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的县城确实太复杂,塞北尚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江南已经百花吐艳、草木争晖了。2000多个县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有千秋
B:千姿百态
C:气象万千
D:千变万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句话描述了中国县城在气象方面的差异巨大。由第二句“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可知,中国的县城不但多,而且各具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这三个词用以修饰“生活方式”都不恰当。“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正符合中国县城的特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2、【言语理解】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A:马克思对与实践紧密相关并能对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兴趣甚为浓厚
B: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学科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因而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感到由衷的喜悦
C:马克思十分重视他的发现对工业以及一般历史发展产生的革命影响
D:马克思有着非凡的预见性,因而对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特别敏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强调的是“但是”后的内容,即马克思对那些“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特别感兴趣。A项与此意相符,当选。
B项属于“但是”前的内容,未抓住文段重点,排除。C项说的是马克思重视自己发现的影响,属偷换概念,排除。D项的“非凡的预见性”属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3、【言语理解】为知识分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 )。
A:职责
B:责任
C:义务
D:职权
正确答案:A
解析:句中是针对“党和政府”而言,营造良好环境属于其职位上必须承担的工作。“责任”与“义务”为法律概念,与“职位”无关,排除B、C两项。“职责”侧重于“责”,即责任;“职权”侧重于“权”,即权力。此处应选“职责”。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加拿大研究人员选取757名3~4个月大的婴儿,对他们的体重增长情况追踪调查了3年,结果显示:3岁时已经面临超重甚至肥胖问题的孩子,肠道菌群与体重正常的孩子不同。研究人员对参试婴儿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考察后发现,在消毒剂用量最多的家庭中成长的婴儿,肠道中所含毛螺菌比平均水平高出了两倍。毛螺菌科细菌以人体内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为食,使之分解后为身体提供额外的热量。这种细菌的增多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小小年纪就开始发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揭示家庭消毒与婴儿体重的关系
B:指出婴幼儿时期控制热量摄入的必要性
C:指出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D:说明碳水化合物是婴儿时期的重要来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孩子的不同;然后进一步考察发现,在消毒剂用量最多的家庭中成长的婴儿,其肠道中的毛螺菌超标,进而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开始发胖。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婴儿体重增加与家庭过多使用消毒剂有关。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错误,文段意在强调婴儿体重增加与家庭过多使用消毒剂之间的关系,“控制热量摄入的必要性”文段未涉及,排除。
C项错误,“健康”扩大了范围,文段主要说的是对婴儿体重的影响,排除。
D项错误,文段并没有提到婴儿时期的重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
5、【言语理解】有人比喻,城市规划如一部交响乐,倘若指挥不当,“独奏”互相掣肘,就会引发混乱。一旦缺乏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失去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整合,城市就会失去秩序。不同城市之间的规划,如果跳不出一亩三分地,区域就难以优势互补,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不同的城市规划需要突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优势
B:城市规划必须科学统筹
C:城市的秩序建立在合理的规划之上
D:城市之间需要资源整合、产业统筹与优势互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城市规划”的话题,并以交响乐类比,强调城市规划必须科学合理;然后分别从城市内部的规划和不同城市间的规划两个层面论述了“统筹”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B项正确。A、C两项未提到“统筹”;D项未提到“城市规划”,均不如B项切中主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6、【言语理解】跟纸质出版界相比,网络文章发表之前无须经过身份验证、资格审查和学术评议等程序,这样就难免造成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鱼目混珠 杂乱无章
B:鱼龙混杂 杂乱无章
C: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D: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文段意在强调网络文章发表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提及真假问题,排除A、D。第二空,由“、”可知,两个词语意义相近。“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与“鱼龙混杂”语义相近,“泥沙俱下”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2题
7、【言语理解】过去25年中,尽管经历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始终没有减退,背后最主要的推力就是个人信贷业的异常________,尽管个别客户可能破产,但总体上,个人消费信贷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跃 节节攀升
B:频繁 安然无虞
C:繁荣 有利可图
D:发达 高枕无忧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一空,“个人信贷业”是一种业务,一般不能用“频繁”来修饰,排除B。第二空,与经济衰退下消费能力不减退的情况相对应,个人消费信贷应该是增加的。“有利可图”指有利益可谋求。“高枕无忧”形容坦然无忧的样子,也可以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两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节节攀升”指不断上升。填入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8、【言语理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求知有了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渠道。但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粘住市场,基本都是免费向网民提供有关的资讯和知识,这养成了网民对互联网的免费消费习惯,对于网上阅读需要付费还不能适应,甚至有所抵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知识付费APP在市场推广方面并不顺畅。但是,正是在推广过程中,这些APP逐渐使知识显示了它的市场价值,而且由于新技术的普及,相比于传统的授课和著书,它一方面为知识提供者赢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为知识消费者节省了大量费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互联网知识付费:
A: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双赢
B:其发展有赖于新技术的普及
C: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
D:逐渐改变了网民的传统消费习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种现象,即人们因为习惯免费使用互联网上的资讯和知识,对于网上付费阅读模式还不能适应甚至有所抵触,因此一些知识付费APP在最初推广时并不顺利;接着又通过“但是”进行转折,说明正是这些付费APP使知识显示了它的市场价值;最后又从“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消费者”两个角度进一步说明在互联网付费模式下知识所具备的市场价值。
A项,文段强调的是互联网知识付费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双赢”并非论述重点。且“商家”与文段的“知识提供者”非同一概念,排除。
B项,“新技术的普及”只是互联网付费模式下实现知识本身市场价值的一个推动条件,并非论述重点,排除。
C项,“使人们认识到了知识的市场价值”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当选。
D项,脱离了“知识付费”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9、【言语理解】对人类来说,太阳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太阳息息相关。但是,当大量的太阳活动伴随着如日冕物质抛射、质子事件发生时,就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因此,________________,成为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世界上对太阳大气的观测,国外太阳望远镜最多可同时实现6波段层析成像,并且仅局限于可见光波段。在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7波段太阳层析成像系统。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波段最多的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太阳活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B: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以了解太阳活动的演化过程
C:如何建立精确的太阳大气模型
D:加强对太阳活动产生机理的研究
正确答案:D
解析:前文强调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危害,因此科学家的研究也应与“太阳活动”相关,首先排除C。联系后文中国科学院在太阳望远镜上的科研攻关成果,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如何避免”,A项填入衔接不当,排除。B项的“记录不同波段的图像”只是研究太阳活动的一种方式,不应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同追求,排除。研究太阳活动“产生机理”是避免太阳活动危害的前提,D项填入衔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10、【言语理解】卫星轨道数据是一类需要严格保密的数据,卫星所有人将卫星的位置和运行路线视为机密资料。拥有卫星的那些企业担心泄密会使自己丧失竞争________,因为把________的定位信息泄露出去,可能会向竞争对手暴露自己的实力,政府也担心这会危害国家安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遇 隐藏
B:筹码 详细
C:优势 确切
D:能力 准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把________的定位信息泄露出去,可能会向竞争对手暴露自己的实力”可知,泄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应地,丧失的应是竞争“优势”。“筹码”多与“谈判”搭配,与“竞争”搭配不当,排除B。丧失竞争能力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第二空,描述“定位信息”,“确切”比“隐藏”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3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