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559

发布时间:2022-10-24 9:2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过去十年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而(       )这一切的基础——通信网络,在神州大地上实现了(       )式发展。

A:建造 飞跃

B:建造 跨越

C:缔造 飞跃

D:缔造 跨越

正确答案:D

解析:“建造”对象多为建筑;“缔造”对象为伟大的事业。句中说的是通信网络对当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影响。应选“缔造”,排除A、B两项。第二空,“跨越式发展”是经济专业术语,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20世纪中期,美国首先研制出淀粉型保水剂,在玉米、大豆涂层和造林中应用取得效果后,世界各国开始竞相研制。日本发展最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强吸水性树脂生产国。英国研制出防止土壤侵蚀和保证作物需水的防蚀聚合物和保水聚合物。法国研制出能吸收自身水500~700倍的“水合土”,用于改良沙特阿拉伯干旱地区的土壤结构。中国土壤保水剂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
对这段文字概括恰当的是:

A:各国竞相研制淀粉型保水剂

B:土壤保水剂发展越来越快

C:土壤保水剂在多国的研发与应用进展

D:中国土壤保水剂开发晚,但发展快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从美国研制出淀粉型保水剂入手,引出日本、英国、法国和中国在土壤保水剂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故文段主要讲的是多个国家研究和应用土壤保水剂的情况。C项表述正确,当选。
A项“研制”表述笼统,没有突出重点。B项没有突出“各国”。D项只涉及“中国”,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3、【言语理解】读《九叉》,就是在听一个特别能贫的十几岁小女子在耍贫嘴,又或者是在听单口相声,一不小心就笑得肚子抽筋、口吐白沫。——事实上当下北京作家群中,大都有这种“贫”的本事,如时下风靡的冯唐。而《九叉》之可喜,在于作者没有硬往里面塞进一些东西,她只是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小心思、小欢喜、小理想、小纯情、小期待,就像是对镜开屏的孔雀,一心一意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并且只给自己看。
作者被《九叉》深深吸引主要源于:

A:这部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B:这部小说内涵的丰富性

C:这部小说内容的纯粹性

D:这部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而《九叉》之可喜,在于作者没有硬往里面塞进一些东西,她只是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可知,文段作者认为《九叉》写得完全顺其内心,很自然,很纯粹,因此C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4、【言语理解】维护网络在线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________。首先需要加强监管。网络在线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互联网+教育”的新兴产业,怎么管、谁来管、管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尚待厘清。________是在立法等制度设计层面划定相关准入门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

B:至关重要 燃眉之急

C:刻不容缓 首当其冲

D:责无旁贷 重中之重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维护网络在线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很急迫或很重要。“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适用对象为人,此处对象是事情,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划定准入门槛这件事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排除C。“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燃眉之急”指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燃眉之急”语义程度过重。第二空后“在立法等制度设计层面划定相关准入门槛”说的是要办的事情,选“当务之急”更契合语境。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6题

5、【言语理解】

①交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感觉生活在“地球村”,空间成为虚拟符号或只意味着数字的变化

②正如有人指出的,“在城市消费时代,艺术的接受者与创造者都趋向于职业化”

③民俗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产生有明显地域性的文化,当地方性消弭时民俗也随之消失

④大众传播媒介使时空缩小,网络瞬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⑤即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长期养成的生存智慧失去了优势,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不复存在了

⑥一些传统民俗在当代被商家和政府征用,变成了量贩式的“工业产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⑥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④①⑥②

D:①⑤⑥②④③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从首句入手较难做出判断。通读题干所给句子,发现⑤以“即”开头,应是对其前一句内容的解释说明。⑤指出长期养成的生存智慧失去了优势,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不复存在了,与之对应的只能是③中的“当地方性消弭时民俗也随之消失”,故③⑤应前后相连,排除A、B、D。

验证C项,首先③⑤引出“民俗”的话题,并指出民俗随地方性消弭而消失;然后④①提出大众传播媒介、交通的高度发展使得时空缩小,地域性差异逐渐消失;⑥指出一些传统民俗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变成了量贩式的“工业产品”;②中的“职业化”对⑥中的“量贩式的‘工业产品’”进一步说明,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1题

6、【言语理解】没有什么是________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对于________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成不变 突发

B:循规蹈矩 特殊

C:按部就班 意外

D:千篇一律 临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不可能持续很久”可知,此处说的是生活是变化的,不会一直走运,也不会一直倒霉。“循规蹈矩”强调按照规则行事,“按部就班”强调依照道理和顺序做事。二者均不含不变之意,排除B、C。“一成不变”指固定不变;“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形式单调,毫无变化。A、D两项符合题意。
第二空,由“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知,此处所说的“情况”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形。“突发”指出人意料地发生;“临时”指暂时的,非正式的。结合句意可知,“突发”用在此处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9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7、【言语理解】大家都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眼光都被那些肉眼可见的植物所吸引了,完全忘记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其实是属于微生物的,而且它们的作用要比动植物大得多。举例来说,海洋吸收了大气中至少一半的二氧化碳,这一吸收过程非常复杂,有大量微生物的参与,但人类对它们情况了解得极少,因此也就很难预测它们会对气候变化做出怎样的反应。幸运的是,随着DNA测序技术的改进,科学家们终于开始进入这个神秘的微观世界了。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DNA测序技术在微生物观测中的应用

B:微生物在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

C:对生物多样性的重新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D:微生物的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尾句提到DNA测序技术的改进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进入微观世界,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具体介绍“DNA测序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即“DNA测序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B、C、D三项与末句话题无法衔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8、【言语理解】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剧中主人公看的一本书《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竟然卖到脱销。这种因读书镜头而使图书大卖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反观我国的影视剧,出现最多的镜头一定是吃饭和开会。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生活中压根儿就没有读书这个选项,非要在剧中表现读书也是难为编创人员了。从这个角度看,影视剧中读书镜头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A:影视观众的欣赏偏好

B:艺术创作的价值导向

C: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

D: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

正确答案:C

解析:末句的“这个角度”指的是前句的“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故影视剧中读书镜头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中读书的普遍情况,C项的“读书风气”概括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3题

9、【言语理解】互联网发展初期,传统媒体出于新闻传播和培育新渠道的目的________网络媒体进行转载,“拿来主义”成为各大平台的“潜规则”。但过去一年来,这个定律似乎正在被打破。网络媒体迎来内容创业的风潮,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抢眼,互联网内容付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支持 蔚然成风

B:允许 方兴未艾

C:默许 悄然兴起

D:同意 深入人心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后句的“潜规则”对应。“潜规则”指的是规章制度之外的不成文、不公开的规则。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对于网络媒体的转载没有明白表示许可,但是也不反对,即“默许”,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明确表示许可的意思,与“潜规则”不符,排除。验证C项第二空,“悄然兴起”所含的刚刚兴起的意思与“过去一年”也对应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5题

10、【言语理解】最近,四川万源市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个审批环节“全裸”,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风很快销声匿迹。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举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 
根据文意,对“公开”的价值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次公开,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

B:公开这一价值理念,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

C:公开这一价值理念,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

D: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都应当建立一种价值共识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说“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意即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而不是A项所说“此次公开,拓展了……”。A项说法错误,故当选。另外,此题D项设置得也不科学,应明确此处的价值共识指的是公开。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