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561

发布时间:2022-10-24 18:48     浏览量:7

1、【判断推理】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的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
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

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正确答案:D

解析:情情的前半句“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与安安的话“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和“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均不可能同时为真,由于每人都猜对了一半,即安安的两个半句必有一真,所以情情的前半句必为假,则可推出情情的后半句为真,黄球在中间抽屉;进而可推出可可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安安的后半句为假,前半句为真,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8月第二周相比上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月份或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确认楼市完全回暖,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

A:炒房者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

B: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热情没有减退

D: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推出“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A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炒房者没有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但楼价还有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上涨,则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题干论证依然成立,不是必要假设。
B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充足,但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房价依旧还是会上涨,因此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题干论证依然成立,不是必要假设。
C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消费者对房子购买的热情减退,但炒房者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房价依旧还是会上涨,因此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题干论证依然成立,不是必要假设。
D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不会带动楼价的上涨,则不能用成交量的上涨推出房价调控压力大,题干论证不成立,是必要假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

3、【判断推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形成新旧两种政法话语与体制,两者相互寄生,斗争又合作。新政法体制的建立是通过寄生在旧政法体制之中逐步实现的,但随着新政法体制的逐步壮大并越来越具正当性,现在出现了反向寄生,即旧政法体制开始学会了新政法体制那套话语和做法,寄生在新政法体制之中,从之前的抵制转向了合作,甚至利用。
下列选项中,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新旧两种政法体制是在斗争中并存的

B:新旧两种政法体制相互独立,没有斗争,也没有合作

C:新旧两种政法体制的关系分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新政法体制寄生于旧政法体制;在第二阶段,旧政法体制寄生于新政法体制

D:新旧两种政法体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观点是新旧两种政法体制相互寄生、斗争又合作。
A项,指出新旧两种政法体制在斗争中并存,即两者的关系确实如题干所述,支持了题干观点。
B项,指出新旧两种政法体制相互独立,没有斗争,没有合作,说明两者的关系并非题干所述的那样,直接削弱了题干观点。
C项,指出新旧两种政法体制相互寄生,即两者的关系确实如题干所述,支持了题干观点。
D项,指出新旧两种政法体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未阐述两者的具体关系如何,无法削弱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4、【判断推理】七窍生烟:气愤

A:同流合污:腐败

B:哀鸿遍野:荒凉

C:琴瑟和鸣:恩爱

D:高雅脱俗:骄傲

正确答案:C

解析:七窍生烟形容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可以形容气愤。
A项,同流合污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不可以形容腐败,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不可以形容荒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可以形容恩爱,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高雅脱俗指高尚优雅脱离凡俗,不可以形容骄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95题

5、【判断推理】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年平均生产大豆200万吨左右。同时,还利用国外的耕地、国外的农民,继续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或免除关税,年平均进口大豆5800万吨左右。更多利用国外的资源来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以上论断基于下列假设,除了:

A:大量进口粮食不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

B:大量进口粮食损害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

C:政府相关部门对进口粮食严把质量关

D:进口粮食的价格能被国内群众所接受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论由“我国利用自己的耕地生产粮食,同时还利用国外相关资源进口粮食”,得出结论“更多利用国外的资源来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A项的大量进口粮食不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C项的政府严把质量观、D项的进口粮食价格能被国内群众接受,都可以支持“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一结论。
B项,如果把“损害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作为前提假设,就得不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的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59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8题

6、【判断推理】红颜:蛾眉:女性

A:襁褓:垂髫:幼儿

B:花甲:耄耋:老人

C:四海:八荒:天下

D:婵娟:玉盘:月亮

正确答案:D

解析:红颜和蛾眉都可以指代美丽的女性。
A项,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幼儿指一至六周岁的孩子,襁褓和垂髫均不能指代幼儿,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十至九十岁,两者都是特指某个年龄段的老人,而不能泛指老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四海和八荒均意为天下,三者是全同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婵娟和玉盘都可以指代皎洁圆滑的月亮,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长寿:年龄

A:时间:速度

B:距离:长度

C:炎热:温度

D:举止:风度

正确答案:C

解析:长寿形容年龄比较大。
A项,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长度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炎热形容温度比较高,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风度指美好的举止,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8、【判断推理】甲、乙、丙三个球,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一个是黄色。丙比黄色球大,甲和蓝色球不一样大,蓝色球比丙小。
据此,可以推出:

A:甲是红色,乙是蓝色,丙是黄色

B:甲是蓝色,乙是黄色,丙是红色

C:甲是黄色,乙是红色,丙是蓝色

D:甲是黄色,乙是蓝色,丙是红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甲和蓝色球不一样大”和“蓝色球比丙小”可知蓝色球只能是乙。由“丙比黄色球大”可知丙是红色球,则甲是黄色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

9、【判断推理】如果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那么今年的农作物就会减产,并且农民的收入会降低。但是,多项证据表明,今年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
据此,可以推出:

A: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

B: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或人们抗旱不力

C: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人们抗旱有力

D: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且人们抗旱有力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本题中前件是“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后件是“农作物减产且农民收入降低”。由“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即否定了后件,则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者人们抗旱有力”,即C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某调查发现,患抑郁症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122分钟以上,而没有患抑郁症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59分钟。有人提出,玩手机可能会影响情绪,使用手机的时间越多,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以上结论?

A:长时间玩手机,尤其是睡前玩手机,可能会造成睡眠时间的不足,而导致情绪容易出问题

B:长时间玩手机,会接触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不能及时处理,易造成情绪低迷、烦躁和疲劳,增加抑郁风险

C:人把过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手机上,必然和现实中的人接触减少,逃避面对现实是抑郁的特征之一

D:长期玩手机的人,通常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和打游戏,而不是和朋友聊天,缺少人际支持是抑郁的风险因素

正确答案:C

解析:解析请观看直播解析课。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