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 ,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为后代文献的 ,一般认为都属古史传说的范畴,不能作为信史来 中华文明五千年。
A:起源,追忆,验证
B:发端,补记,考证
C:肇始,追述,证明
D:滥觞,补充,考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文段说的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的记述”,“追忆”指回忆往事。“补记”指事后的想法,回想。这两个词语用在此处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补充”侧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添加,而文段的意思是均为后代记录,排除D。C项的“追述”符合文段语境。
第一空和第三空,填入“肇始”“证明”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2、【言语理解】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20世纪初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广泛讨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也一时蔚然成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理史观”的出现有其内在原因
B:学者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深远
C:孟德斯鸠影响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D:应该重视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中外学者关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观点,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代人也应对其重视。A项的“内在原因”文段未涉及;B项“学者普遍认为”无法得出;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0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3、【言语理解】互联网海量的视听内容使观众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很多观众不再自主选择节目,而是根据网络评论________。所以,节目要主动走到观众中去,了解观众所需,主动________自己,进而让观众变成自己的“推销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图索骥 推荐
B:人云亦云 介绍
C:披沙拣金 包装
D:短中取长 评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很多观众根据网络评论选择视听节目。“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这里用来形容按照网上评论去选择节目,恰当。“人云亦云”意思是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此处强调的是网络评论对观众的影响,而非批判观众没有主见,排除B。“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短中取长”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文意并未说明从网络评论中选择的节目是好的或是精华之意,排除C、D。验证第二空,“推荐”与“推销员”相呼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4、【言语理解】接受服务后支付小费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约定俗成的传统。在实施小费制的国家,小费是服务人员正常收入的一部分,游客自然也要________,为服务支付一定费用。支付小费凸显了服务的________,也刺激服务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水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机应变 品质
B:心甘情愿 理念
C:入乡随俗 价值
D:顺势而为 宗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支付小费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约定俗成的传统,因此在实施小费制国家,游客也应遵守这项传统。“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侧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体现遵守当地传统之意,排除A。“心甘情愿”指没有一点勉强,完全自愿。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此处强调的是游客要尊重当地习俗,游客是否自愿与文意无关,排除B。“入乡随俗”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侧重“随俗”;“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侧重“顺势”。“入乡随俗”与“约定俗成的传统”对应更恰当,排除D。验证第二空,“价值”填入亦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5、【言语理解】前些年,从________的市中心搬家到尚未完全开发的新区。住宅临河,两岸绿竹簇簇,鸟叫蝉鸣,水流风动,空气清新;房侧有一池塘,水草繁茂,鲫鱼穿梭;前方田野开阔,一片葱茏。晚上,河滩上、池塘中、田野里,蛙声齐鸣,________,恰似从几个立体音响发出的立体声,浑厚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纷繁复杂 交相辉映 沧桑
B:纷纷扰扰 余音绕梁 优美
C:热闹喧嚣 遥相呼应 和谐
D:繁荣兴盛 此起彼伏 清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第二、第三句对新区环境的描写可知,后文突出的是新区环境的安静、清幽。故第一空对“市中心”的描写,应与“安静”构成反义对应。“纷繁复杂”强调的是多而杂;“繁荣兴盛”强调事物蓬勃发展。两词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D。
第二空,“余音绕梁”形容鼓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使人经久不忘。“遥相呼应”指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而此处描写对象为“蛙声”,故“余音绕梁”用在此处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6、【言语理解】我们的身体里有着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能量……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思考用人体给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方法……中美研究团队2013年发明了依靠运动动能发电的压电纤维……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首次成功开发了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面料……乍看起来,眼泪似乎是比汗水更不靠谱的燃料来源……但在2015年7月,犹他州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首款集成EFC隐形眼镜,能把人的眼泪转化为电力……虽然生物动力燃料电池是目前受到追捧的新兴技术,但目前发明出的设备能够产生的电力还比较有限。此外,像血液供电这类获取体内化学能量的方式,带有侵入性,也存在着许多风险。未来的生物供电究竟还有哪些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文字,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冷眼旁观
B:暂且搁置
C:拭目以待
D:拒之门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列举了多种用人体给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探索,虽然这些方法存在电力有限等缺陷,但由“未来的生物供电究竟还有哪些可能性?”可知,作者对这些技术是抱有较大期待的。C项的“拭目以待”符合作者态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7、【言语理解】当年的美丽楼兰,这个绿洲上的王国,丝绸之路的要塞,总是驼铃叮当,人迹熙攘,令人眼热而起兵戎。周边的游牧民族厮杀终年不歇,北方的匈奴汹汹如潮肆意南侵,连大汉王朝也皇皇挺兵饮马于此。说话间,________的谋略,________的交响,绿野上驰骋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尔虞我诈 万马奔腾
B:经天纬地 秣马厉兵
C:汪洋恣肆 戎马倥偬
D:纵横捭阖 金戈铁马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尔虞我诈”指彼此猜疑,互相欺骗,含贬义,与“谋略”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用来形容“谋略”不恰当,排除C。B项“经天纬地”指谋划天下之事;D项“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二者与“谋略”搭配均恰当。
第二空,“秣马厉兵”表示喂饱马,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金戈铁马”本意是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此处与“交响”搭配,形容战争的场面,“金戈铁马”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8、【言语理解】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_________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_________,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_________,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筚门闺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把……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描述以贾府为代表的富贵人家的情形。“筚门闺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旧指穷人的住处。“兰艾同焚”指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桑枢瓮牖”指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三词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和“雕梁画栋”相互呼应,符合文意。“一衣一带”与“一屋一室”“一餐一饮”对应,和“雀衣彩绣”相照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9、【言语理解】近年来,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车票机票、电视屏幕、报纸题头、商品标签、广告图片……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条形码的升级。它诞生于日本,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根据这段文字,要定义“二维码”必不可少的要素有:
①二维条码 ②诞生于日本 ③黑白相间 ④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 ⑤“编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D
解析:“二维条码”是二维码的别称,不是其要素,①不符合,排除A、B。“诞生于日本”只是诞生背景,也不是定义要点。②不符合,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6题
10、【言语理解】留学异国的人常有“边缘人”的苦闷。人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一块陌生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加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会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渐疏离。在实际生活中,两种________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火不容 尴尬
B:截然不同 窘迫
C:南辕北辙 狼狈
D:针锋相对 失落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句中是对两种文化的比较,“水火不容”“针锋相对”语义过重,排除A、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句意,排除C。
第二空,填入“窘迫”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