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政务公开中,公众本身________是被动的接受者,________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不仅 更
C: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强调公众是“主动的参与者”。故前两空之间应构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
A项,“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能表示“参与者”这一身份更重要,排除。
B项,“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更”后面的内容,填入恰能与后文的“只有……才……”对应,正确。
C、D两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二者明显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2、【言语理解】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体制中所受束缚与保护的程度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束缚少而保障多的群体会觉得体制公平,反之会觉得不公平进而要求变革。转轨过程的情况与此类似,某类群体摆脱的束缚多于失去的保障,甚至是只摆脱束缚而不失去保障,他们会拥护改革并认为它公平;相反,摆脱束缚少而失去保障多的,他们就会认为不公平而有可能反对改革。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A:改革有时会造成对某些群体的不公平
B:改革应该对所有群体公平一致
C: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能全都支持改革
D: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采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机制中觉得公不公平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的。紧接着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支不支持改革的问题。注意文段中的分号,分号前是拥护改革的群体,分号后是反对改革的群体,表达了D项“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的主旨。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房地产商,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房地产的。
此段文字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当外因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改变内因
B:朋友圈子是决定你生活方式的关键
C:人们的话题总是和朋友的工作紧密联系的
D:不同的朋友会为你营造不同的生活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三个“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说明短文所讨论的话题是不同朋友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环境,A项文中没有体现,B项“决定”一词文中没有体现,C项理解错误,其中“人们的话题”表述不对,应是“不同的朋友与自己的话题”。D项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主要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远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以上内容的主要意思是:
A: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深远感人,将知音获得的愉悦融合成一种人生内容
B:古琴是知音哲学的依托
C:古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知音的故事就是它的内涵之一
D:古琴艺术的价值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并且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展开,A项未提到“古琴”,首先排除;由“不只在于……也不限于……更重要的在于……”可知,文段的重点在“更重要的在于”之后,选项中与此最相符的为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5、【言语理解】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本身便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沙尘暴是生态失衡的一个表现,并不能起到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传统的创新观念引出另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创新观念,即创新可以不跳出框架,这样的创造力更强,更持久。选项中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创新的方法的为B项的“框架内的思维”。A项是“框架内思维有助于创新”的原因,非重点。C、D两项过于绝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7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7题
7、【言语理解】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的一片
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
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③②④⑤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⑥⑤①③②④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均以①或④结尾,①写的是残荷消逝,④写的是变成残荷,显然,①应排在④后面,故排除A、D。由②中的“虽然”和④中的“但是”可知,②④应排在一起,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________。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甘心情愿地成为娱乐的________,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捧 附庸
B:认可 陪衬
C:青睐 注脚
D:欢迎 随从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可知,此处的意思为文化需要依附娱乐生存,且文段对泛娱乐化的文化现象持否定态度。“脚注”指列在一页末了的附注,对某些名词事物加以解释,明显不合文意,排除C。“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陪衬”指作为衬托的事物。“随从”指跟从者,侍从者。三者虽然都是作为附属事物,但“附庸”程度最重,与文意最契合。
第一空,用“追捧”表达年轻人对“界面”阅读的态度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9、【言语理解】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认为,我们应该像重视“工具制造”一样,重视人类“控制用火”的历史。人类漫长历史演进,无处不有“火烧过的痕迹”——火覆灭历史的信息,也产生新的信息。对这一点,木构建筑传统悠远的中国,最有痛切而真实的体会。比如中国重要建筑物上方常有“藻井”构造,其上还多用荷、莲、菱、藻等水生植物纹式作修饰,就足证我国建筑史上对预防火灾与建筑安全之间的联系,认识是相当清醒和科学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知:
A:人类“控制用火”的历史源远流长
B:中国是被火烧毁木结构建筑最多的国家
C:从“火烧过的痕迹”中可以考证历史遗存
D:“藻井”上的水生植物纹饰用来护佑木构建筑的安全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文段前两句话可知,人类“控制用火”的历史是久远的,A项说法正确。
B项属于过度推断,文段只说明木结构建筑传统悠久的中国可以深刻体会到“火烧过的痕迹”的痛,不能推出中国是被火烧毁木结构建筑最多的国家,排除。
C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涉及通过“火烧过的痕迹”考证历史遗存的内容,排除。
D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到“藻井”上的水生植物纹饰的功用,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10、【言语理解】如果我们放宽视野,不难发现以同一性为基础的韵律原则在汉语文学之中是________的。宽泛意义上的“偶语”几乎是充盈整个汉语文章体式的“韵律结构”,不仅让语言具有内在的对称感与________感,而且也是文章气势的来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蔚为大观 融洽
B:信手拈来 愉悦
C:更仆难尽 和谐
D:无所不在 平衡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宽泛意义上的‘偶语’几乎是充盈整个汉语文章体式的‘韵律结构’”可知,以同一性为基础的韵律原则在汉语文学中是非常多、十分常见的,所填词语应体现“数量多、常见”之意。“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等词汇或材料丰富,能熟练运用。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B。
第二空,由“与”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对称感”语义相近,体现的是“偶语”这种“韵律结构”让语言所呈现出的特点。“融洽”指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两词均不包含对称之意,体现不出“偶语”让语言所呈现出的特点,不符合文意,排除A、C。“平衡”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填入与“对称感”语义相近。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