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358

发布时间:2022-09-14 20:53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在中国的一项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幸福感通常较低,而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群体幸福感通常都较高。由此可知,钱越多就会越幸福。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上述说法?

A:日本人的月收入比中国人高很多,但他们普遍没有中国人幸福

B:有很多月收入过万元的人都感觉不如低收入的人幸福

C:很多生意人也面临很大的失败压力

D:很多百万富豪选择了自杀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是“钱越多就越幸福”。
A项,由于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与中国人不同,其对钱多的感觉也可能与中国人不同,且“日本人”只是一个特例,削弱程度有限。
B项,很多月收入过万的人感觉不如低收入的人幸福,直接反驳了结论。
C项,生意人面临失败的压力,与结论无关。
D项,百万富豪自杀的原因不一定是不幸福,且百万富豪只是收入极高的一群人,代表性不够,削弱力度明显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2、【判断推理】

野生动物之间因病毒入侵会暴发传染病,最新研究发现,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无论气候如何变化,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

B:

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

C:

气温高低与野生动物患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气温越高患病风险越高

D:

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题干观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A项,指出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指出气温越高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也越高,说明气温升高会使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增加,可以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但“炎热气候”与“气温升高”并非同一概念,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

3、【判断推理】合成字是合体字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它原本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词组,但由于这些词语、词组在方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就把这些词语在讲究字形美观的前提下原封不动地组合成一个独有的汉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汉字根据其意思不属于合成字的是:

A:嘦,读作jiào,方言,“只要”的意思

B:氼,读作nì,古同“溺”,沉没,沉溺

C:覅,读作fiào,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要”

D:尠,读作xiǎn,意思是稀有的、罕见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合成字的定义要点:①原本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词组;②在方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③原封不动地组合。
B项,“氼”,“水人”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使用频率低,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是一个会意字。
A、C、D三项中的字都属于合成字。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88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3题

4、【判断推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是:

A:中国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B:中国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

C: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超越社会制度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价值观念分歧

D:中国愿意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正确答案:C

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定义要点: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A项,正确的义利观(以重义轻利为基础,为社会普遍群众创造价值,汲取较少的物质财富)和新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符合定义。
B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符合定义。
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全人类,因此也就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价值观念分歧,不符合定义。
D项,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5、【判断推理】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以上论述,可以推导出的是: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B: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中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D项由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或者被告是有罪的,或者他是疯子;如果他有罪,则他应该被处死;如果他是疯子,则他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如果证据不够有力,则被告不应该被处死。现知,证据不够有力。
那么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推知:

A:被告应该被处死

B:被告是有罪的

C:被告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

D:被告既无罪又不是疯子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干知:
①或者被告有罪,或者被告是疯子;
②有罪→应该被处死;
③疯子→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
④证据不够有力→被告不应该被处死。
已知“证据不够有力”,结合条件④,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可得“被告不应该被处死”。结合条件②,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可得“被告没有罪”。结合条件①,相容选言命题否定其中一个选言肢,可以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肢,可得“被告是疯子”。结合条件③,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可得“被告应该永远接受住院治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79题

7、【判断推理】1981年当全世界认为野生朱鹮已经灭绝时,在中国又重新发现7只野生朱鹮,现在国内朱鹮数量已达1617只,目前全世界的朱鹮都是由当年的7只繁育而来。由于近亲繁殖严重,朱鹮成为世界濒危鸟类中遗传多样性最低的物种。这会导致种群抗病率降低,患病致死率上升,尤其是抵抗禽流感等致命性疾病能力极低。
由此可推出:

A:朱鹮数量有明显上升,其灭绝风险进一步减少

B:遗传多样性对于朱鹮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C:近亲繁殖不利于物种进化,将遭到自然的淘汰

D:想要拯救朱鹮,务必要发展人工培育和养殖技术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近亲繁殖严重,朱鹮成为世界濒危鸟类中遗传多样性最低的物种;②遗传多样性低导致种群抗病率降低,患病致死率上升,尤其是抵抗禽流感等致命性疾病能力极低。
A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朱鹮自身生存能力仍然很弱,依然面临灭绝的危险,无法推出。
B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遗传多样性是决定朱鹮生存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可以推出。
C项,题干只说明近亲繁殖有诸多弊端,并未明确表示其不利于物种进化,也未指出会遭到自然淘汰,无法推出。
D项,题干未涉及朱鹮的拯救方法,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93题

8、【判断推理】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个体在做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面临的情境中属于双避冲突的是:

A:高不成,低不就

B:狡兔死,良犬烹

C:士可杀,不可辱

D:前有狼,后有虎

正确答案:D

解析:双避冲突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于两个不利事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
A项,“高不成,低不就”是指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但这两种情况并非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不符合定义。
B项,“狡兔死,良犬烹”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但这两种情况并非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不符合定义。
C项,“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只是表示一种临危不惧的决心,并非两种情况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不符合定义。
D项,“前有狼,后有虎”比喻进退两难,两种情况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不能被某地区的学校录用为教师。该地区的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任何一位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都可以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够使上述论证得以成立?

A:每一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的教学水平都是相同的

B: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是大学毕业生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的唯一条件

C:该地区师范大学历史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所有学生都能毕业

D: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该校历史系的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得出任何一位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都可以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题干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和“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之间存在跳跃,要使论证得以成立,需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B项说明了取得教师资格证是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的唯一条件,是题干推理成立所需的假设前提,否则如果取得教师资格证不是唯一的条件,还有其他录用条件的话,那么题干结论将不能成立,因此B项当选。A项论述的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的教学水平问题、C项论述的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能否毕业的问题、D项论述的是检验自己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问题,均与题干论述的能否在该地区被录用为教师这一话题不一致,均为无关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

10、【判断推理】过年期间,学校后勤处计划为所有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并安排文艺活动,一方面是想缓解留校学生过年期间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想为这些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后勤处此项计划的是:

A:留校学生大都买不起回家的车票

B:绝大多数学生过年留校都是因为科研活动十分繁忙

C:人手不足,文艺活动难以开展

D: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校提供的餐饭很难吃,宁愿在校外就餐

正确答案:A

解析:后勤处计划:为所有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饭并安排文艺活动。目的:一方面是想缓解留校学生过年期间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想为这些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A项,指出留校的学生经济上确实困难,则后勤处可以通过该计划为这些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支持了题干后勤处的计划。
B项,指出绝大多数学生过年留校是因为忙于科研活动,则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孤独,且也不一定经济困难,即后勤处的计划并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质疑了该计划。
C项,直接指出后勤处的计划会受到人手不足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展,质疑了该计划。
D项,指出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吃学校提供的餐饭而到校外就餐,即便后勤处为学生提供免费餐饭,也不会达到为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这一目的,质疑了该计划。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