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在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拆迁和建设的速度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拆迁和建设,因此,有人认为,城市的发展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很少进行拆迁和建设的城市,往往都会发展得比较缓慢
B:除城市发展外,工业化也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原因
C:城市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很多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D: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城市的拆迁和建设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城市的发展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根本原因。论据: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拆迁和建设。
A项,题干讨论的是城市发展和城市拆迁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选项说的是发展快慢和拆迁多少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工业化也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原因,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题干讨论的是城市发展和城市拆迁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选项说的是城市发展的影响,属于无关项。
D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城市拆迁,说明经济发展是城市拆迁的根本原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比较B、D两项,B项属于其他原因,D项属于根本原因,因此D项削弱力度更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热爱:五星红旗
A:读过:莎士比亚
B:学过:法律逻辑
C:游览:北京故宫
D:喜欢:名胜古迹
正确答案:D
解析:热爱五星红旗,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A项,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非读过莎士比亚,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学过法律逻辑,学过并非动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浏览北京故宫,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D项,喜欢名胜古迹,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与题干关系类似,保留。
比较C、D两项,发现D项的“喜欢”和题干的“热爱”均为表示情感状态的心理动词,而C项的“游览”并无情感因素,因此D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6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66题
3、【判断推理】监督:人大:媒体
A:教育:小学:中学
B:融资:借贷:赞助
C:增收:加薪:优惠
D:惩罚:死刑:徒刑
正确答案:A
解析:人大和媒体是不同的机构,两者为并列关系,都具有监督的功能。
A项,小学和中学都是学校,两者为并列关系,都具有教育的功能,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借贷和赞助都是融资的方式,并非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加薪是增收的一种方式,但优惠与增收没有必然联系,并非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死刑和徒刑都是惩罚的方式,并非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
4、【判断推理】( ) 对于 织物 相当于 彩陶 对于 ( )
A:刺绣 陶器
B:染料 彩绘
C:丝绸 岩画
D:织机 图案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刺绣是织物的一种,彩陶是陶器的一种,前后关系一致。
B项,染料作用于织物,彩陶和彩绘是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同。
C项,丝绸是一种织物,彩陶和岩画不存在种属关系。
D项,用织机制作织物,彩陶上有图案,前后逻辑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某办公室有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学士各一人。四人中,甲不是教育学硕士也不是哲学学士;甲和丙学习的是同一门学科;乙只获得了学士学位;丁不学哲学。
如果上述表述为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教育学学士
B:乙是哲学学士
C:丙是哲学学士
D:丁是教育学学士
正确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条件可知:①甲或者是教育学学士,或者是哲学硕士;②如果甲是教育学学士,则丙是教育学硕士;如果甲是哲学硕士,则丙是哲学学士;③乙或者是教育学学士,或者是哲学学士;④丁或者是教育学学士,或者是教育学硕士。
我们可以运用寻找突破口法来解答。由“丁不学哲学”且“甲和丙学习的是同一门学科”可知,甲和丙学习的是哲学。由①②可知,甲是哲学硕士,丙是哲学学士;由③④可知,乙是教育学学士,丁是教育学硕士。故本题选C。
此题也可运用假设法来解答。假设甲是教育学学士,则丙是教育学硕士,乙是哲学学士,丁应该为哲学硕士,与题干中“丁不学哲学”矛盾。因此甲是哲学硕士,则丙是哲学学士,乙是教育学学士,丁是教育学硕士。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9题
6、【判断推理】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它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能用贝勃规律进行解释的是:
A:当人们从一个明亮的地方进入一个光线很差的地方时,一开始会看不清任何物体,但过了一会儿后能很快适应黑暗
B:得知公司将进行第三次裁员时,小王没有前两次时那么担心,能够比较平静地对待了
C: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整套设备,开始时报价很优惠,谈判即将结束时,却提出加收安装服务费,乙公司认为不可以接受
D:小李刚开始工作时兢兢业业,熟悉环境后慢慢松懈下来,但周围人仍觉得他很敬业
正确答案:B
解析:贝勃规律定义的关键信息: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A项,根据贝勃规律的定义,刺激至少要有两次,该项中只有一次刺激,不符合定义。
B项,体现出经历了之前的强烈刺激,之后的刺激变得微不足道,符合定义。
C项,乙公司对甲公司后来提出的加收安装服务费的要求感到不可接受,并非“之后施与的刺激变得微不足道”,不符合定义。
D项,周围人对小李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的感受都是敬业,并没有体现“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
7、【判断推理】记录:记录本
A:咨询:咨询室
B:复印:复印件
C:驾驶:驾驶证
D:存储:存储盘
正确答案:D
解析:记录本有记录的功能,可以把内容记录在记录本上。
A项,咨询室是咨询的场所,可以在咨询室进行咨询,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通过复印才能获得复印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驾驶车辆需要具备有效的驾驶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存储盘有存储的功能,可以把内容存储在存储盘里,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9题
8、【判断推理】说明因果:指就一定的事实说明其中的因果联系。
下列不属于说明因果的是:
A:既然小丘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自己的歌里,小丽她怎么会听不见呢
B: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用光谱分析、光度测量等方法研究天体
C:小吴之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是因为他过于骄傲
D:一场大病,使得老章不得不提前离开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
正确答案:A
解析:说明因果定义的关键信息:就一定的事实说明其中的因果联系。
A项,“把深厚的感情灌注在自己的歌里”不能作为“小丽能听见”的原因,并未说明因果联系,不符合定义。
B项,“物理学的发展”是“人们能够用光谱分析、光度测量等方法研究天体”的原因,说明了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C项,“过于骄傲”是“小吴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的原因,说明了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D项,“一场大病”是“老章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原因,说明了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0题
9、【判断推理】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换句话说,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面的论述?
A:该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火耕等新技术,狩猎能力大幅提升
B:认知革命后地球气候出现多次冷却和暖化循环,变化幅度较大
C:地球上大部分大型动物虽然身形巨大但并不凶猛,易被人类猎杀
D:考古研究发现只要人类抵达新的土地,那里就会发生大型动物大灭绝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题干论据:在认知革命发生时,地球上约有200属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时,只剩下约100属大型陆生哺乳动物。
A项,人类已经掌握了火耕等新技术,狩猎能力大幅提升,说明人类具备了灭绝大型兽类的条件,支持了题干论述。
B项,地球气候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大型兽类的灭绝可能和气候变化幅度大有关,并未提及人类和大型兽类灭绝的关系,不能支持题干论述。
C项,大部分大型动物易被人类猎杀,说明人类具备灭绝大型兽类的条件,支持了题干论述。
D项,只要人类抵达新的土地,就会发生大型动物大灭绝,说明大型动物的灭绝和人类有关,支持了题干论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北京植物园中有两种樱草,一种自花授粉,另一种非自花授粉,即须依靠昆虫授粉。近几年来,授粉昆虫数量显著减少。另外,一株非自花授粉的樱草所结的种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显然,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繁殖条件比自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
以下哪项判定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非自花授粉樱草是本地植物,而自花授粉樱草是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
B:前几年,上述植物园非自花授粉樱草和自花授粉樱草数量之比大约是5∶1
C:当两种樱草杂生时,土壤中的养分更易被非自花授粉樱草吸收,这往往又导致自花授粉樱草的枯萎
D:在上述植物园中,为保护授粉昆虫免受游客伤害,非自花授粉樱草多植于园林深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矛盾现象: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繁殖条件比自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
A项,由于非自花授粉樱草是本地植物,所以它本身的数量可能就多,而自花授粉樱草是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可能当初就没有引进多少,可以解释。
B项,非自花授粉樱草和自花授粉樱草数量之比大约是5∶1,说明非自花授粉樱草本身数量比自花授粉樱草本身数量多的多,可以解释。
C项,该项说明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生长会导致自花授粉樱草的枯萎,即非自花授粉樱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自花授粉樱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可以解释。
D项,该项说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种植位置 ,而题干讨论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和自花授粉樱草的数量问题,属于无关项,不能解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