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斐波那契数列表现为树木的年轮增长
B: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C: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
D:斐波那契数列表明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接着提出问题“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后文具体解释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尾句总结说明“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C项表述正确。
A项,文段介绍的是斐波那契数列与树木成长的关系,未提及与树木年轮的关系,排除;B项“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D项,文段并未涉及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2、【言语理解】用“熔炉”和“马赛克”这一对象征来描写美国和加拿大的民族文化特征,虽然新颖,却有过于简单化之嫌。“熔炉”的意象让人联想到钢铁厂的高温大熔炉,熔化投进去的一切,带有充满活力和开拓未来的意思。“马赛克”则令人联想到中世纪教堂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它指向往昔传统的瑰丽缤纷。这两个象征代表了美加两国各自不同的建国道路和成长历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加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美国文化更具有包容性
C:加拿大的文化历史更悠久
D:应从历史角度寻求美加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观点——用“熔炉”和“马赛克”形容美国和加拿大有过于简单之嫌。接着具体论述了“熔炉”和“马赛克”的具体含义。最后指出这两个象征代表了两国不同的建国道路和成长历程,即“熔炉”和“马赛克”能够从历史的层面体现出两国的差异。
B、C两项都比较片面,排除。与A项相比,D项与文段最后一句“这两个象征代表了美加两国各自不同的建国道路和成长历程”更对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3、【言语理解】唐宋元750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风格,被后世画家奉为传承和发展的________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________,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圭臬 创新
B:范本 继承
C:精华 创造
D:楷模 延续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和”“这些规范”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基点”并列,表示规范的意思。C项的“精华”、D项的“楷模”明显不符,排除。“圭臬”指准则或法度。“范本”指可做模范的样本。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继承”与前文的“生发、变革”承接不当,排除B。“创新”与后句的“推出新的范本”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4、【言语理解】面对人大代表的依法( ),有些部门的负责人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A:质疑
B:质问
C:质对
D:质询
正确答案:D
解析:质疑:请人解答疑难。质问:质疑问难,正其是非。质询: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疑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活动。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一项权利。质对:对质,对证。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湖北发现的晚期猿人化石——郧县猿人和郧西猿人
②说明湖北是晚期猿人重要的生活区域之一
③湖北境内目前已经发现的人类化石主要是晚期人类化石
④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时空坐标意义
⑤不仅在时间上分别与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相当
⑥而且在空间上分别位于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的南方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⑤⑥④③②
C:③④①⑤⑥②
D:③②①⑤⑥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①的“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放句首,故排除A、B。⑤的“不仅在时间上”、⑥的“而且在空间上”与④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时空坐标意义”构成因果关系,这三句顺序为⑤⑥④,据此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6、【言语理解】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可知,A项“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的表述与此不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可知,原文说的是“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而非“长期记忆”,B项偷换概念。
由文段“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可知,C项“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偷换概念,应是“运算速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
7、【言语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学”,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下面属于“不教”的一项是:
A: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B: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的自己去探索
C: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D:学习自主研修,自求解决
正确答案:D
解析:“教是为了不教”中“教”包括教学的目的、要求、方法等一系列以教师为主的行为;“不教”是“教”的结果,是说学生不再需要教师的教而能自主学习、自求答案。A、B、C三项都是围绕“教”说的,只有D项是从“不教”的角度讲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5题
8、【言语理解】说起中国历代典籍的数量,过去人们常常习惯用“________”来形容。这既表明中华文脉之绵长、积累之深厚,也显露出我们对传世古籍的数量没有做过精准的统计,只能用一些________的语言来描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富五车 粗略
B:浩如烟海 模糊
C:汗牛充栋 平淡
D:数不胜数 主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是用来形容中国历代典籍的数量之多。A项“学富五车”指读书多,学问大。主语通常为人,不能用于形容书籍数量,排除。第二空,由“我们对传世古籍的数量没有做过精准的统计”可知,我们不清楚传世古籍的具体数量,只能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大概描述。“模糊”指不清楚,不分明。填入符合文意,当选。C项“平淡”指平常,没有曲折。不符合句意,排除。D项“主观”指不根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偏见。对古籍数量的统计只是大致的估算,而非随便猜测,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5题
9、【言语理解】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削弱一部分人获取利益的权利和机会。这就难免使深化改革举措引起反弹,产生阻力。然而,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勇往直前。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改革已进入关键时间
B:既得利益者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因素
C: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D:深化改革就要去触动利益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深化改革必然触动既有利益格局,从而引发阻力。然后以“然而”转折,说明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勇往直前。由此可知,文段说的是克服阻力深化改革的问题,选项中围绕“深化改革”展开的只有D,故当选。
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C项“本质”这一说法无法得出,且不是论述重点。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10、【言语理解】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完善,涉及整个行业的________布局,即港口、码头、火车、汽车、集装箱转运站等点、线、面的全方位结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间
B:规划
C:整体
D:区位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港口、码头、火车、汽车、集装箱转运站等点、线、面的全方位结合合”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感,四个选项中这种立体感体现最为明显的应该是“空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