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04

发布时间:2022-09-24 1:25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在圆明园被烧毁之前,气势最为恢宏的是长春园和绮春园,圆明园因为此二园被称为“万园之园”。但与欧洲石式建筑不同,此二园中古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火烧后主体部分就荡然无存,只剩下台基及夯土层。如今,原来并不如前二园出名的大水法因为采用石材而保留下来,现在反而成了园中最胜之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

B:砖木结构建筑不易完整保存的原因

C:圆明园遗址保护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D:“大水法”成为圆明园胜景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说圆明园中气势最恢宏的“长春园”和“绮春园”因为采用砖木结构,在被焚烧之后才会荡然无存;接着引出,之前并不出名的“大水法”倒因为采用石材在焚烧后留存了下来,成了园中最胜之景。
A项“中西方建筑”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圆明园。B项也脱离了“圆明园”这一对象。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说法符合文意,当选。
文段说明的是“大水法”成为圆明园中最胜之景的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4题

2、【言语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也面临着骑乘时安全、便捷、行动多样性等各种因素难以兼顾的难题,为此曾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如古罗马人把马鞍四角的鞍鞒大幅垫高,来固定骑手在马背上的位置,古波斯人则用绳带把骑手双腿固定到马鞍上。但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功能全面、使用安全的马镫显然更加完美地解决了痛点,受到广泛欢迎,能够很快取代当地原有的技术。在中世纪伊斯兰史料中,马镫也被称作“中国鞋”,彰显出人们对这一发明源产地的认可。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马镫因便捷、安全、灵活广受欢迎

B:马镫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技术

C:古罗马和古波斯人对马镫进行过改良

D:伊斯兰地区曾把马镫称作“中国鞋”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可由“但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功能全面、使用安全的马镫显然更加完美地解决了痛点,受到广泛欢迎”推断出来,排除。
B项与原文不相符,“丝绸之路”无中生有,当选。
C项与原文相符,由古罗马人和古波斯人对马鞍的改良以及常识可以推断,在引进马镫之后,古罗马和古波斯人会根据自身特点改良马镫,排除。
D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在中世纪伊斯兰史料中,马镫也被称作‘中国鞋’,彰显出人们对这一发明源产地的认可”推断出来,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3、【言语理解】近年来,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此前,广州作为全球重要的商贸中心,更多是汇聚全球的货物流、人流。而广州现在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打造,则旨在汇聚更重要的资金和智力(技术)要素,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端要素配置枢纽。同时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加速优化。在原有汽车、日化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两端”产业——“终端产业”和“高端产业”正被引入广州,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从而补上了这座城市长期存在的产业短板。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广州顺应全球产业大势的自我变革

B:广州产业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C:广州未来经济体系建设

D:广州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广州经济正经历一次深刻转型,接着从城市定位、产业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广州的转型方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广州的这次经济转型。
A项中的“自我变革”是“转型”的同义转述。
B、C、D三项均概括不全面,与文段主要内容不符,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9题

4、【言语理解】从高层决心和公众自觉方面看,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不断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更有所作为,这是无可争议的重头。同时,作为每位公民却可做到少些抱怨,多些从自身做起,比如不放鞭炮,多乘坐公共交通等等。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每位公民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B: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与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C: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

D:政府与公民都已经开始积极投身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从高层决心和公众自觉方面看,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不断加快”,接着分别指出在大气污染治理时政府和公民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综合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B项表述正确。A、C两项均只论及其一,不够全面,排除。D项“都已经”表示已然,与文段中“需要”“可做到”表达的倡议未来如何做的时态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5题

5、【言语理解】富人有富人的忧愁,穷人有穷人的快乐。立业和成功,是诸多人的幸福理想;生活幸福,工作幸福,则是每个人的平常愿望。幸福密码,似乎像账户密码,一般人都有,但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用心才能体会。
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A:富人和穷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感觉

B:实现平常愿望也能让人感觉幸福

C:幸福与每个人的感受有关

D:物质支撑的幸福才更加恒定持久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富人有富人的忧愁,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幸福密码……一般人都有……只有自己用心才能体会”可知,幸福与物质无关,D项与作者观点不一致,其他选项均可以由文段信息得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38.中国出现了儒教等传统文化      的动向。部分官员也      传统文化,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国外媒体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追求心灵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兴起 学习 寄托

B:回流 审视 安详

C:异动 记忆 完善

D:复兴 重视 充实

正确答案:D

解析:儒教等传统文化在封建社会曾经极度繁盛,后经一系列的运动,传统文化走向衰落。本段意在介绍社会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开始兴盛起来,所以第一空应选“复兴”。由第二句“部分官员……把孔子的一些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可看出,这是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

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

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

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话题,接着介绍了在人类进程中,科学普及曾遇到的难题,然后说明这一难题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得到解决。“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为文段的重点句,A项与此相符。B项论述科学普及曾遭遇的困难,未涉及问题的解决,非重点。C项仅提到紧密联系社会这一项,不具概括性,且“切入点”文段未提及。D项也仅对应科学普及得到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具概括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2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7题

8、【言语理解】

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学不会发声,没有模仿所听到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说话而言必不可少。但近日,研究者表示,灵长类动物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因为它们会等待对方呼喊结束再发声。如果这种技能是后天习得的,那么它更接近人类的类似技能,因为婴儿是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学会这种技能的。这一发现或可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更好地分析人类交往的方式

B:

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

C:

更好地解决人类交流的障碍

D:

更好地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除了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备说话必备的能力,然后以“但”引出研究者的最新发现——灵长类动物具备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的技能,而人类的类似技能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会的。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这一发现意义的阐述。对应文段中出现的“发声”“说话”“学语”等词汇可知,科学家的发现应与“语言”相关,即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呼喊、发声技能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B项正确。
A项“人类交往的方式”、C项“人类交流的障碍”文段均未涉及,排除;D项“人类文明的起源”范围过大,脱离了发声、语言这一范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学问是每每互相关联的,读一本有趣的书,必定由一问题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引导你去找其他书,如此循序渐进,积淀融合,自然可以________,融会贯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

B:升堂入室

C:遐迩闻名

D:集思广益

正确答案:B

解析:“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升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遐迩闻名”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由“如此循序渐进,积淀融合”可知,“升堂入室”最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10、【言语理解】设计师让新的梦想世界有了创建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中,商品被视为唾手可得的魔法物品,而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正是这些设计师们,赋予这些商品流线造型的一体化塑料外壳,将它们各不相同、不规整的零部件隐藏了起来。无数技术复杂的产品被强烈统一的视觉特征转化为艺术品,产品的操作流程也全都被掩盖了,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由于利用模塑制造成型,塑料产品往往呈曲线形态,殊不知竟然因此助长了流线型风格的热潮,并使之成为现代时尚的同义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设计师利用塑料使产品成为艺术

B:时尚和工业化共同催生塑料产品

C: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应有机结合

D:工业化产品需靠设计获得生命力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设计师赋予商品流线造型的一体化塑料外壳,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品,因此助长了流线型风格的热潮。“设计师”“塑料”“艺术品”是文段的关键词,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A。
B项未提到“设计师”,C、D两项未提到“塑料”,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0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