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猪肉:猪肉松
A:红木:红木床
B:东坡:东坡肉
C:太师:太师椅
D:女儿:女儿红
正确答案:A
解析:猪肉是制作猪肉松的原料。
A项,红木是制作红木床的原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东坡不是制作东坡肉的原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太师不是制作太师椅的原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女儿不是制作女儿红的原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0题
2、【判断推理】在某班计算机考试成绩公布之后,甲同学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通过了。乙同学说:有的同学没有通过。丙同学说:张明没有通过。可事实上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说的话不符合实际。
以下哪项是这个班计算机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
A:至少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B:除了张明还有别的同学通过考试
C:这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D:这个班中只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同学与乙同学的话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必有一真。由“两位同学说的话不符合实际”可知丙同学的话为假,即张明通过了;进而可推出甲同学的话为真,则乙同学的话为假,即所有同学都通过了,也就是没有一个同学没有通过考试,C项正确,A、D两项错误。B项没有说明别的同学是否都通过了考试,不如C项贴合题干含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
3、【判断推理】集体谈判:指资方代表和员工代表就工资、劳动时间以及劳动条件等进行的面对面的谈判。
下列属于集体谈判的是:
A:2008年,法国地铁司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休息时间
B:某纺织工厂的领导听取工会主席的建议,决定定期向职工提供体检服务
C:某皮革厂选出工人代表就改善工作条件等问题与工厂老板进行面谈
D:小区住户联名写信要求物业公司降低物业管理费
正确答案:C
解析:集体谈判的定义要点是:①劳资双方代表;②工资、劳动时间及劳动条件等;③面对面谈判。A项不符合③;B项不符合③;D项不符合①②③。只有C项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名胜古迹
A:川菜:粤菜:鲁菜
B:鲸鱼:鲨鱼:鱼
C:剪纸:皮影戏:民间艺术
D:白天:夜晚:一天
正确答案:C
解析: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是名胜古迹,为种属关系。
A项,川菜、粤菜、鲁菜都是不同的菜系,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鲸鱼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鲨鱼属于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剪纸和皮影戏都是民间艺术,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白天和夜晚组成了一天,并非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8题
5、【判断推理】如果你演讲时讲真话,那么富人会反对你。如果你演讲时讲假话,那么穷人会反对你。你演讲时或者讲真话,或者讲假话。所以,或者富人会反对你,或者穷人会反对你。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结构最为相似?
A:如果月球上有生物,则一定有空气。如果月球上有生物,则一定有水分。月球上或者没有空气,或者没有水分。所以,月球上没有生物
B:如果对物体加压,则它的体积会变小。如果对物体降温,则它的体积会变小。或者对物体加压,或者对物体降温。所以,物体的体积会变小
C:如果天下雨,则地一定会湿。如果天不下雨,则地不一定会湿。或者天下雨或者天不下雨。所以,或者地一定会湿,或者地不一定会湿
D:如果刺激老虎,则老虎要吃人。如果不刺激老虎,则老虎也要吃人。或者刺激老虎,或者不刺激老虎。总之,老虎要吃人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推理结构:如果p,那么q。如果非p,那么r。或者p,或者非p。所以,或者q,或者r。
A项的推理结构:如果p,那么q。如果p,那么r。或者非q,或者非r。所以,非p。与题干推理结构不同。
B项的推理结构:如果p,那么q。如果r,那么q。或者p,或者r。所以,q。与题干推理结构不同。
C项的推理结构:如果p,那么q。如果非p,那么r。或者p,或者非p。所以,或者q,或者r。与题干推理结构相同。
D项的推理结构:如果p,那么q。如果非p,那么q。或者p,或者非p。所以,q。与题干推理结构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6、【判断推理】惊涛骇浪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真诚
A:险恶 精诚团结
B:波涛 齐心协力
C:危险 离心离德
D:环境 热肠古道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惊涛骇浪形容险恶的环境,精诚团结形容真诚、诚心诚意、团结一致,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惊涛骇浪本意是描述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与真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惊涛骇浪形容环境险恶,可以形容危险;离心离德指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与真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惊涛骇浪形容的是环境,热肠古道指待人真诚,与真诚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7、【判断推理】近日,科学家首次证实蜥蜴睡眠时存在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两种状态,在快速眼动状态下,大脑产生高频电波且眼睛快速闪动,这些现象与做梦存在关联。科学家据此推测,蜥蜴与人类一样,在睡眠时会做梦。
科学家推测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人类做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
B:蜥蜴和人类有一些共同的生物特性
C:睡眠期间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交替进行
D: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人在睡眠时会经常做梦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通过蜥蜴在睡眠时存在快速眼动阶段,进而推出蜥蜴与人类一样,在睡眠时会做梦。要使科学家的推测成立,需要在快速眼动阶段、人类和做梦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人类做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而蜥蜴也存在快速眼动阶段,因此蜥蜴与人类一样,在睡眠时会做梦,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需要补充的前提。
B项,指出蜥蜴和人类有一些共同的生物特性,但并未提及这些共同的生物特性是指哪方面,并未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能作为题干的前提。
C项,指出睡眠期间存在快速眼动阶段和慢波睡眠阶段,并未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能作为题干的前提。
D项,指出已经证实人在睡眠时经常会做梦,并不能说明做梦和快速眼动阶段之间的联系,并未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能作为题干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
8、【判断推理】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甚至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因此,应该使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人体的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可消解合成色素中的一些毒素
B:天然色素成分复杂,加工过程中可能因结构改变而生成有害物质
C:天然色素的着色力一般不如合成色素强,比较容易褪色或变色
D:天然色素的提取并不容易,成本消耗大,技术上也不好操作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应该使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论据: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甚至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A项,虽然说明部分合成色素的毒素可以被消解掉,但并不能削弱合成色素应被代替这一结论。
B项,指出天然色素在加工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同样可能危害健康,从而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说的是色素着色力的强弱,而题干讨论的是色素的健康问题,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说的是天然色素的提取问题,而题干讨论的是色素的健康问题,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
9、【判断推理】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根据求医的决定是由谁做出的,可以分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和强制求医。主动求医是指当个体产生不适感或病感时,自觉做出决定。被动求医指的是由病人的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病人配合就医。强制求医是指本人不愿求医,但因疾病对本人或社会人群健康构成危害而强行要求其就医。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被动求医的是:
A:老张的体检报告显示他有轻度脂肪肝,建议可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老张拿到报告后很紧张,赶紧到医院去挂号
B:小张牙疼好几天了,一直没有去医院治疗,直到牙疼引发面部肿胀,连张口吃饭都困难了,才不得不去牙科诊治
C:刘阿姨最近无缘由地开始说自己没有用了,干脆死了更好,她不愿去医院看病,她的丈夫和儿女苦劝无果,只好硬带她去医院就诊
D:中学生小梅放学回家,跟妈妈说今天拉肚子,上了五次厕所,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不舒服,用不用去医院?妈妈决定带她去医院挂号
正确答案:D
解析:被动求医定义的关键信息:病人家属或他人做出求医的决定,病人配合就医。
A项,老张拿到体检报告后主动去医院挂号,应属于主动求医,排除。
B项,小张主动去医院牙科治疗,应属于主动求医,排除。
C项,刘阿姨虽然是由家属做出的求医决定,但刘阿姨自己不愿求医,应属于强制求医,排除。
D项,由小梅的妈妈做出求医的决定,且小梅配合就医,属于被动求医。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10、【判断推理】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
A:就业压力增大
B:市民住房紧张
C:市民出行交通拥堵
D:城市经济实力下降
正确答案:D
解析:城市病的具体表现: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A项“就业压力增大”、B项“市民住房紧张”、C项“出行交通拥堵”都是人口过于集中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而D项“经济实力下降”并非人口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不属于城市病的具体表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