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正确答案:C
解析: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与颠倒黑白为近义词。
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屑一顾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师心自用与固执己见为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9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5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2、【判断推理】由于近年来在化肥、农药施用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出现问题,我国北方大葱主产地的大葱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国内价格快速上涨。要想维持国内价格稳定,就必须严格限制大葱出口。因为从事大葱出口贸易的企业的出口合同都是在低价位时签订的,如果在大葱价格大幅上涨时继续履行合同,这些企业就会出现严重亏损。但是,如果严格限制大葱出口,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就将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取代。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下列( )项一定为真。
A:如果不是出现化肥、农药施用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就不会严格限制大葱出口
B:如果严格限制大葱出口,国内大葱价格就不能继续上涨
C:如果要维持国内大葱价格的稳定,就会失去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
D:为了避免损失,从事大葱出口贸易的企业肯定会积极游说政府制定严格限制大葱出口的政策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涉及多个假言命题:①在化肥、农药施用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出现问题→国内大葱价格快速上涨;②维持国内价格稳定→严格限制大葱出口→我国在国际大葱市场所占有的份额被取代。
A项,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错误。
B项,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错误。
C项,由肯前推出肯后,可以得出。
D项,不能由题干推出,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3题
3、【判断推理】雾霾 对于 ( ) 相当于 害虫 对于 ( )
A:天气 农田
B:防范 防治
C:污染 作物
D:防尘 昆虫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雾霾是一种天气,农田中有害虫,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防范雾霾,防治害虫,均为动宾关系。
C项,雾霾是一种污染,害虫危害作物,前后关系不同。
D项,显然也不存在对应关系。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3题
4、【判断推理】甲、乙、丙、丁4位中学同学毕业30年后相聚。现在,他们已成为企业家、大学教师、歌手和会计师,且每人只有一种身份,并不重复。他们在中学时代就各人的未来职业有过如下预言:
甲:“乙不会成为歌手。”
乙:“丙会成为会计师。”
丙:“丁不会成为企业家。”
丁:“乙不会成为大学教师。”
现在看来,他们当中只有会计师的预言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甲、乙、丙、丁的职业分别是:
A:企业家、大学教师、歌手、会计师
B:大学教师、歌手、企业家、会计师
C:企业家、歌手、会计师、大学教师
D:会计师、大学教师、歌手、企业家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会计师的预言是正确的,结合4人的预言,只有乙对会计师做过预言,故可假设乙是会计师,由乙的话可知,丙也是会计师,与“每人只有一种身份,并不重复”矛盾,因此乙不是会计师,他的预言不正确,则丙也不成为会计师。根据“丙不是会计师”可知,丙的预言不正确,则丁会成为企业家。此时乙、丙、丁都不是会计师,则只能甲是会计师。根据“甲是会计师”可知,甲的预言是正确的,即乙不会成为歌手;丁的预言不正确,则乙会成为大学教师,进而可知,丙会成为歌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4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94题
5、【判断推理】酸雨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它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建筑设施都有很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可以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于水的种酸。科研人员研究指出,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
上述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煤和石油的燃烧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煤和石油燃烧后排放的气体结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种酸
C:酸雨面积的扩大将大量消耗煤和石油资源,导致能源危机的发生
D: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氧化剂使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结合形成种酸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推出“减少煤与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要使这一论证成立,需要在两者间建立联系,即煤与石油的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A项是必须假设的。
B、D两项,不是必须假设的,因为氧化剂是空气中原有的。
C项,能源危机与论证无关。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搞好环境保护
B:只有搞好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即使没搞好环境保护,也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搞得好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得出,搞好环境保护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推理关系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保护”。
A项,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该项错误。
B项,其推理关系为“搞好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题干的推理关系一致,该项正确。
C项,否定后件应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项错误。
D项,其推理关系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保护”,与题干的推理关系不一致,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7、【判断推理】某单位决定选派2名女性和3名男性前往省城参加培训,经过各个程序选拔,最后确定了以下候选人:林某、杨某、童某3名女性和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名男性。同时还规定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已知: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王某和李某来自同一地方。
根据上述条件,如果林某入选,以下哪位必定会入选?
A:李某
B:王某
C:童某
D:陈某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林某入选,而林某和王某来自同一部门,根据“同一部门、同一地方至多只能选派一人参加培训”可知,王某一定不入选,B项错误。根据“吴某和陈某来自同一部门”可知,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由于男性候选人有陈某、何某、吴某、王某、李某5人,要从中选出3人,现在王某一定不入选,吴某和陈某最多只能入选1人,因此何某和李某一定会入选,A项正确。C、D两项无法确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牡丹:洛阳:郑州
A:菊花:太原:石家庄
B:木芙蓉:成都:成都
C:荷花:青岛:济南
D:凤凰花:厦门:福州
正确答案:D
解析:牡丹是洛阳的代表性植物,洛阳和郑州都是河南省的城市,并且郑州是河南省省会。
A项,菊花是太原的代表性植物,但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二者并不是同一个省的城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第二个词项与第三个词项都是成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青岛和济南都是山东省的城市,并且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但荷花并非青岛的代表性植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凤凰花是厦门的代表性植物,厦门和福州都是福建省的城市,并且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95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
9、【判断推理】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A:一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正确答案:B
解析:群体极化的定义要点:①群体相互影响;②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
A项,在网民的相互影响下,论坛里的人将略带瑕疵的电影批驳得一无是处,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B项,表决具有独立性,不属于群体的相互影响,不符合要点①。
C项,对于不良行为,有人保持沉默,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均保持沉默,从而使得某人的气焰更加嚣张,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D项,犯规被判点球,个别球迷表示不满,然后在相互影响下,大家都表示极大不满,从而向场内投掷杂物,体现了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10、【判断推理】《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这一定义限定了科技期刊的刊载内容、外观和出版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科技期刊的是:
A:《中国首届砂石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B:《青年文摘》
C:《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D:《汽车新型光源科技研讨会会议纪要》
正确答案:C
解析:科技期刊的定义要点:①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②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③连续出版物。
A项,《中国首届砂石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是该届交流会的论文合集,不属于连续出版物,不符合要点③。
B项,《青年文摘》并非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不符合要点①。
C项,《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学术性期刊,具备科技期刊的所有要点,符合定义。
D项,《汽车新型光源科技研讨会会议纪要》是该会议的会议纪要,不属于连续出版物,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