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寥若晨星
B:历历可数
C:孤鸾寡鹤
D:光前绝后
正确答案:A
解析:寥若晨星:稀疏的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孤鸾寡鹤:指失偶的男女。光前绝后: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根据成语的含义和具体语境,正确答案为A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系列体制障碍的清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得到巨大的_________和有效的重新_________。中国终于把自己在几个世纪“大分流”中的落后地位,_________为向发达经济体的“大趋同”,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并以成为世界第二位经济体为象征,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累积 组合 扭转
B:积聚 分配 转变
C:积累 配置 逆转
D:积攒 组织 转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三空,由“落后地位”到“世界第二位经济体”可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是向相反方向的变化。“转变”“转化”不含向相反方向变化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D。
再看第二空,“组合”指组织成为整体,与“资本”搭配不当,排除A。“资本配置”搭配恰当。
验证第一空,“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积累”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
3、【言语理解】没有18世纪的蒸汽机和纺织机,也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19世纪的电气技术和汽车,没有20世纪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生物制药、互联网,也就没有今天众多的新产业和极大丰富的产品。但是,21世纪的智能化手机能和蒸汽机、汽车相比吗?今天的很多技术虽然改变了生活方式,但没有带来新的动力和产业的巨变;许多高科技公司虽然抢眼风光,但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并不像社会关注的那么大。我们面对的不单单是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场产业危机和创新性危机。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A:对创新性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警惕
B:对新技术革命不如传统技术的遗憾
C:对缺乏提振经济的重大创新的忧虑
D:对产业发展缺乏革命性创新的批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列举了曾经的创新成果对产业革新的意义;然后以“但是”转折,引出当今创新成果的不足——只是改变了生活方式,没有带来新的动力和产业的巨变;末句以“我们面对的不单单是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一场产业危机和创新性危机”进一步强调了当今创新成果不能革新整个产业这一危机。
A项强加因果,与末句不相符,排除。B项,文段重点并非对比新旧技术,而是由曾经的革命性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意义引出当下创新成果的不足,排除。C、D两项都与文段转折后的意思一致,但文段“今天的很多技术虽然改变了生活方式,但没有带来新的动力和产业的巨变”等处是说,当今的创新成果不能革新产业发展。D项“产业发展缺乏革命性创新”与此对应,正确;C项“提振经济”缩小了范畴,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4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8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
4、【言语理解】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不敢、不愿批评的人,千般托辞,归结一点:为私心所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
②利益关联错综,人际关系复杂,圆润一点,中庸一些,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③有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
⑤殊不知,脓包不挑破,就会养痈遗患;讳疾而忌医,难免病入膏肓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④⑤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②⑤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④以“正如”开头,属于举例的内容,作为首句不恰当,排除A、C。⑤的“殊不知”是对③②“有人说”观点的反驳,①、④均提到“批评”,应紧密相连。故五句顺序为③②⑤①④。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23题
5、【言语理解】传统曲艺中一两个演员借助简单的手持道具,靠说唱完成一场表演,没有过硬的功夫不行,不会与观众________更不行。修养高深的曲艺表演者会使用各种手段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________引领观众参与艺术创造。在基本没有舞台布景和“灯服道效”相配合的________表演环境中,曲艺演员要靠自身的表演征服观众,其难度远远大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流 主动 简约
B:对话 巧妙 临时
C:沟通 间接 单一
D:互动 快速 虚拟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给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序,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主动”与“被动”相对,“巧妙”与“笨拙”相对,“间接”与“直接”相对,“快速”与“缓慢”相对。此处与“使用各种手段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对应,“间接”“快速”均不恰当,排除C、D。
第三空,“没有舞台布景和‘灯服道效’相配合”反映的是表演环境的简陋,“简约”“单一”填入恰当,且“临时”与“表演环境”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2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7题
6、【言语理解】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
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
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
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内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
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
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奋战于海外屯田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⑦②⑤
B:⑥④⑦⑤②③①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③⑦②⑤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⑥介绍了“海外屯田”的背景,①由“因此”引出总结句,指出我国在“海外屯田”方面的做法,按通常写作逻辑,介绍背景的应放在前面,故⑥放段首更贴切,排除A、C。③出现明显时间词“2007年”,而②⑦都出现了时间词“2008年”,按时间顺序,③应排在②⑦之前,由此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7题
7、【言语理解】大自然慷慨的________,使人类得以繁衍滋息,创造文明。人类理应顺应自然,但人类的历史,反倒常常是________与辜负大自然美好情意的历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赐予 轻慢
B:分享 挥霍
C:奉献 嘲弄
D:供给 忽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赐予”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神灵对普罗大众的赏赐;“分享”多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享受;“奉献”侧重于恭敬地献出,不图回报;“供给”指提供物资给需要的人使用。大自然作为造物主,它给予人类的各种馈赠用“赐予”最恰当,排除B、C、D。
第二空,“轻慢”有不尊重的意思,填入句中也能表达出人类对大自然态度的傲慢以及不珍惜。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
8、【言语理解】英雄、英雄主义、英雄文化是互为依托、________的,没有英雄就谈不上英雄主义,谈不上英雄文化,而英雄文化又会源源不断地________、________英雄与英雄主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濡以沫 产生 滋养
B:相依相伴 孕育 生长
C:相伴相生 孕育 滋养
D:生死相随 出现 滋长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句意,英雄、英雄主义和英雄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生死相随”指生死与共。这两个词语放在此处均不合句意,排除A、D。
第三空,“生长”与“英雄”搭配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9、【言语理解】尽管书籍史已日渐成为历史研究中为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若想通过现存的史料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会有“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无奈感。这种无奈感来自现存材料的特质。比如,在讨论清代江南书店针对普通读者的售书情况时,无论是各类清代遗留的刊本、抄本、精校本,还是清代文人和收藏家编写的各类书目,都是经过筛选的二道材料——它们或许能展示出清代出版业在某些领域所达到的极致,抑或能展现某些文人学者的个人偏好,但却不能说明当时一般的出版状态,更不用说从中窥探当时思想学术变动的走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原始史料缺失制约清代书籍史研究
B:历史研究者应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
C:一手资料在书籍史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D:书籍史研究需对史料进行充分的挖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书籍史的研究中,想通过现存史料回答一些基本问题还无从入手,很无奈。然后阐释这种无奈感来自现存材料的特质——清代遗留的刊本、抄本等都是二道材料,不能说明当时的出版状态和思想学术的变化。故文段说明的是书籍史的研究有无奈感,因为现存材料都是二手材料,原始史料是缺失的,A项是对此的同义转述。B项“客观的立场”无中生有,排除。C项强调的是“一手资料”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当前书籍史研究的无奈,排除。D项强调的是对史料研究得不充分,而文段说的是原始材料的缺失,故“对史料进行充分地发掘”表述不当,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10、【言语理解】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____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 ______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______,似乎都不复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B: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C: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D: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徘徊”意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踯躅”与“徘徊”同义。两词均不能用来形容乘坐巴士,可排除A、B。
第二空,“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句中并没有描述紧急情况,故“泰然自若”与句意不符,排除C。
第三空,“城市的喧嚣”为常见搭配,故这里用“喧嚣”形容城市里车水马龙的热闹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