果上述陈述属实,可以确定的是下列( )项。
Ⅰ.小红坐在小杉和小敏的中间
Ⅱ.小兰坐在小杉和小白的中间
Ⅲ.小白坐在小杉的旁边
Ⅳ.小敏坐在小白和小兰的中间
A:Ⅱ和Ⅳ都不是真的
B:Ⅰ和Ⅱ是真的
C:Ⅱ和Ⅲ都是真的
D:Ⅱ和Ⅲ都不是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知小朋友们的坐法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白—小敏—小红—小杉—小兰;②小敏—小白—小红—小杉—小兰(均首尾相连)。因为是坐成一圈,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相邻地坐在另外任何两个人中间,因小杉一边是小兰,另一边是小红,所以不能坐在小白旁边,可得Ⅰ、Ⅱ、Ⅳ均为真,只有Ⅲ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