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自然科学领域,那种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是清晰可见的,其进步发展史是一个旧理论不断被新理论扬弃取代、科学体系与科学思想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的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人文科学领域虽然也有知识体系与话语的新陈代谢与不断更新,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更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这使得人文科学的发展常常呈现为对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人类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为一个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过程
B: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是人文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C: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总是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D:人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呈现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呈现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发展序列的是自然科学。而人文科学突出的特点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和永恒性。D项混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历程的特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杭州勇敢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引发了无数人的钦佩与感动。这种钦佩与感动,其实是当代人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的________,是对真善美、对人性的美丽与高贵的一种________,是对社会更美好、更人性的一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渴望 追求 希冀
B:追求 渴望 希冀
C:希冀 追求 渴望
D:希冀 渴望 追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追求”常常与“真善美”“美丽与高贵”相搭配,由此排除B、D。
第一空,“希冀”指希望得到,“渴望”指迫切地盼望就像很渴的时候没水喝盼望得到水一样。相比之下,“渴望”的程度更深。对应句意可知,“对相互关爱、尊重生命”是一种深层次的、迫切的盼望,故填“渴望”。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5题
3、【言语理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了生活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这篇作品我选择了画身边的人,去表现一种最 但也最温情的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略 平实
B:违背 淳朴
C:脱离 熟悉
D:扭曲 普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可知,生活对于艺术创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强调的是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而不是不能“违背”或者“扭曲”生活。故排除B、D项。句意说选择“画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往往容易忽略。故第一空填“忽略”比“脱离”更合适,更契合句中“身边的人”的特点,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现象,用价格杠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正确应对生产要素供需的结构性变化。
对上述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B:价格机制是调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C:健全的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D: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强调了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接着指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及方法。故文段强调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即A。
B、C、D三项概括均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5、【言语理解】有学者认为,应该将个人数据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来规制,对个人数据信息使用进行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进而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进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这种治理方式并不影响和损害已经存在的私权例如隐私权和其他财产权等。
这段论述中未涉及的一项是:
A: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措施程序
B: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法制属性
C: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意义目的
D:个人数据信息治理的行政主体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措施程序”文段未涉及。
B项,由“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可推出。
C项,由“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可推出。
D项,由“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可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6、【言语理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政府“保护”的既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
B: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
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
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政府对工业的“保护”所产生的结果。D项的“促进作用”从文中无法推出,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将要________被海水淹没地区的人口,特别是长江下游河段,或者建造大坝保护地处低洼地区的沿海城市,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费。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________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最坏结果的发生,这在未来20年里更加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移 阻止
B:控制 避免
C:延缓 减少
D:安置 改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控制”“延缓”与“人口”搭配不当,排除B、C。
第二空,分析可知,文段说的是未发生的事情,用“改变”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8、【言语理解】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但同时由于商业运作和利益驱使成份的增多,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不可否认,体育很难脱离开社会背景而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发展体育不能违背这一重要初衷
B:现代体育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体育自身的消亡
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
D:体育对人类的作用因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减弱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体育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因为某些原因而背离初衷,一旦背离,体育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所以C项“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是文段的支持观点。A项认为发展体育的初衷是“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是细节性误导。B、D两项并非文段支持的主要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资源紧缺愈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虽然我国粮食连续第10年实现增产,但供需仍处于紧平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富裕,全国还有近一亿农村扶贫对象、两千多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众多的困难群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
B: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节俭
C: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D:能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对我国资源紧缺、粮食供需紧平衡、总体生活水平不富裕、存在众多困难群体等现实国情的描写,说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奢侈浪费”。B项的“节俭”是对不奢侈浪费的同义转换,当选。A、C、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作为主旨。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10、【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个人的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而且,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骚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A: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
B:我国个人受侵的后果并不明显
C:我国现行法律保护个人的名誉权
D:我国的个人隐私主要是通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是文段的中心句。后面的论述都是围绕具体的薄弱情况展开的。所以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有待完善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