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只有巧干加实干,才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可见该业务经理实践了巧干加实干。
下列哪个推理结构与上述推理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A:如果一个人犯了罪,那么他就会受到刑事处罚,张某受到了刑事处罚,可见张某犯了罪。
B:这种植物只有开花,才能结出果实,今年这种植物没有开花,所以不会结出果实。
C:只有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人才能从事律师职业。小李从事律师职业,所以小李已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
D:只有在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这种葡萄才能获得好收成。现在这种葡萄没有获得好收成,说明这里没有这种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形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其推理形式为:只有P,才Q,Q,所以P。
A项的推理形式为:如果P,那么Q,Q,所以P,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
B项的推理形式为: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
C项的推理形式为:只有P,才Q,Q,所以P,与题干的推理形式相同。
D项的推理形式为:只有P,才Q,非Q,所以非P,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见微知著是指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下列最能体现见微知著的是:
A: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正确答案:A
解析:见微知著定义的关键信息: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A项,“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意思是通过一片树叶的凋零就知道秋天要来了,符合定义。
B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会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C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到了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大多数都凋零衰败了,只有松柏挺拔苍翠。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D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相处的时间久了,才可以看出人心的好坏。其并未体现“见到一点儿苗头”,也未体现“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51题
3、【判断推理】一位身穿警服的人从某公安局走出来。根据这一陈述,可做出的断定是:
A:这个人一定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B: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C: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D:这个人是来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这个人也可能是其他公安局来此交流工作的警察,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无法仅从题干信息判定此人是否为该公安局的警察,所以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即“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可以推出。
C项,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项,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4、【判断推理】由于销量过少难以收回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因此,制药厂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就会遭受经济损失。
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一些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对其他疾病也有良好疗效
B: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的研发会推动医学的进步
C:相对经济效益,有些制药厂更注重社会效益
D:药物生产数量越大,每个单位的药物平均成本越小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制药厂生产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就会遭受经济损失。题干论据:销量过少难以收回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A项,说明即使是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由于对其他疾病也有疗效,不一定就会销量过少,从而不一定会遭受经济损失,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推动医学的进步与遭受经济损失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药厂注重社会效益与题干论点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讨论的的销量与成本的关系,生产数量与平均成本的关系与题干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5、【判断推理】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第三人,指同提起诉讼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判断正确的是:
A:某交警队因违法行政而成为被告,则该交警队队长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B:甲为了躲避乙而将丙碰伤,丙将甲告上法庭,则乙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C:某饭店对卫生局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诉讼,则饭店老板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D:甲将乙打伤,但甲对公安局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诉讼,则乙为行政诉讼第三人
正确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的定义要点:公民、法人等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定义要点:同提起诉讼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加到他人的行政诉讼中。
A项,交警队违法行政,产生了行政诉讼,但交警队队长不一定与这一违法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此其不属于行政诉讼第三人。
B项,甲的行为并非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因此丙对甲提起诉讼不属于行政诉讼,乙也就不是行政诉讼第三人,明显不符定义。
C项,饭店对卫生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诉讼,属于行政诉讼,而饭店老板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并非参与到他人的行政诉讼中,因此其不属于行政诉讼第三人。
D项,甲对公安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诉讼,属于行政诉讼,而乙与提起诉讼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此其属于行政诉讼第三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6、【判断推理】语音融合,指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的现象。
下列属于语音融合的是:
A:楼先生移居海外多年,很少使用中文,更不用说家乡话了。一次晚宴上遇到了一个老乡,一句“烂糊糊”勾起了差不多早已忘光的乡音,两人用家乡话整整聊了一夜
B:老张夫妇结婚十多年了,家里的饮食习惯已经分不清南北,就连张先生的东北腔也几乎失去了原先的味道,妻子的广东话听起来也变得怪怪的,女儿经常取笑他们是真正的“夫唱妇随”
C:朱女士的汉语口语课深受留学生喜爱,不仅发音标准、语调柔美,还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小段子。不到半年时间,大多数学员都能学着她的腔调进行日常会话
D:小黄来到南方某海滨小城工作后,每天坚持收看当地的方言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半年之后,她的语调、语气、用词,听起来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
正确答案:B
解析:语音融合的定义要点:①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②频繁交流的两人口音逐渐趋同。
A项,楼先生因一句家乡话勾起了乡音,就开始用家乡话聊了一夜,没有逐渐变化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B项,老张夫妇两人十多年的相处中,因对方不自觉的交流使得家乡话逐渐失去原来的味道,符合定义。
C项,学员们因为喜爱朱女士的口音,有意学习进行日常对话,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黄是有意识地模仿播音员的发音,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药物:手术:治疗
A:警察:法律:追捕
B:汽车:火车:陆地
C:读书:授课:上学
D:跑步:游泳:锻炼
正确答案:D
解析:药物和手术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A项,警察和法律都不是追捕的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汽车和火车是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二者都在陆地上行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读书和授课不是上学的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跑步和游泳是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3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8、【判断推理】近视:远视
A:雨水:冰雹
B:瘦弱:肥胖
C:前进:后退
D:收缩:松弛
正确答案:B
解析:近视和远视是人的眼球形变的两种相对的变化。
A项,雨水和冰雹都是天气情况,两者是并列关系,并非相对的状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瘦弱和肥胖是人的体型改变的两种相对的方向,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前进和后退是相对的,但不是形容人的两种改变方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收缩和松弛是相对的,但不是形容人的两种改变方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47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6题
9、【判断推理】火:热情:态度
A:水:急速:速度
B:木:温柔:女性
C:土:肥沃:贫瘠
D:松:高洁:品质
正确答案:D
解析:火象征着热情,热情属于态度的一种;松象征着高洁,高洁属于品质的一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在一项社会调查中,调查者通过电话向大约1000名随机选择的被调查者问及有关他们的目前家庭成员人数的问题。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年龄越小,越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年龄较大的人比年龄较小的人更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黎东不是被调查者,他在其他场合表示,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
B:李林是被调查者,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
C:老胡是被调查者,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并在其他场合表示,自己年轻时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
D:小李是被调查者,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并在其他场合表示,自己的这种意愿不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年龄较大的人比年龄较小的人更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
A项,指出黎东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但未涉及黎东的年龄,无法削弱题干论证。
B项,指出老林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但未涉及老林的年龄,无法削弱题干论证。
C项,指出老胡年轻时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目前的家庭成员人数,现在愿意了,说明年龄较大的人确实比年龄较小的人更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支持了题干论证。
D项,指出小李现在和以后都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成员人数,说明年龄并不会影响告诉别人自己家庭成员人数的意愿,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