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蜡像馆出口处和网站上往往有调查问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次来蜡像馆,你最想看到谁?”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再根据候选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大众口碑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馆内的名人蜡像能________不同年龄、背景的游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契合
B:迎合
C:符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由前句“基于观众的需求,蜡像馆……进行综合评估”可知,蜡像馆制作名人蜡像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契合”指符合。“迎合”指逢迎,猜测或揣度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符合”指(数量、情节、形状等)相合。“吻合”指完全符合。显然,“迎合”最能表达出根据游客意愿制作蜡像之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2、【言语理解】目前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依旧比较________,看不到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浅
B:肤浅
C:浅薄
D:浅显
正确答案:B
解析:“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浅薄”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不深厚,或社会风气轻浮;“浅显”指(事物或道理)简明易懂。均不能形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排除A、C、D。“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形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我们知道,制度是深深________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之中的。一种制度只有与自身的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入 效果
B:渗入 效用
C:嵌入 效能
D:切入 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渗入”指液体慢慢地渗到里面去,比喻某种势力无孔不入地钻进来(多含贬义);“切入”指(从某个地方)深入进去,如切入主题。二者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
第二空,“效果”是由某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不能用来形容制度的作用,排除A。“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发挥效能”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2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3题
4、【言语理解】今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会越来越明显,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方向不会仅仅依赖于一两类学科或某种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技术融合趋势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孤立地发展,而是既要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有利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将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B:未来行业的界限会变模糊但综合竞争力会增强
C:提高综合竞争力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D: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即技术融合趋势这一话题。引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是孤立的这一观点。接着由“而且”进一步论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也需要行业内部之间融合。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必须顺应技术融合的新趋势,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论述的对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首先排除B、C。D项“主力军”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1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5、【言语理解】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__________________。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城市便不灰暗阴沉
B:城市便不急躁喧哗
C:城市便光鲜亮丽
D:城市便灿烂辉煌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分号可知,空缺处所填句子应与“城市便不粗俗”的句式一致,据此排除C、D。再由“优雅”与“粗俗”的反义对应可知,空缺处“城市便不”后的内容应与“精神明亮”构成反义对应,A项的“灰暗阴沉”与此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卫星在太空停留或移动需要推力。一般而言,卫星使用类似火箭的化学推进装置,但电推进器因效率更高而日益流行。然而,目前的电力推进系统仍要使用推进剂,而卫星能携带的推进剂有限,因此卫星的待机时间会受限于携带的推进剂数量。而且为了抵消大气阻力,在距离地球表面几百公里范围内运行的卫星消耗的推进剂会更多。但现在,欧洲空间局(ESA)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电推进系统,能从地球大气层顶部攫取空气分子,压缩这些分子让其变成等离子体,施加电场可为等离子体流加速,从而为卫星提供推力,这就使卫星能在地球周围的极低海拔轨道上运行很长时间。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推进装置因效率低而很少使用
B:卫星一般利用等离子体流进行加速
C:推进剂的数量决定了卫星的使用寿命
D:ESA新型电推进系统减少了对推进剂的依赖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只是说“电推进器因效率更高而日益流行”,并不能因此推知化学装置很少使用,排除A。“施加电场可为等离子体流加速,从而为卫星提供推力”是刚研发的“一款新型电推进系统”,B项“一般”说法错误。文段说卫星的待机时间受限于携带的推进剂数量,选项将“受限”偷换为“决定”,排除C。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50题
7、【言语理解】每年一度被称为中国“经济奥斯卡”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________。每年颁奖晚会都________,平时难得聚首的各大商贾名流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商界最风光的大聚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晴雨表 星罗棋布 粉墨登场 俨然
B:指南针 星光熠熠 粉墨登场 已然
C:指南针 星罗棋布 竞相登场 已然
D:晴雨表 星光熠熠 竞相登场 俨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星罗棋布”指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星光熠熠”指星的光辉闪闪发亮,多形容明星。此处描述颁奖晚会上的名流很多,应选“星光熠熠”,排除A、C。
第三空,“粉墨登场”指化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排除B。
验证第一空,“晴雨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用来描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作用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8、【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1)这一来,耳根反倒清________多了。
(2)外滩见证了上海人民的战斗________程。
(3)为了避免误解,我要再一次________明。
(4)出了问题,要认真检查,不要埋怨,更不要推________。
A:静 里 声 脱
B:净 历 申 脱
C:静 历 声 托
D:净 里 申 托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澈;“清静”形容环境安静,不嘈杂。形容耳根,应选“清净”,排除A、C。
(2)句,“里程”指路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此处强调的是外滩见证了历史,应选“历程”,排除D。
(3)句,“申明”指郑重说明,侧重说明,以说服对方;“声明”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侧重公开宣布。此处句意为要说明情况,避免被误解,填入“申明”恰当。
(4)句,“推托”指借故拒绝;“推脱”指推卸,多与责任搭配。句中说的是出了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应选“推脱”。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题
9、【言语理解】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黄岩岛拥有________的主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B:毋庸置疑
C:天经地义
D:无可争辩
正确答案:D
解析:“主权”通常不能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来修饰,故排除A、C。“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无可争辩”比“毋庸置疑”语气更重,更能确定我国是黄岩岛主权的拥有者,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地理结构上,中国大陆是一个面积辽阔、平坦完整的区块,是自给自足的一大片土地。南方的寮、越、高棉等,有丘陵峡谷高原等相隔,历史上从来没有北侵并造成困扰过。西边有沙漠阻绝,形成天然的屏障。零星的商旅僧人,可能往返跋涉,但是很难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东边是大海,在坚船利炮之前,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剩下的,只有北方来的强敌。因此,只要能挡得住北方的威胁,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央政权就会有意识地排斥地方势力
B:中国大地便自成体系,唯我独尊
C:中原大地内部的诸多力量便取得平衡
D:大一统的思维便会应运而生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文段,由“因此”可知,空缺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上文分别从南、西、东三个方向介绍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安全性,只有北方可能会有强敌;最后的结论是只要挡住北方的强敌,中国就可以形成彻底封闭安全的区域,不用担心外敌的入侵,就可以“唯我独尊”了。因此,B项说法符合文意。
A项的“中央政权”“地方势力”、C项的“诸多力量取得平衡”以及D项的“大一统的思维”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