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是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农业离不开农民,我们面临的现实不仅是农民数量萎缩,而且素质堪忧。青壮年农民数量急剧减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未来谁种地”备受社会关注。因为没有人,农业安全就是一句空话。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吸引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务农至关重要
B:保障农业安全需要依靠高素质的农民
C:劳动力数量的急剧下降对农业安全的影响
D:国家的农业安全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对保障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性。A项未提到“农业安全”,排除。C项只涉及农民数量,D项只涉及农民素质,均不全面,且D项“取决于”的表述过于绝对。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太阳将进入与300年前导致封冻的泰晤士河上能够举行“冰冻博览会”的那段时期相同的变冷期,这种可能性大概有20%。太阳活动迅速减少增强了在下一个50年内世界经历“太阳活动极小期”的可能性。据信,太阳活动极小期是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出现所谓“小冰期”的部分原因。然而,一项研究发现,与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上升的预期相比,太阳活动周期自然而长期的起伏所导致的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预期可谓小巫见大巫。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A:太阳将进入同于300年前的活动极小期
B:下一次太阳“变冷”难以遏制全球变暖
C:太阳自然变冷能够拯救地球于全球变暖
D:太阳变冷期的地区性影响大于全球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前一部分说明太阳可能进入与300年前相似的活动极小期。后一部分以“然而”转折,说明太阳活动减少导致的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预期远远比不上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上升的预期。B项是为文段观点句的同义转换,当选。
A项“将”表述绝对,文段说的是“可能”;C项与“小巫见大巫”的表述相悖;D项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应该如何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呢?要无私无畏,敢于揭露问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由于“老好人思想”作怪,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往往选择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三言两语听上去________,实际上________、毫无价值,不但不能推动工作、维护党内团结,而且还会放任同志身上错误的滋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化雨 无关痛痒
B:和颜悦色 扬汤止沸
C:和风细雨 隔靴搔痒
D:洋洋盈耳 无足轻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对应“老好人”“礼炮”“哑炮”“空炮”可知,此处表达的是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不敢揭露问题,听上去很好听,实际没有用。“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不能描述不痛不痒的批评方式,排除A。“和颜悦色”形容脸色和蔼喜悦,与“听起来”不搭配,排除B。第二空,“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描述不敢揭露问题的所谓批评,“隔靴搔痒”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4、【言语理解】目前,牙科医生治疗受损牙齿使用的修复物由人造材料制成,而固定修复物所用的商业用胶,在性能和化学组成方面与天然牙组织——牙质有很大不同。因此,修复物与真牙结合得不太好,有时甚至会脱落。天然羟基磷灰石存在牙齿、蛋壳等组织中,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为检验新黏合剂的效果,科研人员将修复物放在真牙上,部分修复物用新黏合剂固定,另一部分以商业牙科用胶固定。结果显示,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以更牢固地黏合人造修复材料。
下列说法与上述语段意思不符的是:
A:类似牙齿的天然材料可治疗牙齿受损部分
B:蛋壳中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可制成牙科黏合剂
C:新型黏合剂与天然牙组织的特性和结构相似
D:商业牙科用胶在固定牙科修复物时的黏性比不上新型黏合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文段未提及“类似牙齿的天然材料”,故A项与文段意思不符。
B项,由“天然羟基磷灰石存在牙齿、蛋壳等组织中,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可知,蛋壳中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可制成牙科黏合剂,B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C项,由“在其基础上制作的新黏合剂可模拟牙质的特性和结构”和“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知,新型黏合剂与天然牙组织的特性和结构相似,C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D项,由“科研人员将修复物放在真牙上,部分修复物用新黏合剂固定,另一部分以商业牙科用胶固定。结果显示,新型黏合剂由于与天然牙组织高度相似,可以更牢固地黏合人造修复材料”可知,商业牙科用胶在固定牙科修复物时的黏性比不上新型黏合剂,D项与文段意思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无论是现代游戏,还是传统游戏,都________出了一定的知识、社会和时代特征,同时也________了团结、多样性和包容的价值。但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游戏正在一代又一代的________中逐渐消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射 传播 更新
B:折射 传递 更迭
C:影射 传承 更替
D:投射 传达 更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反射”指自然现象中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也指物理光学中的光传播现象。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A。“影射”指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此处没有“暗示”之意,排除C。
第二空,“传达”多与“精神”“消息”等搭配使用,与“价值”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填入“更迭”,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3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3题
6、【言语理解】民生工作无小事,每一件看似________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足挂齿
B:微不足道
C:谨小慎微
D:不容赘述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每一件看似……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巨大”构成反义对应。“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填入符合文意。“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表示轻视或谦虚,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谨小慎微”指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不容赘述”指用不着多说。这两个词语与文意不符,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3题
7、【言语理解】________生态文明是由人的问题引起的,________最终指向人的生存和发展,________,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对人自身的观念、行为做出深刻的检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甚至 所以
B:虽然 并且 但是
C:由于 甚至 因此
D:既然 并且 那么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前句论述生态文明的引起,后句论述生态文明的指向,两句为并列关系,非递进关系,排除A、C。第一、三空,前句指出生态文明与人的密切关系,后句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人做出检视,两者为因果关系,表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衔接不当,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4题
8、【言语理解】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传统的创新观念引出另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创新观念,即创新可以不跳出框架,这样的创造力更强,更持久。选项中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创新的方法的为B项的“框架内的思维”。A项是“框架内思维有助于创新”的原因,非重点。C、D两项过于绝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7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7题
9、【言语理解】爱因斯坦与波普尔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人类的“ ”而不是“ ”。或者说,在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明 发现
B:创造 改造
C:发现 发明
D:改造 创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或者说”可知,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复述,强调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即“发明”,因此排除C、D,同时文中强调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所以题干中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是“发明”与“发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万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D两项文中并未提及,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文中只是提到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一些植物制成酒精,以替代石油,但并不能得出酒精就可以完全替代汽油。C项符合文中表述。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