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单个企业是无法“________”的,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这也是网络安全的更高等级——生态安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哲保身
B:独善其身
C:自给自足
D:自力更生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万物互通互联”可知,句中强调的是企业与群体、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大环境而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均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依赖别人的救济和帮助,多用于经济方面,填入不合语境,排除C、D。“明哲保身”为贬义词,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独善其身”为中性词,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也比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描述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填“独善其身”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2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2题
2、【言语理解】王大妈听到小李说他父母的不是,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
A:不可名状
B:不以为意
C:不以为然
D:不置可否
正确答案:C
解析: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置可否:不表明态度。“虽然……却”表示转折,故本句的意思是王大妈对于小李说他父母的不是这件事,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持否定态度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生命中,刁难最初似乎是________,但后来却是________。因为每个被生活刁难过的人,都知道该怎样与世界________,也明白生活有时是一门________的艺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伤害 成全 周旋 妥协
B:危险 机遇 战斗 坚守
C:障碍 机会 斡旋 放弃
D:挑战 成功 妥协 坚持
正确答案:A
解析:前两空,由“最初……但后来……”可知,前两空词语构成反义对应,“挑战”“成功”都是具有积极倾向的词语,不合文意,排除D。
第三空,“周旋”指(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战斗”指同敌方作战,繁殖斗争。“斡旋”指调解,一般指第三方调解双方的矛盾,与文意不符,排除C。
第四空,判断应填入“妥协”还是“坚守”,需要分析前文的语境。A项代入,与文段语境相符。B项代入,第二空填“机遇”强调的是突破,与“坚守”词义相对,不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当今社会欲望膨胀,人们往往得陇望蜀,迷失在幸福价值的追求中。(贪得无厌)
B:一国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讲:“学习传统文化,没有下课的时候”。(苦口婆心)
C:从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实践来看,对个人和情感的诉求的确是吸引观众的金科玉律。(清规戒律)
D:我们铭记的是那段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提醒的是不要忘记二战的惨痛教训,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语重心长”侧重于话有分量,情意深长;“苦口婆心”侧重反复劝导,不厌其烦。两词侧重不同,不能替换。C项“金科玉律”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清规戒律”泛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规章制度。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不可替换。D项“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聚集起来;“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前者为贬义词,后者为褒义词,不可替换。A项两词都表贪心之意,可以替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 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用词为“似可”,由此不能推出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A项错误。由文段只能推出明代的《菽园杂记》有关于名词“筷”的记录,而不能得出名词“筷”是在明代出现的,B项错误。C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涉及筷子如何普及的相关内容。由“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筷’字乃成”可推出“筷”发源于吴中,D项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会展场馆、组展商实力和展会项目三大指标上全面领跑,使德国得以称雄全球会展业。德国企业________,大量中小企业从家门口举办的国际高品质展会中获益匪浅,“德国制造”和“优质展会”________,共同助推德国经济的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蜂拥而至 相辅相成
B:近水楼台 相得益彰
C:不期而遇 并驾齐驱
D:摩拳擦掌 同舟共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大量中小企业从家门口……中获益匪浅”是对空缺处词语的具体解释,此处句意为大量中小企业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获利。“近水楼台”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填入符合德国企业接近国际高品质展会的优势。“蜂拥而至”许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方向聚拢。“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摩拳擦掌”形容人们战斗或劳作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三个词语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C、D。
第二空,“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填入句中能恰当形容“德国制造”“优质展会”相互配合,共同助推德国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7、【言语理解】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经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情况发生。
上面这句话的语病类型为:
A:搭配不当
B:逻辑混乱
C:成分冗余
D:语序不当
正确答案:B
解析:该句通读下来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可改为“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单位违反财经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等要求,说的是古人的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
A:行车中的不文明行为
B:中国古代的行车礼仪
C:交通规则的演变过程
D:汽车社会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古人的行车之德,引出“要迫切改变当今国人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情况,由此推出“要让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是文段意在表明的观点。由此可知,这篇文章前文论述的应该是现代社会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具体表现,故文章主要是讲现代社会中国人行车的不文明行为。文段落脚点在“今天”,B项的“中国古代”非文段重点,排除;C、D两项与“观念和素养”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
9、【言语理解】有人总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得过且过,搪塞敷衍,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慢慢地你的理想就会被________,志气就会被蚕食,最终难免迷失方向,沦为平庸之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灭
B:摧毁
C:丢弃
D:消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中的“慢慢”“蚕食”可知,横线处要填入的词义应有一种渐渐变化的过程,“摧毁”“丢弃”表现的是短时间内的变化,排除B、C。“消磨”一般与“时间”“光阴”等搭配,与前面的“理想”相搭配,用“磨灭”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10、【言语理解】如果可以,机器人甚至能挽救你的生命。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美国近年来年均车祸致死量高达13000人,自动驾驶汽车至少能够降低因醉酒和走神导致的车祸数量。然而大部分美国人声称,乘坐自动驾驶的交通工具会让他们感觉不适。若此类想法得不到改变,科技的发展必然受阻。事实上,在很多领域机器人都可以替代人工以提高安全系数。令人讽刺的是,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机器人却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对机器人仍缺乏信任
B:人类在社会中仍居主导地位
C:人类还不能制造出超过人类本身智慧的机器
D:机器人还未寻找到更接近人类智能的进化路径
正确答案:A
解析:
考题出处: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6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