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72

发布时间:2022-10-07 4:07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数字化多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日渐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已从原始的简单记录发展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________,运用数字输入、摄像等各种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多形式的________,建立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档案和“非遗”博物馆等,都是当前很好的“非遗”保护方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复 展现

B:描述 挖掘

C:定位 探索

D:复原 采集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从原始的简单记录发展到……”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述的行为应比“记录”更进一步,“描述”与此不符,排除B。“定位”不是对文化遗产的记录行为,排除C。
第二空,运用数字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建立文化遗产档案和“非遗”博物馆,“展现”填入不合句意,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

2、【言语理解】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使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地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说明:

A: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行为

B: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首先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然后以“1998年那次长江大洪水”为例,更明确地指出了湿地对洪水具有缓冲作用,而当前一些“围湖造田”的做法致使湿地没能发挥出这种作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应当改变现在的错误做法,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D项符合题意。文段并未就围湖造田的利弊进行分析,“弊大于利”从文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湿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但占用湿地这一行为本身并不会引起洪水,排除B项。C项“环境”的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湿地的保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人们一般都喜欢追逐日出或日落景观,但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意识到,其实在与太阳相反一侧的天空,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景观,比如说人们能看到的两种大尺度影子景观——“山影”和“地影”。日出或日落后,在太阳照射下,高大山峰投射出巨大阴影。此时站在该山峰的观察者观察这个阴影,阴影看起来像金字塔,这就是山影。而地影,是地球本身投射在大气层上的影子。除了登山家或摄影师,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景观来欣赏。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多数人不喜欢欣赏“山影”“地影”景观

B:人们不把“山影”“地影”作为景观来欣赏

C:“山影”和“地影”是鲜为人知的山上景观

D:只有极少数人能发现和欣赏“山影”和“地影”

正确答案:D

解析:A、B两项理解不正确,由“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景观来欣赏”可知,文段提到的是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种景观,从而不能欣赏,并不是不喜欢欣赏,或不把“山影”“地影”作为景观来欣赏,排除。
C项理解不正确,由“比如说人们能看到的两种大尺度影子景观——‘山影’和‘地影’”可知,“山影”和”地影”是影子景观,不是山上景观,排除。
D项理解正确,由“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意识到……‘山影’和‘地影’”“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可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要想在21世纪里有较大的作为,就绝不应该仅仅在国际竞争和互动的一般技巧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势,及时消除自身存在的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国际战略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为世界设计某种自以为是的结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B: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消除不适合未来发展的种种弊端

C:中国的国际战略应当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谋求全面发展

D: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适应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

正确答案:D

解析:首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由“更重要的是”引出中国想要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及时认清世界政治特征演变和发展大势,第二句用“换言之”再次说明采用上述国际战略的必要性,即国际战略不能为世界设计解决,中国的国际战略应该根据世界的发展大势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D项表述正确。
A项未涉及认清形势后如何做的问题,排除。B、C两项未体现对大势的顺应,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8题

5、【言语理解】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所以”可知,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概括。文段首先指出将“全球变暖”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其实并不恰当,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有其特殊意义,接着以“但”转折说明关于“全球变暖”的文字记载十分缺乏,且又不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也就是说从历史角度来讨论全球变暖具有一定难度。A、D两项未提到“历史”这一重要信息,排除。B项与前文“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相悖,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8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8题

6、【言语理解】

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短期看这不失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从长期看只靠引进是不行的,它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将我们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为此,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

我国要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C:

我国要依靠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D:

我国要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实现发展,从短期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长期看会使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然后针对上面的问题,以“为此”引出对策,即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重点,即我国应采取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未体现文段关键词“自主创新”,排除。

D项,仅对应依赖外国技术的不利影响,但未体现针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

7、【言语理解】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这就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首先,中国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带有天然的政治基因。其次,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民生,凡涉民生皆政治。更不要说那些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同时,任何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都要做大市场。在中国,自觉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就是做大市场的最可靠保证。凡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市场占比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不涉及国计民生、不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企业要有大格局

B:企业要有大担当

C:企业要有大视野

D:企业要有大情怀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民营企业要肩负政治责任?”然后通过“首先……,其次……,同时……”三个方面具体解释了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企业要肩负责任,则“责任”为文段的关键词。“担当”有肩负责任之意,B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格局”指的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C项“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D项“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三项均与责任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8、【言语理解】21.这一地区,只有突破      的农业生产结构,才能为劳动力转向创造条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一

B:唯一

C:单调

D:单独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结构”只能用“单一”来修饰,“唯一”强调独一无二,“单调”强调事物枯燥无味,“单独”强调独自,没有他人他物陪同。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20世纪,失望于西方文明的一代求索者,面对着东西日趋频繁的交流和接触,不满足前辈间接认知中国精神的方式,便纷纷踏上了东来“朝圣”的征途,开辟出直面对话的新途径。他们都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来根治西方社会弊病,期盼着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补正自家文化的方略。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中国文化价值、分享中国思想精髓时,也难以回避前辈惯常的实用取向。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部分西方学者在理解中国文化时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B: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可以剜除西方社会弊病

C:20世纪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D:东西交流的日趋频繁使西方学者接受中国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他们都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来根治西方社会弊病”指的是西方学者,B项的“中国学者”文段未涉及。C项,由“东西日趋频繁的交流和接触”无法推出“重要历史时期”这一说法。D项强加因果,东西交流的日趋频繁并非西方学者接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原因。A项可由“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中国文化价值、分享中国思想精髓时,也难以回避前辈惯常的实用取向”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46.化肥污染通过食物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而被视为是农药的一种污染,尤其是大棚内栽种的蔬菜受到化肥污染较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硝酸盐(氮肥的分解物)摄入量的规定,提出了蔬菜卫生的评价标准: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432mg/kg,允许生食;432-785mg/kg,不宜生食;785-1440mg/kg,生食和盐渍均不宜;1440-3100mg/kg,不允许熟食。
上海市近期一项对蔬菜的检测发现,大棚内叶类蔬菜硝酸盐超标率达51.5%,茄果类超标率达15.6%;而大田叶类蔬菜硝酸盐超标率为20.5%,茄果类则未检出。造成大棚内蔬菜硝酸盐含量积累高的主要因素有几方面,但都与化肥的过量和不当施加有关系:大棚内蔬菜生产周期长,化肥投入水平比大田蔬菜高出50%以上;大棚封闭的环境条件,由于得不到雨水冲洗,土壤中硝酸盐容易积累含量升高;大棚内光照强度比大田弱,使蔬菜作物叶片中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下降,导致硝酸盐积累加大等等。
下列选项中,____对减少化肥对大棚蔬菜的污染作用不大。

A:氮肥深施并盖土

B:控制氮肥用量并早施肥

C:少用或不用化肥

D:加强外部光照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化肥对大棚蔬菜的污染有以下几个因素:化肥施加过量;得不到雨水冲刷;光照强度弱。B、C两项实际上都是在控制化肥的用量,可以减少对大棚蔬菜的污染。D项加强外部光照,也可以减少污染。A“氮肥深施并盖土”的做法并没有减少化肥的用量,对减少大棚蔬菜的污染作用不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