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数量巨大,情况也十分复杂。如果不分情况,一味花重金购买,就等于承认了这部分文物流失海外的合法性,这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而中国文物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它是在国家手中还是在个人手中,只要能够向公众展示,它代表的都是中国文化,这个文化是需要宣传和展示的。文物保护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利用它,利用它来宣扬我们的文化。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情况复杂
B: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物宣扬文化
C:文物归还,要冷静思考、理性从事
D: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合法性未得到承认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一味通过花重金购买文物的方式使之回归展开,首先从情理方面对这种方式进行了否定,然后又从文物的作用方面对此种做法予以否定,指出文物保护不是目的,利用文物宣扬文化才是旨归,故不一定要花重金把文物买回来。综合可知,作者意在说明的是在文物归还工作上,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慎重处理。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D项与文意相悖,我国的立场是不承认它的合法性的。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2、【言语理解】很少有地方比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奇妙的联系: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旅行能使人眼界开阔
B:旅途中的景观常能引起思考
C:旅行者的角色能使人增加人生体验
D:人的思维角度容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旅行更容易让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接着论述了这一过程产生的结果——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宏阔的思考”“新的观点”这些都是人的思考,都是由新的景观引起的。故文段强调的是旅行可以让人思考,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眼界开阔”和C项的“人生体验”文段均未涉及,较容易先排除。D项“思维角度”在文中没有体现,而且没有指出是什么样的环境会给人造成怎样的影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3、【言语理解】和没有经验的人相比,有经验的人不太容易犯过于自信的毛病,因为他们更多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在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只有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叫牌,因为他们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对手出牌的情况;但是比较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常常无法赢得自认为可以赢得的牌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满招损,谦受益
B: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C:事情发展具有多样性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句先提出论点,其后举例论证。桥牌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和缺乏经验的选手的区别是能否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出牌情况。由此可知,有经验的人更多地知道考虑各种情况。C项强调的是事情可能发生的状态,契合文意。
A、B两项均强调做人要谦虚,D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每个分子里需要供给的氢的数量也越多。腐殖型有机质含氢的数量较少,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另外,随着碳数越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烃源岩在低温的时候(50℃左右),就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氢的数量也越多
B:含碳数越多,轻烃所需的温度也越高
C:在天然气中,甲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
D:在天然气中,丁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含碳数越高的轻烃对氢的需求量也越大。腐殖型有机质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而由4种气态轻烃的化学式可知,甲烷含碳数最少,腐殖型有机质能为其形成提供足够的氢,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然后又以并列关系词“另外”指出随着碳数的增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而很多地方达不到高温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而在低温的时候烃源岩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从 “含碳数”和“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了甲烷比其他气态轻烃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C项最符合文意。
A项,只指出了“含碳数”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后的内容,排除。
B项,只指出了“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前的内容,排除。
D项,由甲烷和丁烷的化学式构成可知,丁烷的含碳数(即“C4”)比甲烷的含碳数(即“C”)多,且结合“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可知,在天然气中,甲烷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该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
5、【言语理解】在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数字化全智能工业和目前的大工业是社会发展最仰赖的生产力,手工艺作为人类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能发挥它的经济辅助作用,但它的文化功能意义将日益凸显。类似于精神乌托邦的不可或缺,手工艺的存在将给现代人提供复归淳朴人性、回望人类童年的机会,传统工艺的振兴也将开启现代生活与文化创造的新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手工艺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B:现代社会手工艺生产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C:文化创造与传统手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D:手工艺的存在更在于其文化功能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现代化的社会,手工艺能为经济发展起辅助作用,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其文化功能意义日益凸显。然后具体说明手工艺具有哪些文化功能意义。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对应D。A项是转折前内容,非重点。B项未强调手工艺的“文化功能”。C项为手工艺文化功能意义的表现之一,表述过于片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
6、【言语理解】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这就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首先,中国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带有天然的政治基因。其次,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民生,凡涉民生皆政治。更不要说那些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同时,任何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都要做大市场。在中国,自觉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就是做大市场的最可靠保证。凡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市场占比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不涉及国计民生、不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企业要有大格局
B:企业要有大担当
C:企业要有大视野
D:企业要有大情怀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然后通过“首先……,其次……,同时……”三个方面具体解释了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企业要肩负责任,则“责任”为文段的关键词。“担当”有肩负责任之意,B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格局”指的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C项“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D项“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三项均与责任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生产的社会化要求企业内部实现( )的分工合作。
A:周密
B:缜密
C:全面
D:广泛
正确答案:C
解析:此空选择与“分工合作”搭配的词语,“周密”和“缜密”一般与计划、方案相搭配,用在这里不合适。根据前文中“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则应选择进行方方面面的合作,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瓦盆,是旧时常见的日用品,因为烧制时要将大小瓦盆一套一套摞起来,运输和店家卖时也是一套一套摞着,故而有句歇后语,说某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是“卖瓦盆的出身——一套一套的”。“卖瓦盆”式的干部并不少见,这些人说起话来________,讲起道理________。表面看很热闹,但仔细想想都是一些喊口号、使虚劲的嘴上功夫,根本就是“假大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舌灿莲花 闻一知十
B: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C:妙语连珠 声情并茂
D:口若悬河 引经据典
正确答案:D
解析: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用来形容有些干部讲道理一套一套的,却都是在喊口号。“闻一知十”指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两者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与“喊口号”不能构成呼应,排除C。验证第一空,“口若悬河”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对应前文“滔滔不绝”和关于瓦盆的歇后语可知,“口若悬河”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
9、【言语理解】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现在,只要打开微信、微博,各种“引人遐想”的标题和图片随即充斥手机屏幕。
B:
我们敢想敢做,又都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有什么造不出来?
C:
网络公益,如同一股暖流,正在全国各地涌动。
D:
这个梦想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梦想,更是世界的梦想。
正确答案:B
解析:
B项,“聪明”通常用来形容大脑,与“手”搭配不当。其他三项均无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10、【言语理解】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组内含有2 万到2.5 万个基因,但至今,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只能发现一千多种疾病基因,而且都是单基因疾病。人类罹患的多基因疾病却依然是技术检测的盲区。对此,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都采用“高”“中”“低”或某一百分比范围来表示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概率,根本达不到所谓100% 的准确率。另外,即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罹患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B: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够精细化
C:现在的基因检测有其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D:基因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人类患病的可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多基因疾病是基因检测技术的盲区,然后说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达不到100%的准确率,最后指出即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由此可知,文段说明的是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有局限,对应C。文段围绕“基因检测技术”展开,A项脱离这一主题,可首先排除。B、D两项均为现在的基因检测技术局限性的其中一个表现,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