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B:独善其身
C:独步天下
D:孤独求败
正确答案:B
解析: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独步天下:超群出众,无人可比。题意为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国家,而独自发展。四个选项中,只有B“独善其身”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地面装备中,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军用无人地面车辆、机器人、混合电动战车等。对使用油电混合驱动的地面战车来说,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不仅可以降低油耗,减少后勤负担,还可以提高战术车辆的机动力和生存能力。目前,多国军队都加大了混合电驱动战车、无人地面车辆、地面机器人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研发力度。不过,对大型地面装备来说,锂离子电池功率偏弱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还需要继续研发高比功率、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满足地面装备的任务需求。
根据这段文字,锂离子电池:
A:
在军事应用中具有广泛适用性
B:
在大型装备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C:
被各国作为新型电池大力发展
D:
是未来战场动力源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段说的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军用无人地面车辆、机器人、混合电动战车等”,并未说明锂离子电池在军事应用中具有广泛适用性。B项说法正确,可由“不过,对大型地面装备来说,锂离子电池功率偏弱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推断出来。C项说法错误,文段说的是“多国军队都加大了混合电驱动战车、无人地面车辆、地面机器人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研发力度”,而非“被各国作为新型电池大力发展”。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说明锂离子电池是未来战场动力源的发展方向。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5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50题
3、【言语理解】 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立
B:确立
C:形成
D:达成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中“建立”、“确立”可以和“关系”搭配,所以排除CD项。确立是在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后面“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选“建立”更合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B: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
C: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
D: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重点是第一句,阐述了根据汉字结构形态演变出了五种字体(书法艺术),说明汉字是书法艺术的造型依据。后五句则分别介绍了每种字体具有的形式上的美感特征。故文段强调的是字体(书法)的外在形式美与汉字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B项当选。A项“中国书法”的表述太过宽泛,未突出与“汉字形态”的关联。C项中的“笔力、笔势”和D项的“书写”文中均不曾提及。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5、【言语理解】据报道,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处于华北平原正北方。据调查数据和卫星图片分析,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流动沙地从1960年的2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50万亩,平均每年增多10万亩,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十年间年增21万亩,扩展速度惊人,比前30年扩展速度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逼近京津。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的频繁是导致浑善达克沙地急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迄今为止,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增至700多万亩
C:浑善达克沙地或许是造成京津沙尘暴的影响因素
D: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严重形势直逼京津城市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十年间年增21万亩,扩展速度惊人”可推出。
B项,由“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可知,原文是“增加”,而不是“增至”。
C项,由“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处于华北平原正北方”可推出。
D项,由“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逼近京津”可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6、【言语理解】①亚投行的成立,受益最大的是这些能够从亚投行获得建设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②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每年区域内国家都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
③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会从中受益,因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好了,能够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也会从国际贸易扩张中获益
④亚投行的发起,不管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读4个句子,④起统领文段的作用,再由③中“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知,之前先讲述了亚投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即②①,由此顺序为④②①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在音乐史中,十九、二十世纪出现了“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代表是贝多芬、门德尔松、舒伯特等大师。这类歌曲的典型特征是以诗入歌,以乐和歌。也就是说,这类歌曲的内容都是极其精美的诗作,而歌曲的钢琴部分已不再是简单的伴奏,而是歌曲整体的一部分。贝多芬极为准确地称之为“以音吟诗”。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艺术歌曲”的:
A:代表人物
B:主要特点
C:发展过程
D:审美价值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这类歌曲的典型特征是”可知,文段介绍的是“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8、【言语理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是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个别解决。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翻译实例的运用
B:翻译表达的困难
C:翻译经验的重要
D:翻译理论的体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说,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照模照样地表达,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接着说,这个指导思想如何贯穿,却没有现成的规律;然后说,因为原作语种的不同,限制了对这个指导思想的共同认识,再加上实例的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系统;最后又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翻译表达的困难。文段意在说明翻译表达的困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9、【言语理解】乡村与城市,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自有其不同的运作路径和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乡一样,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而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顺应不同的规律,走出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契合,自然、文化与历史和谐的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发展道路。从文明的演进看,我们不可以割断历史;从社会的变迁看,我们也不可能消灭乡村。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等同于农村城市化
B:建设美丽乡村要符合乡村的发展规律
C:建设美丽乡村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
D:建设美丽乡村是要考虑城乡差别化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可知,C项与文意相悖,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节目《华阴老腔一声喊》,吸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它源于生活,既接地气又创新出彩,________。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华阴老腔的魅力,传统音乐元素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失去光泽,它在现代音乐的包装下还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 熠熠生辉
B:风靡一时 赏心悦目
C:曲高和寡 美不胜收
D:喜闻乐见 大放异彩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它源于生活,既接地气又创新出彩,……”可知,此处主语为“它”,即《华阴老腔一声喊》这一节目,空缺处词语应描述这一节目的特点。“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与“既接地气又创新出彩”相悖,排除C。“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常用于“为……所喜闻乐见”的句式,不能直接说“节目喜闻乐见”,排除D。
第二空,由“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失去光泽,……还能……”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失去光泽”意思相反,含有光彩依旧的意思。“熠熠生辉”形容闪光发亮的样子,“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熠熠生辉”填入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8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