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393

发布时间:2022-09-21 22:49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在项目成本控制中,成本控制的偏差分为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三种,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偏差=实际成本-预算成本
计划偏差=预算成本-计划成本
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目标偏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成本越大则目标偏差越大

B:目标偏差等于实际偏差与计划偏差之和

C:当目标偏差为负数时,对项目是有利的

D:目标偏差与预算成本无关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实际偏差=实际成本-预算成本。②计划偏差=预算成本-计划成本。③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A项,由③可知,目标偏差与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有关,而并非实际成本越大,目标偏差越大,不符合要点③。  
B项,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偏差,符合定义。  
C项,目标偏差为负数时,说明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符合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对项目有利,符合定义。  
D项,根据③可知,目标偏差只与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有关,与预算成本无关,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判断推理】自信 之于 (       ) 相当于 谨慎 之于 (       )

A:自我 小心

B:自卑 粗俗

C:信心 束缚

D:自大 怯懦

正确答案:D

解析:自信与自大近义,且前褒后贬;谨慎与怯懦近义,且前褒后贬。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

3、【判断推理】相符行为是指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志相符合、一致或相似的现象。相符行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第一,人们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产生相似行为,以便使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第二,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第三,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也导致相符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相符行为的是:

A:某高校毕业生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

B:双胞胎失散多年,但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

C:两辆汽车在闹市区刮擦,路上行人驻足围观

D:某设计院建筑师设计的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

正确答案:B

解析:相符行为包括三种情况:①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②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③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
A项,某高校毕业生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
B项,失散的双胞胎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对方,并非出于适应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影响而产生的相似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路上行人驻足围观是出于从众心理,体现了心理相互影响导致的相似行为,属于③,符合定义。
D项,某设计院建筑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4、【判断推理】雨鞋:雨伞:雨衣

A:铅笔:钢笔:中性笔

B:长春:吉林:辽宁

C:报纸:杂志:新闻

D:乡试:殿试:举人

正确答案:A

解析:雨鞋、雨伞、雨衣都是雨具,为并列关系。
A项,铅笔、钢笔、中性笔都是笔,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吉林和辽宁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报纸和杂志为并列关系,新闻是报纸、杂志的内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乡试和殿试为并列关系,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甲、乙、丙、丁、戊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断:

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

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

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每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观察每个人的话可知,第一个盒子只有丙进行了猜测,肯定正确,因此第一个盒子是红色的,A项错误;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第五盒不是白的。只有丙和戊对第五盒进行猜测,所以戊的后半句为真,第五盒是紫的,D项错误。进而可知第二盒不是紫的,甲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第三盒是黄的,B项错误。进而可知第三盒不是蓝的,丁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第四盒是白的,C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       ) 对于 离别 相当于 作揖 对于 (       )

A:凝望 相识

B:折柳 尊敬

C:赠诗 敬礼

D:惆怅 抱拳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凝望和离别并无必然联系,作揖和相识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折柳代表离别,作揖代表尊敬。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离别时赠诗,作揖和敬礼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不能同时做出。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离别会有惆怅,作揖和抱拳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7、【判断推理】锦衣玉食:奢华

A:汗牛充栋:辛苦

B:噤若寒蝉:寒冷

C:吹毛求疵:洁癖

D:城下之盟:屈辱

正确答案:D

解析:锦衣玉食常被用来形容奢华的生活状态。
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而不是辛苦,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噤若寒蝉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而不是寒冷,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城下之盟是形容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被用来形容一种屈辱的状态,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判断推理】侵略 对于 (       ) 相当于 丰收 对于 (       )

A:反抗 喜悦

B:反对 秋季

C:入侵 欢欣

D:侵入 成熟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侵略是反抗的原因,丰收是喜悦的原因,前后关系相同。
B项,反对是对侵略的态度,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前后关系不同。
C项,侵略和入侵为近义关系,欢欣是丰收的心情,前后关系不同。
D项,侵略和侵入为近义关系,成熟与丰收不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9、【判断推理】规避:风险

A:开怀:畅饮

B:弹冠:相庆

C:控制:管理

D:防止:灾害

正确答案:D

解析:规避风险,为动宾结构短语。
A项,开怀畅饮为偏正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弹冠相庆为偏正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控制和管理是并列结构,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防止灾害为动宾结构,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10、【判断推理】见多识广:高瞻远瞩

A: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B: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C:誓死不二:威武不屈

D:旁敲侧击:胡言乱语

正确答案:D

解析:见多识广与高瞻远瞩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见多”与“识广”、“高瞻”与“远瞩”都是近义词。
A项,“兔死”与“狗烹”、“鸟尽”和“弓藏”是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不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誓死不二和威武不屈也不是并列结构的成语。
D项,旁敲侧击和胡言乱语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旁敲”与“侧击”、“胡言”与“乱语”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