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人对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向来很难划开一道理性的界限,把本来只是经验和感觉的判断,常常当成评价一切的铁律。其实,元好问早就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刘因也曾说“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以下观点与原文意思最相符的是:
A:“文如其人”式的说法过于武断
B:凭感觉去评价人是不可靠的
C:知人知面不知心
D:识人的标准应多元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习惯于把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联系起来,然后用元好问和刘因的诗对这一倾向进行了否定。元好问的诗说的是文章好,未必人品好;刘因的诗说的是文章不好,未必人品不好。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一个人的学问、作品的高低与其人品的高下并非完全对应,所以单从这些来评价人太武断,A项与此为同义转换。
B项“凭感觉去评价人”范围太广,而文段主要针对的是从学识、文风来断定人品的问题。C项也脱离了从学识、文风来断定人品的问题。文段只是否定了“文如其人”这一方法,D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2、【言语理解】即使笔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对于面试也有心理压力,毕竟面试形式多样,考官提问出其不意,所以,面试对考生是有挑战性的。虽然,绝对不可能有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但是,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成功可能性。
由此可推知下面的内容是关于:
A:考官提问的各式问题
B:各色各样的面试形式
C: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D:应试回答的注意要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但是,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成功可能性。”作用是承上启下,所以下面的内容一定是一些关于应试方法的建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为了________敌人的追捕,他特意从小路出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逃避
B:回避
C:躲避
D:避免
正确答案:C
解析:“逃避”指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偏贬义。此处用于形容躲开“敌人”的追捕不合适,排除A。“避免”指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对于敌人的追捕我们无法阻止或防止,排除D。“回避”①让开;躲开。②侦破人员或审判人员由于同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破或审判。“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或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由句中的“特意从小路出发”可看出他正是为了躲开敌人的追捕这一对自己不利的情形,“躲避”比“回避”更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体育竞技掺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会驱使一些人走向极端。虽然目前运动员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导,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运动员在日常不需要严格训练,而是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这与驾驶着摩托车去参加百米竞赛是否还有本质区别?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也将成为科学的两难。
“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中的“这”指的是:
A: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
B:科技手段的作用超过运动员的自然能力
C:让运动员的自然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D: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向极端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这”指的是前句的运动员借助科技手段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获得成绩的这一情况,B项理解正确。
A项,文段说的是通过仪器或手术增强“运动员”的体质,而A项泛指所有人的体质,排除。C项与文意相悖,可直接排除。D项不能成为“科学的两难”,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
5、【言语理解】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刻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钢管齐鸣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
①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②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③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④应是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的语句准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描写的是泉鸣的不同层次,需要选择与前文特点一致的语句。“柔曼如提琴者”对应的是①中的小溪,其特点是放松、轻快。“清脆如弹拨者”对应的是③中的“滴泉”,其特点是声音清亮悦耳。“雄浑如钢管齐鸣者”对应的是②中 “激流”“飞瀑落入”,体现的特点是雄健、浑厚。④中“万道细流汇于空谷”体现了力量之大,对应“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6、【言语理解】逆境可以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这些财富都是一帆风顺者很难获得的。
最能表达这段话意思的是:
A:逆境出人才
B:挫折使人成长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逆境给人生带来的财富,包括“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B项的“成长”概括恰当。A项的“出人才”表述不准确;C项偏离主题,“逆境”并不限于贫穷;D项强调挫折是成功的必经阶段,与文段强调重点不一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7、【言语理解】面对共享单车炙手可热的投资风口,投资者、商家________,大肆在各大城市投放共享单车,不少城市都已________,居民生活都受到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哄而上 捉襟见肘
B:跃跃欲试 束手无策
C:蜂拥而至 不堪重负
D:争先恐后 应接不暇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A项“一哄而上”指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C项“蜂拥而至”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D项“争先恐后”形容抢着向前、唯恐落后。这三项都可以形容投资者和商家纷纷涌入共享单车领域的情形。而“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由“大肆在各大城市投放共享单车”可知,投资者、商家已经付诸行动,而不仅是心情急切想要试试,排除B。
第二空,句意为共享单车的大肆无序投放已经成为城市的负担,甚至影响到居民生活。“捉襟见肘”侧重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二者均体现不出共享单车泛滥给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排除A、D。“不堪重负”指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5题
8、【言语理解】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并非平坦顺畅,________我国城镇化的总体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众多发展中国家。________,城镇化进程并不是越快越好,要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新增就业岗位、资源、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可持续的关系,不能依靠透支土地、透支资源、透支环境推进城镇化。________一味地将长期累积的城镇化压力在短期内完全释放,________极有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
A:鉴于 可是 然而 如果 就
B:虽然 然而 因而 如果 那么
C:虽然 但 然而 倘若 则
D:虽然 可是 所以 由于 就
正确答案:C
解析:通读可知,“道路并非平坦顺畅”与“总体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之间为转折关系,A项“鉴于”不合句意,首先排除;再看第三空,横线前肯定我国城镇化的总体发展速度,横线后提出城镇化并非越快越好,可见前后为转折关系,故B项“因而”、D项“所以”不合句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0题
9、【言语理解】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高产优质的饲料,现已成为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玉米淀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深加工成糖类以及酒精、醋酸、丙酮、丁醇等多种化工产品,还可以用于纺织、造纸、医药、酿酒等工业。胚部所含脂肪占籽粒含油量的85%以上,从胚部提取的玉米油成为优质的食用油,并能制成人造黄油。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如今农作物收获物的综合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泛
B:各种农产品的深加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C:农业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
D:作为粮食作物的玉米,已逐渐被开发出多种经济用途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高产优质的饲料,还是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然后具体介绍了玉米在工业上的应用。文段围绕玉米的用途展开,可首先排除不含“玉米”这一关键词的A、B两项。文段没有介绍农业技术发展对于玉米的作用,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10、【言语理解】一个思想家或艺术家,没有比把作品写到生命上更令人 。本雅明是这种人如其文的思想家,文字与生命贯彻着忧郁的气质。忧郁性格的人,建立的同时永远潜藏一股自我毁灭力,以否定来肯定一如从忧郁撷取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
B:动人心魄
C:胆战心惊
D:触目惊心
正确答案:A
解析:惊心动魄:使人受到极大震动。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动人心魄:震动人的心灵,使人震撼。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令人”与“动人”语意重复,故此处不能填“动人心魄”。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答案为A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