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56

发布时间:2022-09-14 14:05     浏览量:22

1、【言语理解】在自然科学领域,那种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是清晰可见的,其进步发展史是一个旧理论不断被新理论扬弃取代、科学体系与科学思想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的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人文科学领域虽然也有知识体系与话语的新陈代谢与不断更新,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更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这使得人文科学的发展常常呈现为对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人类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为一个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过程

B: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是人文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C: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总是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D:人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呈现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呈现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发展序列的是自然科学。而人文科学突出的特点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和永恒性。D项混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历程的特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一帆风顺的旅途只能酿就________的思维,而人生中的________从来都是经历了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出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 捷径

B:一成不变 捷径

C:画地为牢 道路

D:中规中矩 道路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人生道路”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不经历颠簸与坎坷也存在。因此,填入句中不恰当,排除C、D。
第一空,“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墨守成规”侧重于不愿做出改变的主观意愿。一成不变”则侧重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由此可知,“墨守成规”填入更符合“思维”的特点,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一项好的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执行之所以不力,主要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手段和公开监督力度。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则是此番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对中国式浪费真正起到了遏制作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不仅提振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客观上也在节约资源、遏制浪费方面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如果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也像八项规定那样严格,“美丽中国”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B:强调执行制度要严格有力

C:宣传制度执行有力的典范

D: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然后以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为例,论述了制度执行要严格,才会有效果;最后以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执行再次强调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B项描述与此一致。A项是背景性信息,不能概括文段主旨。C项举党中央八项规定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严格执行制度的作用。D项脱离“制度执行”这一论述主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4、【言语理解】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发布了一批节水、节能、节油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
我国有关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有没有与世界接轨?

A:已经接轨

B:没有接轨

C:可能接轨

D:没有明说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原文中“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可知,题干中相关的一系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并且目前还加大了力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政策。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超过90%。到2012年,我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
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至2012年底城商银行民间资本参股占比超过50%

B:2012年我国GDP已超过60万亿元

C:2012年我国股票有效账户数已经过亿

D:201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接近2500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半数”可知A正确;由文段中“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可知C正确;由文段中“我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可知D正确;由文段中“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可知,2012年我国GDP为23÷43%<60万亿,B项“超过60万亿元”不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

6、【言语理解】日前,我认真拜读了一位老领导的回忆录,为他认真做事的态度而深深感动。他曾是一位县委书记,后来担任了市长,可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生产队的记分员。所谓记分员,就是负责记录队员每日工作情况的农民。这个在旁人看来“不起眼”的工作,他却十分喜爱,干得起劲。记分,一丝不苟,不偏不漏,客观公正,做到了让队长满意,让群众满意。因此,6年后被提拔为公社干部。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基层6年,为以后40多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段话对做好机关工作最主要的启示是:

A:要认真做好“不起眼”的小事

B: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C:要尽量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D:要以客观公正为准则做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读了老领导的回忆录后为“他认真做事的态度”而深深感动;后文阐述了老领导在做记分员这一“不起眼”的工作的过程中,干得起劲,一丝不苟,做到了让领导和群众满意,从而受到提拔的经历;末句由老领导在回忆录中的所写进行总结,即正是“小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可知,老领导的经历给做好机关工作最主要的启示是,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A项正确。B项未提到做事的态度,C、D两项未涉及“不起眼”的小事,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7题

7、【言语理解】大地春回,岭南世界姹紫嫣红,________常带朦胧烟雨,________时有料峭春寒,依然锁不住那勃勃生机,南国艳丽。读书品茗,林荫漫步,自然勾出一番醉人韵味,让人________顾盼频繁,________“不辞长作岭南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尤其 尽管 但是

B:尽管 尤其 尽管 但是

C:尽管 而且 不但 更是

D:不但 而且 不但 更是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依然锁不住……”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转折关系,“尽管”填入恰当,排除A、D。
第二空,由“常带”“时有”可知,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排除B。
后两空,“顾盼频繁”与“不辞长作岭南人”之间为递进关系,“不但……更是……”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38.千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蚣蛇,人楼居,揹而上,君曰‘千栏’”。《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是千栏形式。与其认为千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千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千栏居以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但与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下列关于“千栏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千栏居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属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

B:楼阁建筑应是居室向宫室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它的起源就是千栏居

C:千栏居不因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取名,而是因为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

D: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形制的建筑并不是一种房屋结构类型

正确答案:C

解析:解析:文段只是提到千栏居是一种“宫室形式”,并不能由此推出千栏居是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所以A项不合题意。文段提到千栏居“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并不能由此说明楼阁建筑的起源就是千栏居,所以B项不合题意。文段指出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而不是D项的“千栏居形制的建筑”,属于偷换概念。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工艺品的核心是严格的秩序与工序,“秩序”是它的美学原理,因此易于复制;艺术品倾注了创造者的创造与力量,或观念或爱意或人生哲学,“力量”或“力量的表达”是它的美学原理,因此不易被复制。
造成艺术品和工艺品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复制方式不同

B:创作手法不同

C:美学原理不同

D:制作流程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秩序’是它的美学原理”和“‘力量’或‘力量的表达’是它的美学原理”可知,造成艺术品和工艺品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美学原理不同。C项为两者有差别的根本原因,当选。
A项是产生的结果,并非原因。B、D两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

10、【言语理解】贾岛“推敲”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反复________。在平时,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__,情感还没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斟酌 必须 透彻 凝练

B:琢磨 必需 精确 凝练

C:琢磨 必须 精确 丰富

D:斟酌 必需 透彻 丰富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从词性上分析。“必须”是副词,指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空缺处后文已有动词“有”,排除B、D。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含糊”语义相对。“精确”指精密而准确,不能用来形容“思想”,排除C。“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意思与“含糊”相对,符合句意。验证第一空和第四空,“斟酌字句”“情感凝练”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