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自然界中,组成强子的夸克之间趋向于强作用力的平衡,要想彻底打破这种平衡,用目前的高能加速器还不足以实现;在原子中,运动中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在生物运动中,生物体内的各种运动也具有平衡的趋向,维持代谢的平衡是生命能够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领域中,生活关系有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必然趋向。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任何事物、要素和运动形式都具有自身趋向平衡的本性
B:任何事物都处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的系统中
C:任何运动存在的不平衡都源于事物内部趋向平衡的运动
D:任何事物或要素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趋向一种新的平衡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两个层面入手,介绍了事物内部具有的平衡趋向的本性。A项概括恰当,当选。
B项的“外部平衡”文段未涉及,排除。文段围绕“平衡”展开,“运动不平衡的根源”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C。D项的“都可以趋向一种新的平衡”表述绝对,文段只是说“具有平衡的趋向”,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5题
2、【言语理解】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
B: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
C: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
D:批评政府不能靠煽动民众情绪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论点“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其后以具体事例展开论述,佐证此论点。C项“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与论点符合,当选。
A项说法无误,,但不是文段的论述重点。B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3、【言语理解】研究人员表示,忆阻器被植入人体内后,可以执行体征________、疾病________、伤口愈合跟踪,并能够将信息无线传送给医生或患者,以便于采取后续措施。实验证实,可降解忆阻器可读写数百次,在干燥情况下,信息可储存3个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监测 预警
B:监控 预防
C:监视 预报
D:监管 预测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忆阻器被植入人体后,可对体征情况进行实时了解。“监测”指监察并检测;“监控”指检测并进行控制;“监视”指从旁监察注视;“监管”指监督管理。根据下文“将信息无线传送给医生或患者”可知,该仪器无法对身体体征进行改变、处理,故排除B、D。
第二空,“预警”除预报的意思以外,还有示警之意。在发现疾病的同时及时提醒,更符合这款仪器植入体内的目的。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命与运________如骨肉之不可剥离,然而倘作理性研究,________医学上的生理解剖,________需先就骨论骨,就肉论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 如 也
B:必然 同 则
C:固然 同 也
D:固然 如 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必然”指事理上确定不移的(跟“偶然”相对)。“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由后面的“然而”可知,此处填“固然”更恰当,排除A、B。
第二空,“医学上的生理解剖”是对前文“理性研究”所举的例子,故用“如”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________大多是零散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________,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解释 升华
B:阐述 映射
C:感受 解读
D:概括 延伸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读出音乐般的美妙”“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都是科学家关于科学美的论述。科学家并未解释什么是科学美,只是说明自己体会到这种美,排除A。“感受”“概括”与“零散的”不搭配,排除C、D。“阐述”指论述。填入符合题意。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反映,“映射”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门槛低、读者广泛、方便快捷,是互联网平台备受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在新技术、新平台的带动下,一批“草根诗人”以及“网络诗人”有了尽情展现的平台。精致页面、真人朗读、动听配乐、专家评论,共同为读者提供立体化且直观可感的诗歌体验。每晚一首诗的推介模式,正在成为若干中国人新的夜生活。许多诗歌平台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订阅量,即使大多数人都看不懂。某些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一句广告语也可能是诗,一个策划文案也可能是诗,诗已经不仅仅是精神生活的配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互联网对诗歌的影响
B:诗歌平台的推介模式
C:大众对诗歌态度的变化
D: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互联网平台“门槛低、读者广泛、方便快捷”的三个特点使其备受诗人青睐;接着指出互联网上为读者提供了立体化且直观可感的诗歌体验;最后指出互联网使得诗歌的推介模式、订阅量和诗歌的表现形式都更为丰富且吸引受众。因此,这段文字主要是在介绍互联网对诗歌的影响,A项概括恰当。
B项的“推介模式”概括不全面,C、D两项均未提到“互联网”这一影响因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
7、【言语理解】菩提树具有易成活、寿命长、小枝萌发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等特点。一颗颗金黄色的小小菩提树种子数十年之后竟能长成那样一株让人仰天而望的参天大树,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菩提树在佛教的观点看来,是觉悟之树、大智大德之树,是佛教指定的“圣树”。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有禁止砍伐菩提树的习俗。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有时会看到菩提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的线绳,那是佛教信徒们的祈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菩提树的生物特性
B:菩提树的观赏价值
C:菩提树的佛教信仰
D:菩提树的特性与佛教信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前两句介绍了菩提树易成活、寿命长、小枝萌发能力强等特点,后三句说明菩提树是佛教指定的“圣树”,并以西双版纳佛教信徒们对菩提树的敬重、虔诚为例具体介绍了与菩提树相关的佛教信仰。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准确概括。
A、C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观赏价值”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言语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B: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
C: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
D: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现代农业污染防治的必要性,然后指出根据农业污染的特点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和进行“污染收费”,所以,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B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5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9、【言语理解】2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篮球巨星奥尼尔深受广大球迷所欢迎,因为他不仅球艺精湛,而且很幽默,给球迷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B:一篇文章只有当它不仅能够给人以心智的启迪,也能够给人以美的陶冶的时候,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
C: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在于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为个人自由充分的发展提供可能。
D:人们的内心都有漂泊的冲动和流浪的向往,渴望新鲜的感受和生命的奇遇,这是自由探索的力量源泉。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犯了句式杂糅的错误。“深受广大球迷欢迎”与“深为广大球迷所欢迎”两种句式应择一使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1)________,如今的大学里,似乎已经很少有这种因为一台电脑而生发出的虚荣与苦涩了。
(2)在各级部门都简化行政审批的当下,当地的一小撮办事员却还________让群众开具“奇葩”证明,这样的做法显然需要反思。
(3)回望光伏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些在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光伏巨头企业在经历了________的风光后,纷纷跌下“神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独辟蹊径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独辟蹊径 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2)句,句意是当地的一小部分办事员不顺应简化行政审批的形势,依然守着旧规则工作,含有贬义色彩。“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含褒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含贬义,符合句意和感性色彩,排除B、C。再看第(3)句,由“经历了……风光后,纷纷跌下‘神坛’”可知,题干说的是一些在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光伏巨头企业曾有过短暂的辉煌。“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后者填入符合句意,排除A。验证第(1)句,“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正好对应题干中的“如今”的境况。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