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对上述文段主要信息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B: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能预报沙尘暴
C:我国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不包括对沙尘暴的预报
D: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改变了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提取主干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引入……,包括……)研制了‘嵌套网络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只有A项提及了“沙尘暴预报系统”,当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________;需要体制变革的________,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砥砺 激励 释放
B:
磨砺 激发 施展
C:
竞争 鼓励 发展
D:
磨合 鼓动 绽放
正确答案:A
解析:
阅读文段和选项,第一空辨析略难,暂不做选择。先看第二空,“鼓励”多用于形容对某个人的激发、勉励。“鼓动”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二者用在这里均不恰当,排除C、D。
第一空,“砥砺”指磨练锻炼,也可表示相互之间勉励;“磨砺”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与“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搭配,“砥砺”更恰当,排除B。
第三空,“释放活力”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1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3、【言语理解】古代中国数秘术与古希腊数秘术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解象,后者侧重数术。中国的数秘术后来发展成了更具方法论意义的宇宙形而上学,与算术渐行渐远、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分道扬镳
C: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的是古代中国数秘术后来发展成了宇宙形而上学,与算术的差别越来越大。“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二者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A、C。
“分道扬镳”和“背道而驰”词义相近,但前者强调的是原本在一起的双方因志向、目标不同而分开了,各走各的路;后者就两个事物而言,强调的是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中西方数秘术的起源有相似性,但后来在发展、研究方向上的差异越来越大,用“分道扬镳”形容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2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4、【言语理解】井盖夺命事件在多个城市发生,白岩松在节目中质问:难道这样一件事也需要总理来管吗?问得好!往再深一层说,中央或者国务院的确管不了那么多井盖或者类似的事儿,但管得了管井盖类似事儿的层层官员,一定要让撤职和任职一样成为常态,谁该管没管就撤谁,永不再用。
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中央领导和部门应严查井盖夺命事件责任人责任
B:井盖管理问责应该成为常态
C: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问责应该常态化
D:井盖夺命事件中国家管理层负有追责责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井盖夺命事件这一问题。然后给出对策,指出虽然中央领导管不了那么多井盖事件,但管得了管井盖类似城市公共设施的层层官员,因此要落实对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者的问责,并将这种问责常态化。C项描述与文意最相符,当选。
A、B、D三项还停留在井盖夺命事件本身,没有上升到公共设施管理这一问题。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3题
5、【言语理解】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这其中也包括着另外一重意思,即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法律与政治两者之间具有先天的联系。经典的法学家其实都是政治哲学家。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他们关于法与法律的见解往往是在对非法律问题的探究中引申出来的。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
B:探讨法律问题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变迁,这样才能使法律真正获得发展
C:法律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紧密关系还表现为社会变迁影响法律的发展
D: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主要是如何运用法与法律影响政治、改造社会
正确答案:B
解析:原文只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由此并不能推出“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A项错误。C项“社会变迁影响法律的发展”的内容文段没有涉及,属无中生有。D项文段只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由此得不出这便是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问题。由“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可知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①“道”在何方?它绝对不是佛祖在菩提树下的苦思冥想,也绝不是闭门造车
②学习者一旦进入一定的境界,就会发现学习的无非是顶层设计
③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一定是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社会属性成熟到极致的状态
④这必定是要通过社交型学习来实现的
⑤一个人如果远离社交,那么他不是狼孩,便是梵·高
⑥学会了千变万化的技法,最终求的是一个“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②③⑤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⑤④②⑥①
D:⑤③②⑥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⑥以“道”结尾,①以“道”开头,二者构成顶真结构,顺序应为⑥①,排除A。④以“这”开头,分析可知,“这”指代的内容并非⑤、①的内容,而是③句的“天人合一”,由此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7、【言语理解】具有“边缘型状态”的人往往缺乏________的自我认知,没有相对明确的自我形象。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非常自信,似乎是全能的存在;有时候却又觉得自己好像虚弱无力,________,非常自卑。在“边缘型状态”的人身上,这种转变往往是突然而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面 弱不禁风 深刻
B:清醒 无所作为 离奇
C:完整 无足轻重 彻底
D:稳定 一无是处 剧烈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可知,具有“边缘型状态”的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知,缺乏稳定性。“全面”和“完整”均强调的是整体性,与句意不符,排除A、C。第三空,“离奇”指不平常;出人意料,通常用来修饰情节、故事等。由句意可知处于“边缘型状态”的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这种转变应该是合理的,并不会觉得“离奇”,排除B。“剧烈”指猛烈,填入此处用以形容“边缘型状态”的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知因而他们会出现“突然而剧烈的转变”恰当。验证第二空,空缺处词语与“虚弱无力”“非常自卑”构成并列关系,表达对自己的否定,不自信。 “一无是处”指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0题
8、【言语理解】人们常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大运河比作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智能之河。那是因为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它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风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积淀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记录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丰富信息。它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有人称它是一个“魂”。
题干中它所指的“魂”是:
A:黄河
B:大运河
C: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D:母亲河
正确答案:C
解析:C。解析:由“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和“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可以判断出“它”是指“大运河”,“大运河”指的“魂”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以房养老”的前提是手里有房,一般来说,手头有两套以上房产的人可能更会考虑“以房养老”。而从观念上看,中青年人更易接受,他们应该是未来“以房养老”的潜在群体。但近年来房价非理性上涨已经大大超出很多人的承受能力,有些甚至到60岁都还不完房贷。养房都成问题,更别说以房养老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仅有一套房的人不会考虑“以房养老”
B:60岁以下的人不会考虑“以房养老”
C:“以房养老”在现阶段适用人群较少
D:推迟退休年龄或可推动“以房养老”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考虑“以房养老”的人群一般手里至少有两套房子,且从观念上看,中青年人更易接受,接着以“但”作转折说明由于近年来房价非理性上涨已经大大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养房都成问题,更别说“以房养老”了。也就是说“以房养老”在现阶段适用人群较少。A、B两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10、【言语理解】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C:蜡没有达到普遍使用
D:蜡燃烧时间不长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可知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故排除C项。由文段第二句话中“燃烧时间也更长”可以将D项排除。根据末句“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可知B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