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在学校图书馆,只有出示院系开具的证明才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如果没有参加教授的课题组,院系就不会开具证明。小张最近因表现突出被李教授吸收进了自己的课题组。小王因个人原因在上星期退出了陈教授的课题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下列( )项一定为真。
A:小张现在可以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B:小王现在不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C:只要进入了教授的课题组,就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D:没有获得院系开具的证明,说明没有参加教授的课题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出示院系开具的证明→参加教授的课题组。
肯后不能肯前,A、C两项不一定为真。
否后则否前,B项一定为真。
否前不能进行有效推理,D项也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A、B、C、D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D说:“A、B、C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的衣服是蓝色的,D的衣服是绿色的
B:B的衣服是蓝色的,C的衣服是红色的
C:A的衣服是绿色的,B的衣服是红色的
D:D的衣服是绿色的,A的衣服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指出D说的是实话,由D的话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衣服是绿色的。只有B说的话提到了绿色,可以此为突破口。
假设B说真话,则B的衣服是绿色的,根据B的话可知C的衣服是绿色的,与只有一人的衣服是绿色的矛盾,所以B说假话,即C的衣服不是绿色的,因此C也说假话,根据C的话可知D的衣服是蓝色的。那么穿绿色衣服的人只能是A,所以A说真话,即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则B的衣服只能是红色的,而C的衣服是黄色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3、【判断推理】甲、乙、丙、丁、戊五人,其中两人是英语教育专业,两人是商贸英语专业,一人是英语翻译专业。五人中有两人找到了工作,并且他们的专业不同。
由此可以推出:
A:五人中未找到工作的来自不同的专业
B:五人中商贸英语专业的至多有一人未找到工作
C:五人中找到工作的人一定有来自商贸英语专业的
D:五人中未找到工作的人一定有来自英语教育专业的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找到工作的两人是不同的专业,则这两个人不可能都是英语教育专业,也不可能都是商贸英语专业,因此英语教育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分别最多有一人找到了工作,则未找到工作的人一定有来自这两个专业的,D项可以由题干推出。
A项,未找到工作的人中可能有来自同一专业的,该项错误。
B项,商贸英语专业的两人可能都未找到工作,该项错误。
C项,找到工作的人可能一个是英语教育专业,一个是英语翻译专业,即商贸英语专业的两人可能都未找到工作,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3题
4、【判断推理】据某项调查,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出车祸的概率比新手司机还要高,因为他们经常出于对驾驶技术的自信而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则以下________项最适合作为上文论述的推论。
A:新手司机的驾驶技术低于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
B:对驾驶技术没有自信的司机会仔细观察路况
C:没有仔细观察路况是导致车祸的一个主要原因
D:驾驶技术高的司机不容易出车祸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方式: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对驾驶技术自信→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出车祸概率比新手高。
A项,题干中未涉及对司机驾驶技术高低的描述,无法推出。
B项,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无法推出。
C项,由于三到五年驾龄的司机对驾驶技术自信而忽略对路况的仔细观察,从而导致发生车祸,因此,没有仔细观察路况是导致车祸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中未涉及司机驾驶技术高低与车祸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A: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吃一堑:长一智
D: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正确答案:A
解析:得道多助和失道寡助是两种相反的情况。
A项,骄兵必败和哀兵必胜是两种相反的情况。
B项,因为不在其位,所以不谋其政,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因为吃一堑,所以长一智,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物以类聚指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人以群分指同类的人聚在一起,二者之间为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5题,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6、【判断推理】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共生的生物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共生的是:
A:海葵常固定在寄居蟹的外壳上,当它靠刺细胞防御敌害时,能对寄居蟹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而寄居蟹到处爬行,可使海葵得到更多的食物
B:癣是皮肤感染霉菌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霉菌主要侵害皮肤、毛发和指(趾)甲。依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头癣、手癣、足癣、甲癣、体癣等
C: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
D:科学家们发现一种桶形仙人掌,它的顶端有不断生产花蜜的“蜜厂”,这些花蜜养活了一些蚂蚁。蚂蚁就尽心尽力地保护仙人掌的种子在自行脱落前不被虫子吃掉
正确答案:B
解析:共生的定义要点:两种生物彼此互利。
A项,海葵和寄居蟹符合共生定义。
B项,癣是由霉菌感染皮肤而引起的,未体现彼此互利,不属于共生。
C项,鞭毛虫和白蚁也属于共生。
D项,蚂蚁和仙人掌的关系也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7、【判断推理】有人说,不管你眼下的境况多么不济,比如薪水微薄,面临失业等,只要银行里还有一笔储蓄就不足为虑,而假如你挣一文花一文,这时可就真要陷于绝境了,所以,只有储蓄才能使一个人在经济上真正独立起来。
如果有人反对这一言论,则以下可能不是反对者观点的是:
A:有存款的人在境况不济时也会面临忧虑
B:储蓄是衡量一个人在经济上独立与否的标准
C:挣一文花一文的人在境况不济时也不会面临绝境
D:没有储蓄的人也可以在经济上真正独立起来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论据:“不管眼下的境况多么不济,只要有储蓄,就不足为虑”,其推理关系为“①眼下境况不济但有储蓄→不足为虑”;“假如你挣一文花一文,这时可就真要陷于绝境了”,其推理关系为“②挣一文花一文→陷入绝境”。
题干的结论:“只有储蓄才能使一个人在经济上真正独立起来”,其推理关系为“③在经济上真正独立→储蓄”。
A项,有存款但境况不济肯定了①的前件,面临忧虑否定了①的后件,即该项是①的矛盾命题,削弱了题干的论据,可能是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B项,指出衡量一个人在经济上独立与否的标准是储蓄,与③的推理关系一致,不可能是反对者的观点,当选。
C项,挣一文花一文肯定了②的前件,不会面临绝境否定了②的后件,即该项是②的矛盾命题,削弱了题干的论据,可能是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D项,没有储蓄否定了③的后件,在经济上独立肯定了③的前件,即该项是③的矛盾命题,削弱了题干的论点,可能是反对者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8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5题,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8、【判断推理】如果一片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那么这时缺失一个物种对于整个森林的生产力来讲,影响还并不是太大;但在物种多样性越稀缺的时候,树的种类继续变少,对整个森林生产力产生的打击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森林的树木物种减少,整个森林的生产力就会受到影响
B:除非树木物种多样性锐减,整个森林的生产力不会受到影响
C:要么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要么森林的生产力非常可观
D:如果森林的生产力下降,那么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就已经受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推理可整理为:①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且缺失物种⇒影响森林的生产力;②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稀缺且物种继续减少⇒影响森林的生产力。
A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树木物种减少⇒森林的生产力受影响。根据①②可知,不论森林的树木物种多样性是否丰富,缺失物种都会影响森林的生产力,可以由题干推出。
B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生产力受到影响⇒树木物种多样性锐减。根据①②可知,肯定后件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并未涉及森林树木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推理结构为:森林的生产力下降⇒森林树木物种多样性受损。根据①②可知,肯定后件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不能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8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
9、【判断推理】从1995年起,印度某地每年有数百名贫困儿童患上一种急性大脑疾病。患儿常在清晨出现癫痫症状,许多儿童很快死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人怀疑这种疾病可能与荔枝有关。研究发现,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研究者认为,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暴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结论?
A:所有患儿的尿样本中均检测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
B:居民根据官方建议限制了儿童每日吃荔枝数量,两年后患病人数大幅降低
C: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
D: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为:患儿发生疾病的时间与该地区荔枝成熟时间相同,且荔枝中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结论为: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暴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A项,患儿尿样中检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并不能证明与荔枝有关,无法支持结论。
B项,限制了每日吃荔枝的数量后病人数量大幅下降,从反面说明了疾病的爆发确实和吃荔枝有关系,支持了题干结论。
C项,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属于不确定性的推测,无法支持结论。
D项,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腐烂的荔枝,属于不确定性的推测,无法支持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10、【判断推理】谣言传播指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它是对事实的蓄意渲染、夸大、歪曲,或根本是无中生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谣言传播的是:
A:某电视台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当地野蛮拆迁,遂派两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后制作成新闻在该电视台播放
B:重庆市彭水县教委秦某,突发诗兴,以该县几个轰动的社会事件为背景填了一首《沁园春·彭水》的词,并用手机短信发给几位朋友
C:某案件当事人因不满当地法院的判决,将案情在某网站公开
D:在百度贴吧上,一网民发表了“据说这次地震是人为的,和美国有关系”的帖子
正确答案:D
解析:谣言传播定义的关键信息: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
A、B、C三项,都是正确的事实,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D项,显然不是事实,且百度贴吧属于非正式渠道,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