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96

发布时间:2022-09-22 15:48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一直都缺乏对于个体的足够尊重。(A)自春秋至近代中国,尊严一词多与权力有关。但在现代,尊严一词更多是与权利有关,简言之,尊严就是独立个体的权利被尊重。但是古代中国的等级秩序森严、个人本位缺失、权利意识匮乏、礼法与宗法约束、私有产权不受保护、公私领域没有界分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古代中国人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被尊重。(B) 而到了现代中国,在“全国一盘棋”的年代,个体被诠释为“一枚螺丝钉”,“祖国需要你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C) 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个体对于国家而言不过是“蝼蚁”。(D) 可见要让中国人有尊严地活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更别提个体被尊重甚至幸福感了。”一句是从文中抽离的,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更别提个体被尊重甚至幸福感了”可知,其前句应论述比“个人不被尊重”更严重的一种情况,即“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C处前句的“祖国需要你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与此相符,故此句填入C处恰当。
A、B两处前均说明缺乏对个体的尊重,未涉及“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的内容,衔接不当,排除;D处前提到“蝼蚁”是强调时至今日仍有人对个体不够尊重,而达不到“完全被忽视”的程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6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1题

2、【言语理解】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______,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各国利益深度融合。但同时,各种挑战也日益严峻。变局之中,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______,人类发展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不可挡 以邻为壑

B:方兴未艾 两败俱伤

C:有目共睹 各行其是

D:高歌猛进 独善其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可知,句意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高歌猛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两者均不能用来形容世界格局,排除B、D。“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与句意无关,排除C。“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填入符合句意。验证第二空,由“要……还是要……”的句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互利共赢”构成反义关系对应。“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填入与“互利共赢”构成反义关系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3题

3、【言语理解】美国3M公司有一位研究员,有一次,他想发明一种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失败了,实验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根本无法用作胶水。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们有这样一种需求:把便条或书签贴到桌上或墙上,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揭下来。他此前发现的粘合力差的液体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就这样,一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
“即时贴”的发明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

A:遇到问题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B:一种成功的发明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C: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技术创新的灵感

D:成功的技术发明来自锲而不舍的努力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讲述了一位研究员在研究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时,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实验失败后却用这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从失败到成功,同一种事物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人类的哲学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哲学
②才能历史地为人类提供“最高的支撑点”
③人类的历史是进步和发展的历史
④这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⑤因此,只有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哲学才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⑥才能把人类不断地推进到更为崇高的境界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⑤②⑥

B:①③④⑤⑥②

C:③①⑤②⑥④

D:④①③⑤⑥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④含有指代词“这”,放在首句指代不明,排除D。③提出人类的历史是“进步和发展的历史”,①则提出人类的哲学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哲学”,即人类哲学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可见①是对③的进一步阐释,故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③①,排除A、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5、【言语理解】有些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捣蛋鬼,他们的性格有________,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只要________,再“坏”的孩子都会变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问题 合理引导

B:偏差 认真教导

C:问题 教育得当

D:偏差 循循善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捣蛋鬼”可知,文段认为孩子性格上表现出的某些“坏”并不严重,程度更轻的“偏差”填入更恰当,排除A、C。第二空,“循循善诱”表示有步骤地引导、启发,侧重于教育方法。对于性格有偏差的所谓“坏”孩子,仅“认真教导”是不够的,还必须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们说到李书记,总是称赞他大公无私、(       )、不计较个人恩怨。
②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       ),从自己的责任心入手检讨一番呢?

A:光明磊落 反躬自省

B:正大光明 反躬自责

C:光明磊落 反躬自责

D:正大光明 反躬自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近义词辨析。“正大光明”与“光明磊落”都有胸怀坦荡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指言行光明、正派,后者侧重于人格、品质正大、光明。①句是对李书记的人格品质进行评价,故选“光明磊落”更合适。②句中有“自省”的意思,没有自责的意思,故选“反躬自省”更合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

退行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当前情况。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经常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多重压力,于是在某些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通过退行心理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或博取别人的同情,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常自称宝宝会发展为某种心理疾病

B:

时常回忆年幼时光是退行心理的表现

C:

人不应沉溺于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

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极有必要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说法错误,由“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会发展为”为绝对表述,排除。

B项说法错误,由退行心理的概念可知,“时常回忆年幼时光”不满足退行心理的定义条件(“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因此其不是退行心理的表现,排除。

C项说法正确,由“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可知,人不应沉溺于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项说法错误,由“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可知,“极有必要”的是暂时性的退行心理,而不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且“极有必要”的前提是“在某些情况下”,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

8、【言语理解】微笑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有效途径。神奇的是,如果对方是假笑,你回应以同样的微笑,你的前额脑区底部并不会变活跃,于是就会意识到对方的微笑有些不对劲,并且很快会断定,这人是在假笑。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可以依靠本能判断对方情感真假

B:假笑很难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C:人的前额脑区底部能控制人们的情感

D: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受到对方情绪的感染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微笑能够有效表达感情。接着指出人能够判断出对方是不是假笑。由此可知,文段说的是人的大脑能对别人的假笑做出识别。A项的“人们可以依靠本能判断对方情感真假”恰与此相照应。
B项“交际效果”、D项“受到对方情绪的感染”文段没有提及。C项“能控制人们的情感”无中生有,文段说的是这一区域能够感受对方是否在假笑。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名叫理查德·哈斯的天体物理学家和一位地质学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对一块陨石进行研究。

B:在世界主要文明中,唯有日耳曼民族的起源不详,他们确切的史料起始于纪元前半个世纪罗马人的征讨。

C:刚发行的这期《老年周刊》,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老年人关注的饮食问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D: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有歧义,“领导”的主语可以是地质学专家一个人,也可以是天体物理学家与地质学专家两个人。C项搭配不当,《老年周刊》作为主语,与宾语“采访”搭配不当。D项时态不统一,“正”体现的是进行时,“采取了”体现的是完成时,应改为“目前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们常用“方盒子”来形容形状了无生趣的房子,不过这里谈的“方盒子”却一点也不无聊,因为它是悬立于空中的等边立方体,而且转了四十五度的立体角,使原本并不突出的形体,顿时鲜活起来。建筑师的创意令人赞叹不已!这幢位于鹿特丹港湾的集合住宅,兴建于“后现代主义”猖狂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房子造型新颖有趣,于是人们昵称它为“方块房子”。从此以后,这个城市又多出一个新的观光景点。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方盒子”一般用来形容了无生趣的房子

B:“方块房子”将是一种流行趋势

C:建筑成为人们的旅游观光场所

D:集合住宅的创意成为看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们常用“方盒子”形容了无生趣的房子,接着用“不过”进行转折,提出文段论述的“方盒子”不无聊,随后用“因为”引导的句子进行了解释,详细介绍了这幢“集合住宅”,即“方块房子”的情况,尾句用“从此以后”引出结论,即这个“集合住宅”成为“新的观光景点”,D项正确。A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流行趋势”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建筑”扩大范围,文段主要论述的是“集合住宅”,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