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55

发布时间:2022-10-03 23:3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B:年轻一代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

C: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传播的冲击

D:让民间故事为现代人接受的途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民间故事曾经对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然后以“然而”转折说明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变得陌生;最后引出专家学者“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的呼吁。由此可知,“打捞”民间故事,让其重新为现代人所接受应为文段接下来论述的主要内容。A、B、C三项均已在文段中涉及,不应在下文论述,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1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9题

2、【言语理解】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由于质性研究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可循,开始时做起来头绪纷繁,费时费力,这对于惯于量化研究和逻辑实证研究的研究者而言,困难更大。这就使一些研究者放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而去做一些研究路径比较固定、研究范式较为清晰、发表论文较为快速、同时更能获得国际期刊编辑青睐的研究题目。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

A:要突破量化研究的范式

B: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C:要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

D:要更加注重质性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讲的是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需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但因为质性研究方法费时费力、困难较大,所以很多研究者转而去做一些研究起来比较容易、速度比较快且受期刊编辑青睐的题目。由此可见,文段主要想说明的是研究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无法从文段得出。C、D两项都是针对研究存在的难度而言,没有抓住核心问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3、【言语理解】置身在________的雪花中,在白色的________间,仰望着天空飘落的雪花,手伸出来,接住落下的雪花,我仔细地观察了雪花的样子,整朵雪花呈六边形,它的花纹伸展得非常整齐,像树杈分开的样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天飞扬 亭台楼阁

B:翩翩起舞 富丽堂皇

C:漫天飞舞 琼楼玉宇

D:轻盈缥缈 雕梁画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轻盈缥缈”形容动作轻快,若隐若现。其用来形容雪花不恰当,排除D。“漫天飞扬”和“漫天飞舞”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起舞。三个词语均可修饰“雪花”,备选。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名词,“富丽堂皇”为形容词,填入不合语法,排除B。“亭台楼阁”泛指建筑物,“琼楼玉宇”指华丽的房屋。与“亭台楼阁”相比,“琼楼玉宇”更能体现出如同仙境一般的美丽雪景,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4、【言语理解】看待好事、喜事,中国文化有一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辩证态度。“喜”是欣慰、“惧”是敬畏。面对“世遗后时代”,我们同样要保有一种对遗产的敬畏感和对遗产保护的________感。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世界遗产项目的现象,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视为摇钱树,进行________式地开发,以致一些项目“申遗”成功之时,就成了遗产遭殃之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任 地无遗利

B:忧患 杀鸡取卵

C:认同 竭泽而渔

D:紧迫 物尽其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句意为有些地区对世界遗产进行过度开发。“地无遗利”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二者均为褒义词,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敬畏”并列,说明面对过度开发世界遗产的情况,我们应该有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忧患意识,而不仅是对遗产保护的认同。“忧患”填入更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5、【言语理解】①后果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有着另一个更常用的名字——小儿麻痹症
②同天花一样,脊髓灰质炎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③80后的同龄人中,还偶尔可见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受害者,一侧或双侧腿部肌肉萎缩,是他们的特征
④人类已经消灭天花,下一个目标就是脊髓灰质炎
⑤他们的神经系统被病毒侵袭,导致肌肉发生不可逆的麻痹,造成瘫痪甚至死亡
⑥但与死亡率很高的天花不同,只有1%左右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会被病毒毁掉一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⑤①③

B:①⑤③②⑥④

C:③①④⑤⑥②

D:②④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从首句入手,对比①、②、③、④。①指出了脊髓灰质炎的另一个名称;②指出脊髓灰质炎同天花一样,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③介绍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特征;④指出人类已经消灭天花,下一个目标就是脊髓灰质炎。由此可见④引出脊髓灰质炎的话题,作为首句最恰当,排除B、C、D。验证A项,④首先引出脊髓灰质炎的话题,②⑥介绍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的异同点,⑤的“他们”指代⑥末尾的“脊髓灰质病毒感染者”,⑤①③介绍患者的特征,逻辑合理,行文流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7题

6、【言语理解】文物保护有时与大众的想法因出发点不同而会产生分歧,比如出于保护的考虑,很多墓葬遗址能不发掘就不发掘,________知道里面可能有价值连城的文物,________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但

B:不但 而且

C:即使 但

D:既 又

正确答案:C

解析:句意是即便知道墓葬遗址里面可能有价值连城的文物,也不会挖掘,因为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加重要。第一空应填入表示让步假设的关联词;“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与前文假设的条件构成了转折,第二空应填入转折连词。C项,“即使”表假设关系;“但”表转折关系,填入符合题意。
A项“因为”表因果关系,填入第一空不合适,排除;B项表递进关系,D项表并列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1题

7、【言语理解】北京有大量历史文化保护区,它们是古都北京的文化________,而位于北京历史城区中轴线西侧的什刹海区域,更是以宁静而优雅的环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色 举世闻名

B:特征 远近闻名

C:标志 著称于世

D:指标 为人称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什刹海)是北京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其作为北京的文化“特色”和“特征”均不恰当,排除A、B。“指标”指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一般用数据表示,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不搭配,排除D。
第二空,“以……著称于世”为常用表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2题

8、【言语理解】社会发展史表明,和对食物的追求一样,人类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未变。如果我们将这种追求称为“艺欲”的话,“艺欲”不会像“食欲”那样在满足后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这种增强________________。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是独自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欣赏一部影视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会产生与人交流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反过来又会刺激和增强新的文艺需求,此种新需求主要不是重复欣赏某部作品而是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着文艺需求更多元丰富

B:强化了人们对文艺需求的敏锐感知

C:使文艺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嵌入人们的生活

D:主要表现为希望获得质量更优的文艺作品

正确答案:D

解析:横线位于文段中部位置,所填内容应结合前后文进行判断。前文说的是“艺欲”不会像“食欲”那样在满足后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后文说的是人们欣赏艺术之后产生的与人交流的内在要求会反过来刺激和增强新的文艺需求,表现为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由此可知,后文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说明,说明人们的“艺欲”在满足后会增强,表现是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横线处所填内容应体现出人们希望获得更加精良的作品,D项填入衔接恰当,当选。
A项,“文艺需求更多元丰富”表述不准确,文段强调的是作品更加精良,而非更加多元,排除。
B项,文意强调的是“艺欲”增强后人们会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敏锐感知”文段未提及,填入此处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C项,“使文艺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嵌入人们的生活”文段未提及,填入此处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

9、【言语理解】①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
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④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都强求一律,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僵化衰落
⑤中国道路的成功充分说明,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精神家园
⑥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④⑥③①

B:⑥②③④⑤①

C:③⑥④①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通读6个句子,发现①和②论述的主体都是文化,但①说的是文化的定义,②说的是文化的积淀对社会、民族的意义,按照一般的行文逻辑,介绍文化定义的①应在②之前,排除A、B。然后观察发现,D项在①和②之间放置了⑤,但⑤与文化的话题无关,放在两句中间过于突兀,衔接不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10、【言语理解】有两个因素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一个是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另一个是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科学研究的成果常常遭受人为的干扰

B: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个人自由

C: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

D:许多科学研究是在保密的气氛中进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本文只简单列举了“对科学研究的成果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的两个因素,并没有提到二者之间的关系,C项中“普遍存在的保密气氛决定了研究人员缺乏个人自由”属于妄加推测,其他三项均可从文中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