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在校运会上,如果小鹏参加1万米的比赛,则极具竞争实力的小东和小刚不参加比赛。所以,如果小鹏参加1万米比赛,他将肯定得第一名。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Ⅰ.获得第一名者一定是实力最强的参赛者。
Ⅱ.如果小鹏参加比赛,那么,他将是唯一的参赛者。
Ⅲ.在该校,除了小东和小刚,没有其他人的实力比小鹏强。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Ⅱ和Ⅲ
D:Ⅰ和Ⅲ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小鹏参加1万米比赛→极具竞争实力的小东和小刚不参加比赛”得出“小鹏参加1万米比赛→小鹏得第一名”的结论。
Ⅰ,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获得第一名者不是实力最强的参赛者,那么参赛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第一名,即小鹏获得第一名是不确定的,此时题干论证不成立,是必要假设。
Ⅱ,小鹏是不是唯一的参赛者,与题干的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
Ⅲ,将该项反向代入,除了小东和小刚,还有其他人的实力比小鹏强,那么还有人可能会获得第一名,即小鹏获得第一名是不确定的,此时题干论证不成立,是必要假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澳大利亚研究者研制出一种计算机芯片,他们在一种失明者的大脑视觉皮层中植入该计算机芯片,并将芯片与一副眼镜建立无线连接,借助该眼镜,失明者可看到外界的事物。芯片处理信息需要持续的电量来提供动力,因而大脑中需要植入相当数量的电极。据此,研究者认为这种计算机芯片是能够帮助失明者恢复视觉能力的。
以下哪项是研究者做出上述判断所需的前提?
A:已有研究表明,在失明者大脑中植入计算机芯片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B:与植入眼睛的人造视网膜相比,植入大脑的芯片恢复视力的效果更好
C:失明者大脑中植入芯片后,无须经过培训即可使用该眼镜片适应其视觉效果
D:芯片处理信息的电能只能由电极提供,电极数量越多,提供的电量越足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为这种计算机芯片能帮助失明者恢复视觉能力。
A项,指出植入计算机芯片对人体无不良影响,说明这种操作是安全的,否则,如果植入计算机芯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话,则这种计算机芯片就不能帮助失明者恢复视觉能力了,题干结论将不能成立,因此该项是研究者的判断所需的假设。
B项,比较植入人造视网膜与植入大脑芯片哪个效果更好,与论点无关,并且即使植入大脑芯片的效果与植入人造视网膜的效果相当,题干结论也仍能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必需的假设。
C项,将该项的反面代入题干,即植入芯片后需要经过培训才能适应,此时题干结论仍能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必需的假设。
D项,指出电极数量越多,提供的电量越足,与计算机芯片能否帮助失明者恢复视觉能力无关,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必需的假设。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3、【判断推理】流动偏好是指人们以货币的形式保持一部分资产的愿望和偏爱,它是一种心理动机,目的是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在适当时机投机牟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流动偏好的是:
A:为了购买住宅商品房,小王参加工作后就开始为买房存钱
B: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行情一直不好,许多股民纷纷退出股市
C:银行一再降息,全国的储蓄率仍然很高
D:老刘平时节俭不乱花钱是怕突如其来的下岗后的拮据
正确答案:B
解析:流动偏好的定义要点:①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资产的愿望和偏爱;②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在适当时机投机牟利。
A项,为了购买住宅商品房而存钱,属于应付日常开支,符合定义。
B项,股民退出股市是因为行情不好,为了规避风险,而不是为了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在适当时机投机牟利等,不符合定义。
C项,储蓄率很高体现了人们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资产的愿望和偏爱,符合定义。
D项,平时节俭不乱花钱以防下岗后的拮据,体现了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资产应付意外开支,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4、【判断推理】中央做出新一轮支援新疆的战略部署后,某单位很快组成由党办、人事处、业务处室参加的推荐小组,确定了援疆干部人选,这三部门的推荐意见分别是:
党办:从甲、乙、丙三人中选派出一至两人
人事处:如果不选派甲,就不选派乙和丙
业务处室:只有不选派乙和丙,才选派甲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同时满足党办、人事处和业务处室意见的方案是:
A:选派乙和丙,不选派甲
B: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C:选派乙,不选派甲和丙
D:选派丙,不选派甲和乙
正确答案:B
解析:已知:①甲、乙、丙中选派1至2人;②不选派甲→不选派乙和丙;③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②和③可组成二难推理,或者选派甲,或者不选派甲,则必然“不选派乙和丙”;再根据条件①可知选派甲。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05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9题
5、【判断推理】某班有三个小组,赵、钱、孙三人分属不同的小组。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公布,情况如下: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三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
若赵、钱、孙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赵、钱、孙
B:赵、孙、钱
C:钱、赵、孙
D:孙、赵、钱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赵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比钱分数高”可知,第3小组那位不是赵也不是钱,则是孙,且分数比较为:孙>钱;又由“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可知,第1小组的那位是赵,且三人的分数比较为:赵>孙>钱。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9题
6、【判断推理】绿色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绿色技术的是:
A:红树林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
B:污染控制和预防技术
C:循环再生技术
D:废弃物最少化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绿色技术的定义要点:①节约资源和能源;②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③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A项,红树林快速恢复和重建技术未涉及节约资源和能源,不符合要点①。
B项,污染控制和预防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体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了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少公害化的技术,符合定义。
C项,循环再生技术,通过循环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体现了体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了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少公害化的技术,符合定义。
D项,废弃物最少化技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体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了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少公害化的技术,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刀:锋利:切割
A:窗玻璃:透明:挡风
B:灯:明亮:照明
C:床:柔软:舒适
D:保温杯:隔热:盛水
正确答案:B
解析:刀因为锋利可以用来切割。
A项,窗玻璃不是因为透明才能挡风,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灯因为明亮可以用来照明,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柔软和舒适都是床的属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保温杯不是因为隔热才能盛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4题
8、【判断推理】应该看到,“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良知不守,则有逻辑倒置和认知错位之嫌。很多问题,是缺“法”导致缺“德”,而不是相反。如果监管和惩罚机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如果制度健全,使好人流血之后不再流泪,藏于人心的本然良知就能够转化为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良知不能化为行动,说明制度仍有待完善
B: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良知不守
C:只要守住良知,就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D: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制度健全→良知转化为行动。
A项,可翻译为:良知不能化为行动→制度仍有待完善,为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B项,可翻译为:守良知→制度健全,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无法推出。
C项,守住良知和社会问题与题干推理无关,无法推出。
D项,制度健全和社会问题也与题干推理无关,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共情可以划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前者是共情的初级形式,指的是“感其所感”,即我们的情绪会受到他人情绪(如痛苦、快乐)的感染;后者则指认知上采纳他人的观点,进入另一个人的角色,使得我们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认知共情的是:
A:将心比心
B:感同身受
C:志同道合
D:身临其境
正确答案:A
解析:认知共情的定义要点:①在认知上采纳他人的观点,进入另一个人的角色;②使自己能理解他人,知道他人感受到了什么,并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A项,将心比心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即认知上认同他人的观点,进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属于认知共情。
B项,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其中强调的是感受,属于感其所感,自己的情绪受到他人的感染,属于情绪共情,不属于认知共情。
C项,志同道合是指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未体现认知上认同他人的观点,进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不属于认知共情。
D项,身临其境是指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多指文字描写形象逼真,未体现认知上认同他人的观点,进入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不属于认知共情。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
10、【判断推理】黄连:苦涩
A:花朵:鲜红
B:钻石:坚硬
C:城市:繁华
D:班级:团结
正确答案:B
解析:黄连是苦涩的,苦涩是黄连的特点。
A项,花朵未必都是鲜红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钻石是坚硬的,坚硬是钻石的特点,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城市未必都是繁华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班级未必都是团结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30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