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372

发布时间:2022-09-17 16:10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如果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社会最终就会陷入动乱的状态,富人致富的条件和享受财富的环境就会发生改变,这对富人来说,是“不合算”的。而穷人集团如果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就会使生产成本过高、投资收益太低,导致没有人再投资,就业无法增长,多数穷人的状况无法实现根本的、长远的改善,最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
据此,可以推出:

A:如果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或者穷人集团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B:如果社会不陷入动乱或不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或者穷人集团不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或者富人集团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

C:如果社会陷入动乱并且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一定是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而穷人集团又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D:如果社会陷入动乱或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则一定是富人集团拒不进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转移,或者穷人集团又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理:①富人不进行收入转移→社会动乱;②穷人对社会福利要求过高→社会停滞。
A项,该项前件否定了①或②的后件,但该项后件否定了①的前件或肯定了②的前件,违背了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无法推出。
B项,该项前件否定了①或②的后件,且项后件否定了①或②的前件,符合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可以推出。
C项,该项肯定了①和②的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D项,该项肯定了①和②的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进士:状元

A:河水:海水

B:银河:天文

C:学位:博士

D:宪法:民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进士中最好的名次是状元。
A项,河水和海水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银河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学位中最高的是博士,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宪法和民法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5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7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2题

3、【判断推理】微捐是指人们把日积月累、零散攒的钱捐助出去的一种慈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微捐的是:

A:某店老板在柜台前放了一个零钱捐助箱,每到年底就将箱中的钱捐给红十字会

B:小李近10年来一直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300毫升,他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C:大学生小张业余时间做钟点工,所得钱款一部分用来交学费,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

D:小毛在某电视台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将多年积攒的5000元压岁钱捐了出去

正确答案:B

解析:微捐定义的关键信息:把日积月累、零散积攒的钱捐出去。
A项,零钱捐助箱,符合微捐的定义。
B项,献血明显不符合定义。
C项,把做钟点工攒的钱捐给希望工程,符合微捐的定义。
D项,把多年积攒的压岁钱捐出去,符合微捐的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4、【判断推理】信息仿生是指利用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内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研制具有类似生物系统功能的技术系统。
以下属于信息仿生的是:

A:潜水艇模仿鱼类

B:迷彩服

C:蛛丝

D:电子蛙眼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息仿生的定义要点:①利用生物体;②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③研制具有类似生物系统功能的技术系统。
A项,模仿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并非模仿生物的信息传递、接收、存储、加工及其机理,不符合要点②。
B项,模仿的是生物体的外观,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与仿生无关,不符合定义。
D项,电子蛙眼模仿的是蛙眼仅对移动物体产生反应的成像传输原理,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4个人玩游戏,在每张纸上写出1~9中的一个数字,然后叠起来,每人从中抽取2张,然后报出两数的关系,由此猜出剩下没有人拿的那个数字是多少。
已知:Ⅰ.A说他手里的两数相加为10。
Ⅱ.B说他手里的两数相减为1。
Ⅲ.C说他手里的两数之积为24。
Ⅳ.D说他手里的两数之商为3。
由此他们4个都猜出了剩下没有人拿的那个数字,这个数字是:

A:5

B:6

C:7

D:8

正确答案:C

解析:由Ⅲ可知,C手中的两数只能是3、8或4、6;假设C手中的两数是3、8,由Ⅳ可知,D手中的数字只能是2、6;再由Ⅰ可知,A手中的数字只能是1、9;继而由Ⅱ可知,B手中的数字只能是4、5;所以剩下的数字是7。假设C手中的两数是4、6,由Ⅳ可知,D手中的数字只能是1、3或3、9,即D手中的数字必有3和1、9中的一个;再由Ⅰ可知,A手中的数字只能是2、8;则不可能满足条件Ⅱ。因此剩下的数字只能是7。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的是:

A:王某趁张某不备,抢走其价值10000元的背包

B:洪某在火车上将安眠药注入饮料罐让张某喝下,趁其昏睡盗走其现金10000元

C:李某夜晚入户盗窃,取走张某衣服中的5000元现金。张某被惊醒,李某持刀威胁张某后携财物逃走

D:张某欠刘某5000元不还,刘某将张某骗至家中,威逼张某交出其银行卡并说出密码,刘某到银行取走10000元后,将张某放回

正确答案:A

解析:抢劫罪的定义要点:①目的:非法占有;②手段: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办法;③结果:强行获取公私财物。
A项,乘人不备抢走背包,并未对他人的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不符合要点②。
B项,将安眠药注入饮料罐让张某喝下,是对其人身采取其他办法使其昏睡,符合要点②;盗走现金10000元,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C项,持刀威胁张某,是对其人身采取暴力威胁,符合要点②;将张某衣服中的5000元现金取走,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D项,威逼张某交出银行卡并说出密码,是对其人身采取暴力威胁,符合要点②;取走张某银行卡上的10000元,符合要点①③。该项构成抢劫罪。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7题

7、【判断推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正确答案:B

解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达的是惜时的思想,劝诫人们要奋斗。  
A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含义是:把虚假的当作真实的,真实的也是虚假的,虚假的也是真实的;把虚无的视为存在的,虚无的也是存在的,存在的也是虚无的。体现了真和假、有和无之间的关系,并非表达清醒之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的是自信的思想,劝诫人们要豁达。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C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含义是: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体现了再卑微的人都能有美丽的人生,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表达的是自豪而非自我,也并非劝诫人们要认真。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含义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并非劝诫人们要谨慎。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8、【判断推理】下列哪两个部门不可能依次安排在庚字楼和辛字楼?

A:人事部、研发部

B:财务部、法务部

C:法务部、销售部

D:研发部、财务部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根据条件(2)可知,生产部只能安排在己字楼;根据条件(3)可知,法务部和销售部依次安排在壬字楼和癸字楼,则与条件(1)矛盾。不可能成立。  
代入B项,根据题干条件可得排列顺序为: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法务部、研发部、人事部。可以成立。  
代入C项,根据题干条件可得排列顺序为:研发部、人事部、法务部、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最后两个部门可以互换位置)。可以成立。  
代入D项,根据题干条件可得排列顺序为:法务部、销售部、研发部、财务部、生产部、人事部(开头两个部门可以互换位置)。可以成立。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109题

9、【判断推理】有人认为,每年的考研人数反映了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为如果当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会使更多人选择读研作为缓冲,导致考研人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无法有效削弱上述观点?

A:在职考研的非应届生比例越来越大

B: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

C:研究生的招生总量逐年增加

D:大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都会考研、找工作两手抓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如果当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会使更多人选择读研作为缓冲,导致考研人数增加”,得出考研人数反映了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A项,指出在职考研的非应届毕业生比例越来越大,说明不能根据考研人数来判断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削弱了题干观点,排除。
B项,指出选择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但与考研人数是否能反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关,无法削弱题干观点。
C项,指出考研人数增多可能是受招生总量增加的影响,而非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即考研人数并不能反映就业情况,削弱了题干观点,排除。
D项,指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会考研、找工作两手抓,说明考研人数并不能说明就业情况,削弱了题干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是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
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
乙说:“我们四个都没有偷吃糖果。”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
丁说:“我没有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正确答案:A

解析:甲和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则丙和丁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由丁的话为真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所以丁的话为假,丙的话为真,则丁偷吃了糖果,乙没偷吃糖果,即有人偷吃了糖果,甲的话为真,乙的话为假。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97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